|
根據工研院IEK最新推出的報告指出,2002年起在高亮度發光二極體(LED)需求成長帶動下,全球發光二極體產業規模呈現兩位數成長。但是到了2005年由於缺乏新刺激因素的帶動,造成市場上供需失調,進而產品平均單價大幅下滑,簡而言之,這一波(從2002年至2005年)快速成長的趨勢於2005年劃下休止符。
|
|
發光二極體是由半導體材料製成之發光元件,元件具有兩個電極端子,在端子間施加電壓,通入極小電流,經由電子電洞結合將剩餘能量以光形式激發釋出,此即發光二極體之基本發光原理。
圖一 2004~2008年全球發光二極體市場規模
|

|
Source :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6年4月
|
根據工研院IEK指出,2005年全球發光二極體市場規模達57.3億美元,較2004年微幅成長6%。由於近年來亞洲
1962年全球第一顆發光二極體開發成功,1968年美國量產GaAsP紅光發光二極體,為發光二極體正式商品化之始。發光二極體最大的突破是在1993年至1994年Nichia研發出GaN材料發出藍光發光二極體。因為InGaN之能階間隙之波長剛好座落在綠光與藍紫光之間,所以將可以改變發光二極體產業走向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境界。而這也是1997年白光發光二極體能夠商品化的最主要基礎。
發光二極體係屬冷發光,具有耗電量低、元件壽命長、無須暖燈時間、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再加上其體積小、耐震動、適合量產,容易配合應用上需求製成極小或陣列式元件,目前發光二極體已普遍使用於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品指示器與顯示裝置上,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重要元件。尤其白光發光二極體出來後,將更改變日光燈世界。
發光二極體廠商擴產速度太快,使得供需失衡。不過,根據工研院IEK的觀察,2006年亞洲新興國家擴產計劃將會減緩,將使得供需開始平衡,因此預測2006年全球發光二極體市場規模較2005年成長8%,達62.3億美元。(722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