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I產業資訊服務電子報:第 1149 期
(2025-11-07)

----------------------------------------------------------------------------------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打造『市場 + 策略 + 專利』之知識創新服務網站,
產業最新動態與專業觀點。https://iknow.stpi.narl.org.tw
----------------------------------------------------------------------------------
訂閱/退訂 STPI產業資訊服務電子報:https://iknow.stpi.narl.org.tw/ePaper/Default.aspx
iKnow 科技產業資訊室 網站:https://iknow.stpi.narl.org.tw/
科技產業資訊室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knowSTPI/
----------------------------------------------------------------------------------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產業政策

 

市場報導

■ 奈米工程聚合物塗層:被動式冷卻與水氣採集技術 (2025/11/6)

圖、奈米工程聚合物塗層:被動式冷卻與水氣採集技術 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與新創公司 Dewpoint Innovations 攜手研發出一種奈米工程聚合物塗層,又稱「冷卻屋頂漆」。這款創新塗料能反射高達 97% 的陽光,並藉由輻射將熱能釋放至空氣中,實現完全...more.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8) (2025/11/7)

圖、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8) 新研究展現出提高常用糖尿病和減重藥物效力的潛力 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團隊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的研究成果指出,該團隊發現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組蛋白可增強流行的...more.

■ 載有噬菌體的微針貼片能夠有效對抗食物污染 (2025/11/6)

圖、載有噬菌體的微針貼片能夠有效對抗食物污染 根據統計,每年約有超過6億人因食物汙染而引發食物中毒,其死亡率占全球7.5%。其中,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等微生物細菌是造成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降低污染風險並延長食品保存期限,食品產業普遍使用抗生素作為抑菌手段,但長期使用下來將導致細菌產...more.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7) (2025/11/5)

圖、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7) 可緩解與中風相關的腦損傷的分子   由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研究團隊發表於《Nature》期刊的研究成果指出,該團隊開發出一種有前景的新分子LK-2,有望減輕與中風相關的腦損傷。研究團隊指出,...more.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9) (2025/11/7)

圖、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9) 開源平臺為人類與人工智慧團隊提供虛擬遊樂場 杜克大學開發了一個名為CREW的開放式平臺,專為研究人類與AI的協作互動而設計。該平臺模擬真實場景,提供如保齡球、尋寶和捉迷藏等遊戲,讓人類與AI在多樣化的任務中協作,並分析互動細節。CR...more.

■ 生成式AI與人類創作者間的版權界線 (2025/11/6)

圖、生成式AI與人類創作者間的版權界線 在生成式AI工具不斷推陳出新的當下,影像創作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最近,OpenAI推出新一代影像生成軟體Sora 2,引發全球技術和創意產業的高度關注。然而,這項技術的驚人表現卻在日本動畫界掀起一番爭議。 Sora 2從文字到影像的演進 Op...more.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8) (2025/11/5)

圖、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8) 幫助機器學習模型辨識各種姿勢的物體    機器學習在辨識物體時表現優秀,但對物體的空間姿態(如方向、角度)的判斷能力不足,影響到如自駕車等應用。密西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新的自監督學...more.

■ 馬斯克揭露特斯拉即將展示飛行車的計畫,葫蘆裡賣什麼藥? (2025/11/4)

圖、馬斯克揭露特斯拉即將展示飛行車的計畫,葫蘆裡賣什麼藥? 眾所皆知,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一直想把特斯拉從電動車公司轉型為科技公司,無論是自動駕駛車、機器人計程車、或者人形機器人都是這一些計畫的戰略之一。如今馬斯克野心勃勃的表示,特斯拉必須在2025年完成並展示一輛可運行的飛行車雛型機,即...more.

■ 美國科技大廠資本支出嚇人,開始採取綑綁AI服務戰略,並提高定價 (2025/11/3)

圖、美國科技大廠資本支出嚇人,開始採取綑綁AI服務戰略,並提高定價 關於AI泡沫的討論並未減緩大型科技公司的腳步。谷歌、Meta和微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打造AI繁榮的基石,因為它們都提高了2026年的資本支出將高於2025年的宣言。 根據估計,這三家公司加上亞馬遜,到2025...more.

■ 中國電動車崛起,正改寫汽車產業遊戲規則,品牌忠誠度不再重要了,創新才是關鍵 (2025/11/3)

圖、中國電動車崛起,正改寫汽車產業遊戲規則,品牌忠誠度不再重要了,創新才是關鍵 小米執行長雷軍透露,該公司一共購買了三輛特斯拉Model Y,並對每個零組件進行了拆解分析,也為推出小米電動車建立了基礎。這也絕對是小米能夠推出轎車SU7和休旅車YU7且廣受好評的關鍵手法之一。 如今美...more.

■ 在輝達的引領下,人工智慧產業正計劃重塑美國工業 (2025/11/3)

圖、在輝達的引領下,人工智慧產業正計劃重塑美國工業 在輝達的引領下,AI產業正透過大力投資美國國內製造業、建造AI工廠以及開發用於機器人的實體AI,來實現“美國的再工業化”。這項計畫的願景是打造一場由AI驅動的新工業革命,並重振美國的製造業競爭力。這也是川普...more.

■ EchoStar與SpaceX達成26億美元頻譜交易:布局衛星直連手機新時代與投資轉型 (2025/11/7)

圖、EchoStar與SpaceX達成26億美元頻譜交易:布局衛星直連手機新時代與投資轉型 2025年11月6日,美國衛星與通訊業者EchoStar宣布出售未配對的AWS-3無線頻譜執照給SpaceX,以換取約26億美元的SpaceX公司股票。此舉不僅延續今年9月雙方高達170億美元的頻...more.

■ 即使iPhone 17熱銷、個人化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是熱門話題,但蘋果服務才是默默獲利的關鍵 (2025/11/3)

圖、即使iPhone 17熱銷、個人化Siri和Apple Intelligence是熱門話題,但蘋果服務才是默默獲利的關鍵 蘋果於2025年9月季度的營收達到1,025億美元,年成長率8%,主要得益於iPhone銷售和服務業務的創紀錄銷售額。其中,iPhone硬體全年營收成長4%至20...more.

■ 隨熊本二廠的動工 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將更深化 (2025/11/4)

圖、隨熊本二廠的動工  台日半導體人才交流將更深化 有鑑於近期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的子公司「JASM(位於熊本縣菊陽町)」於10月24日與菊陽町簽署第二座工廠的設廠協定,預定於2027年12月投入運轉,也意謂日本的布局依舊持續,未來熊本二廠將於2027年底開始量產,並導入6米製程,此...more.

■ 美中貿易新協議緩解晶片供應緊張,Nexperia風暴暫歇,歐洲汽車業喘口氣 (2025/11/3)

圖、美中貿易新協議緩解晶片供應緊張,Nexperia風暴暫歇,歐洲汽車業喘口氣 美中雙方近日達成貿易協議,成為緩解全球汽車晶片短缺的關鍵轉折點。根據白宮公布的協議內容,北京將逐步放寬對汽車用電腦晶片的出口禁令,特別針對荷蘭晶片製造商Nexperia恢復部分出口。這項決定不僅有助於歐洲與美...more.

■ AI和金融科技融合里程碑,PayPal和OpenAI積極開創AI創新於金融體系 (2025/11/5)

圖、AI和金融科技融合里程碑,PayPal和OpenAI積極開創AI創新於金融體系 PayPal 正式成為首個整合到 ChatGPT 的數位支付錢包,這標誌著AI與金融科技融合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此次合作旨在將無縫、安全、便利的支付系統直接引入 ChatGPT 平台,真正實現對話與商業...more.

■ Google「陽光捕手計劃」:打造太空AI資料中心的新世代能源革命 (2025/11/7)

圖、Google「陽光捕手計劃」:打造太空AI資料中心的新世代能源革命 隨著全球人工智慧運算需求激增,地面資料中心的能源消耗問題愈加嚴重。電力不足已成為AI產業的主要瓶頸,微軟甚至因能源限制延後伺服器上線。為解決這一結構性難題,Google推出名為「陽光捕手計劃」(Project Su...more.

■ NVIDIA H100叩響軌道運算序鐘,Starcloud雄心打造太空數據中心 (2025/11/5)

圖、NVIDIA H100叩響軌道運算序鐘,Starcloud雄心打造太空數據中心 在地球上,資料中心是數位時代的心臟,卻也是最耗能的基礎設施之一。伺服器全年無休地運轉,消耗著巨額電力與寶貴的水資源,如今,美國一家新創公司正試圖改變這個現狀。Starcloud於2025年11月2日成功發...more.

 

產業策略評析

■ 日本全世代型社會保障改革與醫療制度轉型 (2025/11/7)

圖、日本全世代型社會保障改革與醫療制度轉型 日本面臨急速高齡化與財政壓力的雙重挑戰,為確保醫療與照護制度能夠持續運作,政府推動全世代型社會保障改革,試圖從「治療導向」轉向「預防優先與自我健康管理」,並建立一個兼顧公平性與財政永續性的醫療照護體系。根據三菱綜合研究所於《證據銜接起醫療與照護...more.

■ 美中晶片戰爭續章:兩強夾擊下的台灣供應鏈突圍 (2025/11/5)

圖、美中晶片戰爭續章:兩強夾擊下的台灣供應鏈突圍 南韓川習會後,儘管雙方達成臨時性的「停火」協議,恢復了部分市場通路,中方也暫緩了對稀土出口的限制,然而,在核心技術層面,美國並未讓步,特別是對高階半導體和AI晶片的管制仍極為嚴格,像是明確阻止中國獲得Nvidia Blackwel...more.

■ 歐洲正尋求對策,從美國和中國之間尋找到布局AI產業的主導性 (2025/11/4)

圖、歐洲正尋求對策,從美國和中國之間尋找到布局AI產業的主導性 從加拿大到韓國再到中東,各國政府都在瘋狂調配資源,以避免將AI市場拱手讓給美國和中國,歐洲當然也不例外。 但與大多數地區一樣,歐洲尚未證明其擁有在AI產業各個領域與美國和中國進行競爭所需的技術和資金。許多專家認為歐洲公司有...more.

■ 地緣政治下的AI新賽局(中經院)(2025/11/7)

圖、地緣政治下的AI新賽局   地緣政治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格局,美國以關稅政策、《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AI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確保關鍵技術領先地位與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歐盟則...more.

 

專利情報

■ 美國專利核准超過六年構成既定預期,針對專利蟑螂持有專利的多方複審立案率降到14% (2025/11/7)

圖、美國專利核准超過六年構成既定預期,針對專利蟑螂持有專利的多方複審立案率降到14% 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依據既定預期 (settled expectation)" 因素,駁回多件多方複審請求 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代理局長科克 (Coke Morgan Stewart) 在...more.

■ 智慧財產權管理新戰略:從導入到長期效益,掌握IPMS成功關鍵 (2025/11/7)

圖、智慧財產權管理新戰略:從導入到長期效益,掌握IPMS成功關鍵 數位轉型下的智慧財產權挑戰 在全球創新競賽加劇的今日,智慧財產權管理已成企業營運與法律策略的關鍵核心。導入智慧財產權管理系統(IPMS)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一環。科睿唯安的白皮書指出,成功導入IPMS可顯...more.

 

重大產業政策

■ 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3) (2025/11/7)

圖、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3) 研究人員開發出無需解密即可對加密資料進行安全操作的創新方法 加密技術主要應用於數據保護,傳統的加密技術雖能阻擋未授權訪問,但需要先解密才能進行計算,可能導致數據在運算過程中暴露,進而帶來安全風險。同態加密是一種允許對加密...more.

■ 美國能源部投資6.25億美元,強化量子資訊科學研究版圖 (2025/11/6)

圖、美國能源部投資6.25億美元,強化量子資訊科學研究版圖 美國能源部(DOE)近期宣布,將投入高達6.25億美元資金,用以續約並強化五個國家量子資訊科學研究中心(National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Centers, NQIS...more.

■ 歐盟啟動歐洲AI科學資源中心(RAISE),推動AI科學應用與歐洲科技主權 (2025/11/4)

圖、歐盟啟動歐洲AI科學資源中心(RAISE),推動AI科學應用與歐洲科技主權 歐盟近日於哥本哈根舉辦的「歐洲AI科學高峰會」上宣布啟動「RAISE」(Resourc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cience in Europe)試點計畫,象徵歐洲在人...more.


 本周最新新聞 (2025-10-31 ~ 2025-11-07)

材料/機械
材料
機械
車聯網/電動車/無人駕駛車
機器人
產業政策
景氣動態
策略/併購/創新
電子/通訊/半導體
行動通訊/電信/LTE/5G
半導體/IC
穿戴裝置
Big Data/雲端/運算/量子
航空/太空
PC/NB/伺服器/消費電子
PC/NB/伺服器
消費電子
照明/顯示產業
照明/顯示產業
能源/電池
能源/電池
醫藥生物
醫療電子
醫藥/生技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資訊服務處
台北市106-36 和平東路二段106號14樓(科技大樓14樓)/ TEL: (02)2737-7660 / FAX: (02)2737-7258 / Email: stmember@narlab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