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無線通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瀏覽次數:107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表於 2005年5月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摘要: 本文介紹無線通信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情況,文中列舉了跟蹤治療、移動觀察、遠程醫療、患者數據管理、藥物跟蹤、手機求救、病人數據收集、醫療垃圾跟蹤和短信溝通等九個方面的新應用。   

  最近幾年,無線通信技術在中國內地及海外醫療市場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線醫療設備應用迅猛增長。報告指出,歐洲的無線醫療設備銷售額將從2003年的9800萬增加到2008年的4.458億美元,主要原因是醫護人員希望改善工作流程、增加生產力和改善病人的滿意度,還有增加新的應用如電子病歷、臨床療法決定等。美國2003年的醫療Wi-Fi市場達到4.95億美元,這包括Wi-Fi設備、Wi-Fi網絡、系統集成、醫療監視、控制和優化等。到2010年,美國Wi-Fi市場將高達20億美元,而從無線網絡運營和相關的服務收入將增加到70億美元。市場人士估計,這種快速發展的市場將有力地推動Wi-Fi醫療設備的開發,預料將有不少的Wi-Fi醫療產品推出市場。下面介紹各種無線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情況。

歐洲無線醫療設備銷售額
2003 2008
9800萬美元 4.458億美元
美國醫療Wi-Fi市場
2003 2010
4.95億美元 20億美元

  1. 跟蹤治療

  2004年6月29日,北京市衛生局、摩托羅拉和MedDay在中國組建一個獨特的聯盟,旨在抗擊慢性病和公共衛生威脅。在成立之初,該聯盟將在北京的部分醫院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實施為期6個月的用RegPoint解決方案的跟蹤治療。RegPoint是MedDay公司的疾病監測和管理系統,它將患者模塊集成在一部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摩托羅拉A760翻蓋智能手機中。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永久性疼痛、艾滋病、肺病、出血性疾病、肥胖症的病人均可利用RegPoint接收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無論患者居住在城市或是鄉村,他們都能利用其摩托羅拉手機上安裝的RegPoint來接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RegPoint還可通知患者服用何種藥物,以及何時將何種症狀註冊到其摩托羅拉A760中的RegPoint解決方案上。患者註冊的數據將自動傳輸到其主治醫師或其他衛生保健專業人士處。這些數據也可通過如體重秤、血糖計或血壓計等設備註冊到RegPoint上,並通過摩托羅拉手機上的RegPointPocket程序利用最新的「藍牙」技術自動傳送給醫生。這些措施保證了醫生能夠監督其治療方案的執行情況,更正患者不恰當地使用處方藥以及找出用藥方面的錯誤並及時更正。

  韓國也推出了醫用手機。在2004年3月,韓國舉行了一個大規模醫療設備展覽會上,一種能測出血糖、脂肪等數據的「醫用手機」吸引了大部分客商的眼球。這種「醫用手機」共分多款,其中一款是「糖尿病手機」。這種手機裡內置了一個微型測量儀,它可以自行測出手機持有者的血糖,然後將測量數據發送到存放手機主人檔案的相關網站,醫生確認了手機主人的健康狀態後,會把具體治療建議等信息以短信的形式發給機主。此外,內置慢步機、體脂肪測量儀的「減肥手機」、測量膚下水分還有按摩功能的「皮膚管理手機」,以及能夠看到胎兒發育狀況的「產婦用手機」頗受到場客商關注。

  2. 移動觀察

  從2003年6月到8月期間,法國電信與CardioGap公司和阿維尼翁市緊急醫療援助服務中心合作,試驗了不間斷傳輸正在運送途中的病人的醫療信息的方案。有了這種方案,緊急醫療援助服務中心(le SAMU)的調度就可以實時地瞭解通過救護車運往緊急醫療機構的病人的運送條件和病情變化。緊急救援中心通過移動式醫療緊急通訊系統與GPRS系統聯繫在一起,經過安全化處理的ADSL又與救護車聯繫在一起,使緊急醫療援助服務中心能夠不間斷地收到救護車上安裝的新設備記錄下來的數據。緊急救援中心因此而可以隨時觀察病人在運送過程中的狀態。

  所交換的信息由一個虛擬的私營網絡VPN來保證,這一虛擬網絡通過互聯網將各不同的網絡聯繫在一起。只有屬於VPN網的計算機才能夠讀出傳輸的數據。數據的傳輸是通過一台帶觸摸屏的手提式電腦和一台GPRS調製解調器來完成的。法國電信子公司Orange的GPRS網可以以不間斷的方式傳輸數據,使救護車裡的救護小組和緊急救援中心的調度交換信息。現在正在試驗中的系統將於2004年初推廣並商業銷售。

  3. 遠程醫療

  2004年8月,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開通了全省首家縣級醫院「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在縣人民醫院決定建設「遠程醫療會診系統」之初,涇川電信領導積極組織專業人員廣泛查閱資料,為其提供了多套「遠程醫療會診系統」方案,最終確定以四條ISDN為主用、ADSL為輔用的組網方案。在「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安裝調測期間,涇川電信組織專業小組進駐醫院,配合院方安裝調測,僅用三天時間就調通了集點對點音頻、視頻、圖像、文字、數據為一體的多媒體數據通道,可以512kbit/s的對稱速率同步連接蘭醫一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日本大阪醫院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終端,實現遠程診斷、會診咨詢及護理、遠程醫學信息服務等醫學活動,視頻、音頻清晰流暢,達到了院方的要求。

  4. 患者數據管理

  上海東方醫院在住院病房舖設了54M無線局域網。住院處的每個臨床醫生使用配置筆記本無線網卡的手持式平板電腦,當其巡視病房時則直接通過手寫筆,將患者每天的病情資料、診療意見及藥劑配方輸入到醫院的醫療管理系統中;與此同時護士在護士站根據醫生輸入的巡視結果,為患者及時地調整護理方案;藥劑師根據醫生當天修改的患者用藥情況來配藥;財務人員則可及時地統計患者住院費用。整個運作過程擺脫了原來傳統的臨床紙質病例卡,避免了因紙質病歷在醫生、護士、藥劑師及財務部門之間傳遞,過程中發生的由字跡不清、誤讀等差錯的醫療事故。針對特殊疑難患者,臨床醫生可以通過手持平板電腦,在無線局域網覆蓋範圍內的任何地方,及時查閱相關資料,避免了為查詢資料醫生往來於辦公室的麻煩。將手持電腦用於電子處方及診斷結果報告增加了現場醫療服務新的空間。手持電腦應用可以消除許多基於紙的過程,例如處方抄寫、提交和跟蹤試驗單、報告診斷結果,以及書寫患者用藥注意事項。

  5. 藥物跟蹤

  美國製藥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將RFID標籤貼到藥瓶上,然後通過配送渠道發送到目的地。這個叫做Jumpstart的項目將試驗在物品級上使用RFID的可行性,使用RFID跟蹤單個藥瓶、改進庫存管理、防止零售商缺貨以及當藥品需要召回時跟蹤藥品。儘管目前有許多利用RFID跟蹤貨盤和貨櫃的試驗項目,但人們一般認為在物品級上,廣泛使用RFID仍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但是,鑒於藥品的高價值和假藥問題,製藥公司將成為第一批物品級RFID標籤技術的早期採用者。2004年年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發表了一份報告,建議製藥商從2006年起利用RFID在物品級上跟蹤最常造假的藥品。在物品級上使用RFID技術,仍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如RFID技術的費用如何由供應鏈參與者分擔,RFID標籤使用什麼頻率。

  2004年7月,英國調查公司ARC Group公佈了關於無線IC標籤(RFID)的調查結果。該調查報告稱,對於RFID標籤和讀取器廠商來說,醫藥品是一個擁有很大潛力的市場。由於醫藥品的單個產品價格比日用消費品貴並且銷售利潤也高,因此估計將更早引進RFID標籤。另外在醫藥品行業中,RFID標籤將有助於解決與藥品相關的眾多問題,如召回產品、追蹤產品在供應鏈中的流通履歷以及杜絕假冒產品等。

  6. 手機求救

  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的研究人員給手機增添了一項新功能:為心臟病高危者發送求救信息。新系統的核心是只有一盒口香糖大小的無線電信號轉發裝置,這一裝置採用了可進行短距離、低功率無線通信的「藍牙技術」,可與便攜式心跳監測儀和手機配合使用。當使用者心跳達到「危險」水平時,這套系統能夠自動撥打一個預設的手機號碼,以短信息的方式發出心跳數據。

  7. 病人數據收集

  為了發明一種新的無線應用,2004年7月加拿大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公司宣佈正在為所謂的體域網(body area networks)研究體內天線設計(in-body antenna design)。Zarlink的研究工作屬於歐盟「健康目標」(Healthy Aim)項目的一部分。參與「Healthy Aims」計劃的公司正在開發一系列人體植入醫療器件,以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值入體內的醫療器件利用Body area networks可以與基站通訊,最遠距離達三米,使得保健專業人員能夠收集器件的性能數據和病人數據。Zarlink的研究工作將專注於為助聽器和肌肉刺激器等植入器件開發天線設計和超低功率通訊系統。

  8. 醫療垃圾跟蹤

  2004年7月,日本垃圾管理公司Kureha環境工程公司開始檢驗RFID能否用於跟蹤醫療垃圾的試驗。Kureha公司說,這是亞太地區第一個利用RFID跟蹤醫療垃圾的試驗。試驗的目的是檢驗RFID標籤技術是否能有效地在醫療垃圾運送給處理場過程中跟蹤它們。主要目標是利用跟蹤系統確定醫院和運輸公司的責任,防止違法傾倒醫療垃圾。Kureha使用的紙箱和塑料容器上將配備RFID標籤,信號接收天線將安裝在IBM的RFID解決方案中心。試驗將分析信號的靈敏度和數據讀取精度參數。取得成功後,現場試驗將隨後在Kureha的垃圾處理場進行。如果一切順利,設在日本福島的Kureha總醫院將在不久的未來部署RFID系統,跟蹤醫療垃圾。

  9. 短信溝通

  一種依靠手機短信實現醫患溝通的新型就醫形式已經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實現。中國移動手機用戶將短信發送至指定號碼(023234)後,即可獲得醫院回復的短信,指導患者怎樣通過短信求醫問藥。此種數字化就醫形式可以避免患者排隊就診帶來的麻煩,也可為部分患者保住隱私。患者在此就醫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發送短信獲取哈醫大一院名醫專家的詳細個人資料和具體出診時間,以確定自己要找的醫生和去醫院就診的時間及地點。此業務逐漸開展後,患者還有望實現「手機掛號」、短信預約手術、短信完成醫保手續等。屆時,患者可通過短信在家中「搞定」更多的看病程序。

(Source: 摘自《中國數據通信》)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