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
產業新聞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關鍵圖表
首頁
電子報
免費訂閱電子報:
訂閱
退訂
個人資料蒐集告知聲明
請避免使用 Hinet、Yahoo、Hotmail信箱訂閱,恐無法正常接收電子報。
2025年
7~12 月
(Vol. 1~Vol. 1146)
1~ 6 月
(Vol. 1106~Vol. 1130)
2024年
7~12 月
(Vol. 1080~Vol. 1105)
1~ 6 月
(Vol. 1055~Vol. 1079)
2023年
7~12 月
(Vol. 1029~Vol. 1054)
1~ 6 月
(Vol. 1004~Vol. 1028)
2022年
7~12 月
(Vol. 994~Vol. 1003)
1~ 6 月
(Vol. 970~Vol. 993)
2021年
7~12 月
(Vol. 943~Vol. 969)
1~ 6 月
(Vol. 919~Vol. 942)
2020年
7~12 月
(Vol. 892~Vol. 918)
1~ 6 月
(Vol. 867~Vol. 891)
2019年
7~12 月
(Vol. 841~Vol. 866)
1~ 6 月
(Vol. 816~Vol. 840)
2018年
7~12 月
(Vol. 790~Vol. 815)
1~ 6 月
(Vol. 765~Vol. 789)
2017年
7~12 月
(Vol. 739~Vol. 764)
1~ 6 月
(Vol. 714~Vol. 738)
2016年
7~12 月
(Vol. 687~Vol. 713)
1~ 6 月
(Vol. 663~Vol. 686)
2015年
7~12 月
(Vol. 636~Vol. 662)
1~ 6 月
(Vol. 611~Vol. 635)
2014年
7~12 月
(Vol. 585~Vol. 610)
1~ 6 月
(Vol. 560~Vol. 584)
2013年
7~12 月
(Vol. 1~Vol. 559)
1~ 6 月
(Vol. 509~Vol. 533)
2012年
7~12 月
(Vol. 483~Vol. 508)
1~ 6 月
(Vol. 458~Vol. 482)
2011年
7~12 月
(Vol. 431~Vol. 457)
1~ 6 月
(Vol. 407~Vol. 430)
2010年
7~12 月
(Vol. 380~Vol. 406)
1~ 6 月
(Vol. 356~Vol. 379)
2009年
7~12 月
(Vol. 329~Vol. 355)
1~ 6 月
(Vol. 305~Vol. 328)
2008年
7~12 月
(Vol. 278~Vol. 304)
1~ 6 月
(Vol. 253~Vol. 277)
2007年
7~12 月
(Vol. 227~Vol. 252)
1~ 6 月
(Vol. 202~Vol. 226)
2006年
7~12 月
(Vol. 176~Vol. 201)
1~ 6 月
(Vol. 151~Vol. 175)
2005年
7~12 月
(Vol. 124~Vol. 150)
1~ 6 月
(Vol. 100~Vol. 123)
2004年
7~12 月
(Vol. 73~Vol. 99)
1~ 6 月
(Vol. 48~Vol. 72)
2003年
7~12 月
(Vol. 19~Vol. 47)
1~ 6 月
(Vol. 1~Vol. 18)
產業資訊服務電子報
電子週報 (週五出刊)
(17)
No.1
(2025/10/23)
<<市場報導>>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6)
(2025/10/23)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5)
(2025/10/22)
■
前瞻技術脈動:運輸科技(202503)
(2025/10/23)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7)
(2025/10/23)
■
當AI開始像醫生一樣思考:哈佛Dr. CaBot的臨床推理實驗
(2025/10/23)
■
電場驅動軟性變形物質:突破無線操控限制與仿生應用的新型軟機器人
(2025/10/22)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6)
(2025/10/22)
■
蘋果將威脅特斯拉在機器人和實體AI的地位
(2025/10/21)
■
隨著LiDAR成本下降,相機感測器性能達極限,Lidar又回到自動駕駛的懷抱?
(2025/10/20)
■
AI無論在供給端或需求端都正重新塑造娛樂產業,衝擊無所避免,但創新內容仍將持續
(2025/10/20)
■
Amazon雲端當機引發全球癱瘓,凸顯數位主權與多雲架構的必要性
(2025/10/22)
■
軟銀期望研發出低軌衛星和HAPS的光無線通訊技術
(2025/10/21)
■
從Oura的戰略,可以看出智慧戒指正走入細分市場的時代
(2025/10/22)
■
索尼和超微合作為下一代遊戲機PS6進行GPU升級,並嘉惠掌上型遊戲機繪圖功能
(2025/10/20)
■
蘋果將打破賈伯斯堅持,構思於2026年底至2027年初推出觸控螢幕Macbook
(2025/10/20)
■
從半導體產業角度看AI產業革命與泡沫化的兩難
(2025/10/21)
■
台積電助攻輝達Blackwell晶圓在美生產,強化美國AI晶片供應鏈與技術領先地位
(2025/10/20)
<<策略評析>>
■
歐盟擴張與投票權制度:從一致同意到合格多數決的改革難題
(2025/10/23)
■
數位主權vs.外資科技:南韓政府暫緩Google和Apple地圖數據許可
(2025/10/21)
<<專利情報>>
■
華邦電子選擇導入科睿唯安的 IPfolio 系統
(2025/10/22)
<<產業政策>>
■
治理跨境環境衝擊:邁向全球公域治理的政策行動
(2025/10/23)
■
歐盟推動「潔淨產業協定」全球化,強化綠能競爭力與外交布局
(2025/10/21)
■
歐盟啟動「戰備就緒藍圖」:打造太空與無人機防禦體系,迎接2030安全新格局
(2025/10/21)
No.1146
(2025/10/17)
<<市場報導>>
■
美國在川普執政下,正進入政府入股關鍵性產業的時代
(2025/10/13)
■
前瞻技術脈動:智慧農業(202506)
(2025/10/17)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3)
(2025/10/17)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2)
(2025/10/15)
■
增強型維生素K類似物: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再生策略
(2025/10/17)
■
9月全球電動車銷售創歷史新高:中國引領、歐洲躍進、美國退潮
(2025/10/16)
■
OpenAI攜手Walmart開啟AI驅動「對話式購物」新時代
(2025/10/16)
■
Gartner認為代理式AI將進入整合期,新創公司面臨被整合的命運
(2025/10/13)
■
從電量百分比到任務預測,AI重塑電動車電池管理新標準
(2025/10/13)
■
iRobot警告全球離「人形機器人時代」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投資泡沫正形成
(2025/10/13)
■
量子時代的稀土戰略:從材料基礎到科技霸權的新冷戰
(2025/10/16)
■
Google投資150億美元打造印度AI中心,加速亞太人工智慧布局
(2025/10/15)
■
OpenAI接連聯手輝達、超微和博通,AI真的朝向泡沫了嗎?
(2025/10/15)
■
OpenAI 最終目標是成為AI時代的「Windows」,這將給微軟、谷歌壓力
(2025/10/14)
■
英特爾Panther Lake架構式第一顆採用18A製程的AI PC平台,這樣就解決其困境了嗎?
(2025/10/13)
■
美中難解除敵對狀態 中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續加速
(2025/10/14)
■
在AI和半導體建廠區域化趨勢下,未來三年半導體晶圓設備支出將達3740億美元
(2025/10/14)
■
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巨觀量子穿隧發現者,奠定量子運算基礎並推動其發展
(2025/10/17)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22)
(2025/10/17)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21)
(2025/10/15)
<<策略評析>>
■
日本「Watt–Bit 協同整合」戰略分析:重構AI時代的國富戰略
(2025/10/17)
■
AI熱潮下的警訊:當科技巨頭循環投資加速,專家辯論AI估值是否脫離實質價值
(2025/10/15)
■
生成式AI熱潮降溫,Gartner公布2025年人工智慧發展週期重點
(2025/10/15)
■
歐盟vs.美國(加州)AI監管法案:兩條路、同一終點
(2025/10/13)
<<專利情報>>
■
從醫療AI之營業秘密保護標的 -- 談美國醫生專用AI助理竊密訴訟案
(2025/10/16)
<<產業政策>>
■
《GAIN AI》法案:美國AI晶片戰略的「國內優先」新規
(2025/10/15)
■
歐洲AI版圖再擴張:六大AI工廠啟動,打造「AI大陸」新格局
(2025/10/14)
No.1145
(2025/10/09)
<<市場報導>>
■
全球再生能源超越燃煤:2025年能源轉折的關鍵時刻
(2025/10/9)
■
SMR和核融合將是下一個核能浪潮,美國為了AI,全力拼了!
(2025/10/9)
■
從「序列比對」到「功能性偵測」:AI 驅動下,核酸篩選系統的漏洞與升級之路
(2025/10/9)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4)
(2025/10/9)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3)
(2025/10/8)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5)
(2025/10/9)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4)
(2025/10/8)
■
福特執行長警告,美國正輸掉汽車產業,即使有特斯拉也不能對抗中國
(2025/10/7)
■
氦氣:驅動量子科技、能源革命與永續產業的新關鍵元素
(2025/10/8)
■
Verizon與AST SpaceMobile攜手打造衛星直連手機網路,開啟全球無死角通訊新紀元
(2025/10/9)
■
蘋果暫放棄輕量版Vision Pro,先追求蘋果眼鏡,但未來AI智慧眼鏡路仍坎坷
(2025/10/7)
■
OpenAI估值短短幾個月達5000億美元,接連和輝達、超微合作,正推升AI泡沫?
(2025/10/7)
■
AI改變傳統記憶體的周期性結構,迫使DRAM價格上漲,但廠商長期仍關注HBM趨勢
(2025/10/8)
■
現階段我國半導體業景氣趨勢之變化
(2025/10/7)
■
Meta收購AI晶片新創公司Rivos,將為其未來佈局帶來更多優勢,並非單純想取代輝達
(2025/10/7)
■
前瞻技術脈動:太空科技(202518)
(2025/10/9)
■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預見20年內,可完成在太空興建資料中心的夢想
(2025/10/8)
■
德國kiutra完成1,300萬歐元融資,推動無氦-3量子冷卻技術,強化歐洲量子供應鏈韌性
(2025/10/7)
<<策略評析>>
■
數位時代的經營創新:企業業務改革與組織重構
(2025/10/9)
<<產業政策>>
■
歐盟啟動「Apply AI」策略,以十億歐元打造歐洲自主人工智慧生態圈
(2025/10/9)
■
德國啟動「核融合行動計畫」,打造全球首座核融合發電廠的能源新藍圖
(2025/10/8)
No.1144
(2025/10/03)
<<市場報導>>
■
2026 年臺德(NSTC-BMFTR)人工智慧學術合作研究計畫徵求
(2025/10/2)
■
解析未來國內主要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2025/9/30)
■
前瞻技術脈動:智慧農業(202505)
(2025/10/3)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1)
(2025/10/3)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30)
(2025/10/1)
■
DoorDash推動自動化與餐飲服務新革命:從智慧餐桌到機器人送餐的全方位布局
(2025/10/1)
■
Meta對人形機器人有興趣,但其將專注於軟體而非硬體
(2025/9/30)
■
Google DeepMind之Gemini Robotics 1.5將讓機器人開始具思考能力
(2025/9/30)
■
新創公司正讓太陽能車的夢想成真,很接近商業化的階段了
(2025/9/30)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技術與材料(202523)
(2025/10/3)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技術與材料(202522)
(2025/10/1)
■
亞馬遜重新調整AI智慧家庭戰略,硬體設計和規格升級搭配Alexa+,尋求突破
(2025/10/1)
■
CoreWeave攜手Meta簽下141億美元雲端AI基礎建設大單,掀起產業資本與技術布局新局
(2025/10/1)
■
有所謂的「後智慧型手機」時代嗎?智慧眼鏡是下一個主流產品嗎?
(2025/9/30)
■
谷歌想以Android OS進軍PC,加上蘋果正努力融合行動和PC平台,這一下微軟Windows麻煩大了
(2025/9/30)
■
Axiom Space與Resonac攜手推動太空半導體製造
(2025/10/2)
■
分析師認為博通和超微力爭AI晶片第二大廠地位,博通似乎佔上風
(2025/9/30)
■
Cosmic Shielding以新一代輕量防輻射技術推動衛星AI應用
(2025/10/3)
■
澳洲和日本合作開發次世代雷射通訊系統
(2025/10/2)
■
歐洲太空總署與韓國宇宙航空廳簽署合作協議,共推太空氣象與深空任務新布局
(2025/10/2)
<<策略評析>>
■
智慧醫療產業提升「台沙」戰略新模式
(2025/10/3)
■
生成式人工智慧驅動下的新興技術發展:KISTEP 2024年十大AI技術探討
(2025/10/3)
■
生成式AI對勞動市場的真實影響:穩定多於顛覆,轉型仍在醞釀中
(2025/10/2)
<<專利情報>>
■
人工智慧最新應用及其法律議題 系列4 – AI代理之專利檢索、分析與撰擬
(2025/10/2)
<<產業政策>>
■
美國將AI與量子科技列為2027科研核心:國安、能源與經濟戰略全面升級
(2025/10/2)
■
歐盟宣布投入5.45億歐元,推動非洲再生能源發展與轉型
(2025/10/1)
No.1143
(2025/09/26)
<<市場報導>>
■
德國核融合「最後機會」:三大新創呼籲速投30億歐元,力爭2030年代建商業電廠
(2025/9/26)
■
Deep Fission深井反應爐DFBR-1:以地質屏障重塑核能經濟與安全
(2025/9/24)
■
RoboBallet:AI為製造業機器人打造協作「舞步」的新時代
(2025/9/26)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3)
(2025/9/26)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2)
(2025/9/24)
■
2025年最大筆人形機器人融資10億美元,帶動整體機器人新創公司的熱潮
(2025/9/23)
■
輝達向Wayve投資5億美元期望AI協助自動駕駛技術顛覆未來運輸
(2025/9/22)
■
OpenAI攜手Oracle與SoftBank,5000億美元「Stargate」計畫劍指AI霸主地位
(2025/9/24)
■
輝達接連出手AI投資,如今宣布投資1,000億美元於OpenAI,撼動業界
(2025/9/24)
■
OpenAI從蘋果挖角許多硬體人才,在Jony Ive領導下,預計2026年底至2027年推出首款劃時代AI裝置
(2025/9/22)
■
Meta雷朋顯示器眼鏡已經是一大飛躍性產品,但仍有許多問題待克服,才能進入主流市場
(2025/9/22)
■
三星全球首款三折手機竟然韓國和美國同時販售,改變策略是為何?
(2025/9/22)
■
AI正在改變半導體產業的所有環節,邁向加速、優化和創新的新境界
(2025/9/23)
■
一場以科技為籌碼的政治博弈--Nvidia成為角力核心
(2025/9/23)
■
美中太空競逐加劇,可重複使用火箭與衛星技術成為戰略博弈焦點
(2025/9/25)
■
NASA與藍色起源攜手重啟VIPER探測計畫,月球南極資源探索再出發
(2025/9/24)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20)
(2025/9/26)
■
2025量子運算產業加速突圍,突破量子優勢關鍵瓶頸
(2025/9/25)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19)
(2025/9/24)
<<專利情報>>
■
Google數位廣告壟斷案進入「補救審理」:美司法部推動拆分,科技巨頭命運未卜
(2025/9/23)
<<產業政策>>
■
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2)
(2025/9/26)
■
日本製造業研究開發的現況與數位轉型展望
(2025/9/26)
■
美國加速量子戰略:推動後量子加密轉型與國安科技布局
(2025/9/25)
■
全球領袖齊聚再生能源高峰會,推動「再生能源豐裕時代」
(2025/9/24)
■
印度推動地熱能政策:邁向2070淨零之路的新契機
(2025/9/22)
■
歐洲投資銀行推動175億歐元計畫,協助中小企業綠色轉型與改善能源效率
(2025/9/22)
No.1142
(2025/09/19)
<<市場報導>>
■
我國製造、服務、不動產業之重點趨勢變化
(2025/9/16)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29)
(2025/9/19)
■
中研院首創「雙循環固碳系統」提升植物碳固定與脂質合成效率
(2025/9/18)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28)
(2025/9/17)
■
英美攜手打造核能新黃金時代:小型模組化反應爐與先進核能合作全面啟動
(2025/9/16)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2)
(2025/9/19)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1)
(2025/9/17)
■
亞馬遜子公司Zoox正式營運機器人計程車市場,與谷歌和特斯拉爭搶未來商機
(2025/9/16)
■
量子電腦發展的關鍵材料:Bluefors採購月球氦-3,解決關鍵供應瓶頸
(2025/9/18)
■
Starlink出奇招,收購EchoStar的頻譜許可,讓其成為整合衛星和地面服務的全球營運商
(2025/9/17)
■
微軟斥資70億美元打造威斯康辛AI資料中心群,引領全球運算能量新紀元
(2025/9/19)
■
兩強爭相推出智慧眼鏡,亞馬遜眼鏡兼顧消費和商業,谷歌則強調整合Gemini
(2025/9/15)
■
AirPods Pro 3是智慧戒指的勁敵,蘋果穿戴式裝置另類思考戰略有了新的解讀
(2025/9/15)
■
中國對輝達祭出反壟斷調查,AI晶片供應鏈面臨雙重挑戰
(2025/9/16)
■
Lumex行動平台是Arm拋棄NPU,讓裝置上AI市場回歸CPU架構的大戰略
(2025/9/15)
■
SK海力士準備量產全球首顆HBM4晶片,預計2026年在HBM市占率仍達50%
(2025/9/15)
■
Axiom Space聯手Spacebilt:2027年將於國際太空站部署光纖互聯軌道資料中心節點
(2025/9/19)
■
前瞻技術脈動:太空科技(202517)
(2025/9/19)
■
輝達看中PsiQuantum的光子學之量子電腦未來,預計2027年推出
(2025/9/16)
<<策略評析>>
■
歐洲競爭力轉折點:德拉吉報告一年後的警示與挑戰
(2025/9/17)
■
美日汽車關稅協議落地:15%新關稅上路,車廠壓力猶存
(2025/9/17)
<<專利情報>>
■
人工智慧最新應用及其法律議題 系列3 -- AI代理 v. 代理AI
(2025/9/19)
■
創新管理標準ISO 56001發布後一年:製造商陸續開始取得認證
(2025/9/18)
<<產業政策>>
■
日本次期科學技術與創新基本計畫的戰略轉向:第七期 STI 政策改革藍圖
(2025/9/18)
■
美英簽署「科技繁榮協議」,AI、量子與核能合作引爆投資浪潮
(2025/9/17)
■
歐盟推出新戰略,強化研究與科技基礎建設,以鞏固全球創新領先地位
(2025/9/17)
■
歐盟汽車產業迎戰綠色轉型挑戰:2035電動化目標下的政策、產業與競爭新局
(2025/9/16)
No.1141
(2025/09/12)
<<市場報導>>
■
前瞻技術脈動:能源技術(202522)
(2025/9/12)
■
「癌症治療新利器」:器官晶片可預測化療成效,幫病人找到最適合的療法
(2025/9/11)
■
柏林IFA 2025展覽趨勢「AI無所不在」,並隱含著歐洲價值的AI體驗
(2025/9/9)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材料與技術(202521)
(2025/9/12)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材料與技術(202520)
(2025/9/10)
■
利用AI演算法辨識稀土礦物,成為開採稀土的新方式
(2025/9/9)
■
光速AI運算:光子聯合轉換相關器(pJTC)引領AI的節能未來
(2025/9/12)
■
OpenAI與Oracle簽下3,000億美元超級合約,揭示AI基礎建設新時代來臨
(2025/9/11)
■
從iPhone Air的推出,看出未來蘋果iPhone的設計趨勢
(2025/9/10)
■
智慧手錶結合衛星成為2025年底最新焦點
(2025/9/8)
■
特斯拉AI晶片戰略大轉向:放棄Dojo,AI5/AI6晶片成自駕與機器人新核心
(2025/9/12)
■
VEU授權的終結:台韓如何應對中國設廠挑戰?
(2025/9/9)
■
OpenAI也採用客製化AI晶片戰略,博通成為大贏家
(2025/9/8)
■
松下航空電子與Intellian攜手推動LEO專屬航空天線,重新定義機上連網體驗
(2025/9/12)
■
SpaceX Dragon貨運艙測試新型「推進增能套件」,國際太空站軌道維護邁入新階段
(2025/9/8)
■
PsiQuantum獲10億美元融資:加速打造百萬量子位元容錯電腦,產業進入新一輪競賽
(2025/9/12)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18)
(2025/9/12)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17)
(2025/9/10)
■
輝達終於出手投資量子運算,離量子電腦2029年起飛不遠了
(2025/9/8)
<<策略評析>>
■
美國量子感測領先優勢告急:政策不確定與關鍵供應鏈受阻,恐將讓位於中國
(2025/9/12)
■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放棄「禁止競業條款」全國性規範:從全面改革到逐案執法的轉折
(2025/9/9)
■
OpenAI推出AI驅動的就業平台,培養AI勞動力,並創造信譽,值得其他國家學習
(2025/9/8)
<<專利情報>>
■
歐盟重罰Google 29.5億歐元:數位廣告壟斷再遭打擊,引發川普揚言報復性關稅
(2025/9/10)
<<產業政策>>
■
台日科技政策交流紀要: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下的科技政策
(2025/9/12)
■
歐洲首座百萬兆級運算超級電腦JUPITER啟用:推動AI、科學與永續新紀元
(2025/9/11)
No.1140
(2025/09/05)
<<市場報導>>
■
台灣經濟景氣觀察:製造、服務與不動產業的脈動
(2025/9/2)
■
日立能源斥資10億美元強化美國電網,支撐AI數據中心與能源轉型
(2025/9/5)
■
《Nature》新研究:碳封存能力遠低預期,CCS並非氣候解方萬靈丹
(2025/9/4)
■
從木材廢料到高值應用:邁向脫離化石依賴的新路徑
(2025/9/2)
■
挪威北海北極光計畫啟動全球首次商業碳封存服務
(2025/9/1)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40)
(2025/9/5)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39)
(2025/9/3)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1)
(2025/9/5)
■
趨勢表明「送貨無人機」服務將於未來一至兩年逐步在美國擴散開來
(2025/9/5)
■
馬斯克提出特斯拉未來80%價值將來自擎天柱,是真的嗎?
(2025/9/4)
■
JetBlue攜手Amazon Kuiper於2027年啟動新世代免費機上網路服務
(2025/9/5)
■
蘋果對於折疊式iPhone銷售更加樂觀,將促使2026年折疊式手機大翻身
(2025/9/5)
■
蘋果尋求谷歌合作,正為Siri開發AI搜尋功能
(2025/9/4)
■
2026年AI PC將超越一半的PC出貨量,也將是升級至Windows 11的重要一年
(2025/9/4)
■
前瞻技術脈動:AI與機器人技術(202530)
(2025/9/3)
■
阿里巴巴正開發一款7奈米相容CUDA平台的AI晶片
(2025/9/3)
■
墨西哥搶進全球半導體競賽行列,執行三個國家半導體設計計畫
(2025/9/1)
■
中空光纖技術突破:高速網路基礎設施邁向新時代
(2025/9/3)
■
前瞻技術脈動:太空科技(202516)
(2025/9/5)
■
SpaceX再創火箭重複使用紀錄:Falcon 9與Starship引領太空運輸新時代
(2025/9/1)
■
Norma量子AI演算法搭配NVIDIA超級晶片,加速73倍藥物研發
(2025/9/2)
<<策略評析>>
■
美日貿易協議落實:日本汽車關稅降至15%,雙方達成跨領域經濟合作
(2025/9/5)
■
日本物流業的挑戰與數位轉型之路
(2025/9/1)
■
韓美關稅衝擊下的出口博弈:韓國在AI浪潮與市場多元化中的挑戰與突破
(2025/9/3)
■
南部非洲關鍵礦產投資新契機: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戰略價值與挑戰
(2025/9/3)
<<專利情報>>
■
Google壟斷案裁定:法院未強制分拆,但設限專屬合約與數據共享,AI時代新戰場浮現
(2025/9/4)
<<產業政策>>
■
新加坡啟動核能技術可行性研究: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成關注焦點
(2025/9/5)
■
法德能源政策轉折:從分歧到協調,歐洲邁向技術中立的低碳未來
(2025/9/4)
■
歐盟QCDC計畫啟動雲端量子運算新時代,強化歐洲科技自主與產業創新
(2025/9/4)
■
美國能源部推進HALEU核燃料計畫,加速次世代反應爐布局
(2025/9/2)
■
南韓中小企業部加碼深科技研發與AI創新投資,推動創業生態系全面升級
(2025/9/2)
No.1139
(2025/08/29)
<<市場報導>>
■
前瞻技術脈動:智慧農業(202504)
(2025/8/29)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27)
(2025/8/29)
■
可呼吸的晶體,有望顛覆燃料電池與智慧建築節能技術
(2025/8/28)
■
前瞻技術脈動:環境永續(202526)
(2025/8/27)
■
美科學家提出加速器驅動系統,從核廢料製造核融合燃料「氚」
(2025/8/27)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38)
(2025/8/29)
■
前瞻技術脈動:醫療與健康(202537)
(2025/8/27)
■
MIT衍生公司TISSIUM:免縫合光活化聚合技術開啟無縫線組織修復新時代
(2025/8/26)
■
中國電動車市場帶來的創新,三分鐘換電池帶來的另類思考
(2025/8/27)
■
現代汽車突破固態電池瓶頸:銅材料專利技術引領電動車新時代
(2025/8/26)
■
MV-SSM:突破多視角3D人體姿態估計的泛化困境
(2025/8/28)
■
AI即將進入下一代遊戲機市場,微軟和索尼都積極發展中
(2025/8/26)
■
蘋果折疊式iPhone可否重新帶來翻蓋手機的興盛?
(2025/8/26)
■
谷歌推出第十代Pixel,雖不期待硬體銷售起飛,但卻寄望AI軟體讓其成功
(2025/8/25)
■
小晶片互聯標準UCIe3.0將連線頻寬提升至64GT/s
(2025/8/26)
■
晶片關稅來襲 台灣中小型半導體業者的因應之道
(2025/8/26)
■
DeepSeek採用華為AI晶片遇挫,中國在AI晶片採用仍不能脫離美國?
(2025/8/25)
■
歐洲太空自主再進一步:ESA「飛行票計畫」首波合約簽署,推動技術驗證與自主發射能力
(2025/8/29)
■
美中角力新戰場 美聽證會示警:太空已成21世紀國家安全與經濟競爭前沿
(2025/8/28)
■
SpaceX Starship第十次試飛成功:重回正軌,邁向月球與火星挑戰
(2025/8/27)
<<策略評析>>
■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從半導體戰略到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轉折
(2025/8/28)
■
監管主權或經貿穩定?歐盟在川普的數位稅威脅下陷入兩難
(2025/8/27)
■
美國關鍵礦產戰略新局:供應鏈重塑與澳洲角色崛起
(2025/8/26)
■
Meta再一次重組AI團隊,專注研究、培訓、產品和基礎設施,成敗在此一舉
(2025/8/25)
■
AI試點成功率僅5%,一旦AI未來一年仍不能兌現承諾,經濟將被拖累
(2025/8/25)
<<專利情報>>
■
人工智慧最新應用及其法律議題 系列2 -- 從AI代理到代理AI
(2025/8/29)
■
人工智慧最新應用及其法律議題 系列1 -- 從生成式AI到AI代理
(2025/8/28)
■
AI科技教父的世紀官司 -- 馬斯克對OpenAI與微軟申請禁制令受挫
(2025/8/29)
<<產業政策>>
■
歐美貿易協議新階段:歐盟削減工業品關稅換取美國汽車稅減免
(2025/8/29)
No.1138
(2025/08/22)
<<市場報導>>
■
前瞻技術脈動:能源技術(202521)
(2025/8/22)
■
2025年固態電池的最新發展動態
(2025/8/22)
■
日本首座滲透壓發電廠啟用,開創廢水再利用與再生能源新契機
(2025/8/20)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材料與技術(202519)
(2025/8/22)
■
前瞻技術脈動:先進材料與技術(202518)
(2025/8/20)
■
Meta如果真的在2025年底推出800美元的AR眼鏡,將激發智慧眼鏡市場潛能
(2025/8/20)
■
三星認為智慧眼鏡有機會取代手機地位,積極研發類似Meta雷朋智慧眼鏡和AR眼鏡
(2025/8/19)
■
庫克重新調整蘋果策略,全力擁抱AI:AI Siri和智慧家庭成為下一致勝關鍵
(2025/8/18)
■
中國想透過開源AI模型成為全球標準,這給美國帶來挑戰
(2025/8/18)
■
SK海力士預計2030年前,HBM記憶體銷售額平均成長率將達30%
(2025/8/19)
■
半導體業下半年景氣前高後低的可能真實
(2025/8/19)
■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帶來的震撼,美國將從自由放任主義轉變成國家資本主義的信仰者
(2025/8/18)
■
川普從輝達和超微輸出中國AI晶片抽成15%營收,改寫美國出口管制政策且將帶來的影響
(2025/8/18)
■
Globalstar以低軌衛星與5G方案加速拓展國防市場,五年合約收入上看六千萬美元
(2025/8/21)
■
Firefly擬在日本展開Alpha火箭發射計畫,美日合作與亞洲商機的新轉折
(2025/8/20)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16)
(2025/8/22)
■
量子運算市場版圖浮現:建設者未必是最大贏家,用戶應用將主導未來十年價值鏈
(2025/8/21)
■
三井物產攜手QSimulate與Quantinuum推出QIDO:以量子化學平台加速藥物與材料研發
(2025/8/21)
■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15)
(2025/8/20)
<<策略評析>>
■
英日AI in Healthcare計畫盤點與參照案例研析
(中經院)
(2025/8/19)
■
借鏡國際AI機器人擴散應用與普及之策略研析
(台經院)
(2025/8/18)
■
一場顛覆拿破崙式指揮的革命,AI正在重塑軍事指揮結構
(2025/8/21)
■
未來各國新興衛星通訊產業發展建議
(台灣野村)
(2025/8/20)
<<專利情報>>
■
從材料到應用:太陽光電技術的革新與專利趨勢分析
(2025/8/22)
<<產業政策>>
■
歐美達成跨大西洋貿易新框架:15%關稅上限奠定穩定合作基礎
(2025/8/22)
■
日本第六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畫與大阪世博的實踐願景
(2025/8/22)
■
NEDO《豐裕未來》報告:構想與創新政策啟示
(2025/8/22)
■
日本任務導向的創新戰略地圖:NEDO《Innovation Outlook》
(2025/8/1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