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財富雜誌預測2008年無線十大趨勢

瀏覽次數:75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Kyle 發表於 2008年1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財富雜誌(Fortune)於日前針對2008年預測無線通訊產業的10大趨勢,認為2007年蘋果iPhone帶頭驅動觸控螢幕的應用、美國第二大Verizon Wireless走向開放行動網路,以及Google將建立Android平台並參與700MHz頻譜競標。


財富雜誌認為2008年前十大無線通訊產業趨勢:

1.無線網路仍持續被無線營運商掌控:雖然Google與石油大廠Chevron都對競標700MHz頻譜有興趣,不過,大部分分析師依舊認為無線營運商將可能在這戰局中得標!其中以AT&T與Verizon Wireless最可能得標!

 

表一 2008年無線產業十大趨勢
1. Wireless networks will remain the domain of wireless operators
2. The first Android phones hit the market
3. Cameraphones will get even fancier
4. Mobile ads will come to a cell phone screen near you
5. WiMax will become available
6.Openness will continue to dominate the wireless lexicon
7. Nokia will become a major mobile software player
8. Getting lost will get harder
9. More touchscreens
10. Silicon Valley will become a wireless industry hot spot
Source : Fortune,2008年1月

2.第一支Android手機將面市:宏達電預計將於2008年中針對Android平台,推出第一支手機。接下來其他手機大廠如:三星、樂金與摩托羅拉也將跟進推出。

3.照相手機將更吸引人:諾基亞推出一款500萬像素手機N95,這就是未來的手機樣式。根據研究機構M:Metrics研究顯示,在美國2007年照像手機第一次超過60%的市場佔有率,而於2008年隨著照相手機的像素提升,以及具有變焦功能,勢必又更能深入人心。

4.行動廣告將透過手機更接近您:行動廣告的營收數據雖然不斷的被誇大,但是並不表示行動廣告不會起飛。2007年無論是Google、雅虎、微軟都透過購併獲得手機廣告相關技術。因此,從2008年起,行動廣告將是開花結果的一年。

5.WiMAX將開始營運:Sprint Nextel預計在2008年將開始在特定城市推出Xohm行動寬頻服務,包含芝加哥、巴爾的摩、華盛頓特區。Sprint預計在2008年底此項服務可涵蓋至美國1億人口。

6.開放將持續主導無線服務:或許大家應該感謝Goolge大力遊說FCC將700MHz頻譜服務走向「開放」。雖然之前無線營運商大力反彈,但是見到大勢已去之後,只有也讓自己走向開放。財富雜誌也認為AT&T將逐漸走向開放。

7.諾基亞將變成行動軟體服務商:芬蘭大廠諾基亞不僅針對市場趨勢改變組織結構,也順勢推出Ovi網路入口網站。於2008年起,諾基亞勢必花更大心力在軟體與服務。

8.人們將無所遁形:隨著科技發達,GPS技術將出現在所有手機之中。隨著美國FCC的Enhanced 911的法條頒布,GPS內建在手機之中也會是未來的趨勢。於2008年這將驅動更多的LBS服務。

9.更多的觸控螢幕:2007年iPhone不是唯一具有觸控螢幕的手機。宏達電的Touch,以及Verizon的Voyager和Venus裝置也都擁有這個功能。ABI Research預估,2008年觸控螢幕手機出貨量將超過1億支。而2012年將達5億支。

10.矽谷將成為無線產業的Hot Spot:無論是iPhone廠商蘋果,Android平台業者Google,新任CTO的諾基亞,以及難以算計的行動新興公司都以矽谷為家。隨著軟體與服務重要性增加,矽谷將變成無線產業的重要據點。(1068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