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 全球基礎設施需投資92兆美元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發佈於 2021年7月28日
                            
                         
                     
                
            
         
        
            
            
圖、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 全球基礎設施需投資92兆美元
 
所以,全球各國必需在短短 30 年之內,實現限制全球溫度不斷上升所需的轉型。 根據 BloombergNEF 研究發現,在 2050 年之前,為適應能源轉型而進行的基礎設施投資將需要從 2020 年的約 1.7 兆美元增加到每年 3.1 兆至 5.8 兆美元之間。最終累積的金額可能高達 173 兆美元,大約是 2019 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8 倍。
如此的投資規模將有助於將全球升溫(與工業化前相比),從目前的 1.2 攝氏度維持在 1.75 攝氏度。如果不採取進一步行動,過去幾周世界各地發生的熱浪、洪水和野火等事件可能會變得更加頻繁、危險和付出昂貴代價。根據 BloombergNEF,2030 年前,超過四分之三的減排需透過電力部門和加快風能和太陽能的部署來實現。另外 14% 則是透過在運輸、建築供暖和工業低溫供熱中使用更多電力來實現。
總體而言,2050 年發電量需至少翻倍,達到近 62,200 TWh(兆瓦每小時),占最終能源消費的比例從目前的 19% 增加到近 50%。在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導能源的情況下,將需要更多的電力生產,而這些電力生產將需要時間來規劃、募資和建設。
BloombergNEF 的首席經濟學家 Seb Henbest 表示,如果要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或接近實現淨零排放,全球需要在未來十年間加速部署低碳解決方案,包括更多的風能、太陽能、電池和電動車,以及建築物的熱泵、循環利用和工業中採用更多的電力,並將生物燃料轉用於航運和航空。
然而到目前為止,全球還沒有採取相應的行動。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各國政府為 COVID-19 疫後復甦而投入的 2.4 兆美元中,只有不到 15% 用於清潔能源的投資,不足以使世界走上到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
能源轉型涵蓋多種不同的低碳技術。根據 BloombergNEF 提出了三種不同的情境,一種是可再生能源提供大部分能源,一種是核電大幅增長,還有一種是化石燃料工廠利用碳捕捉技術發揮主導作用。由於許多為開採、運輸和使用能源而建造的資產需要對持續幾十年的基礎設施進行鉅額投資。
在所有的情境中,氫氣都需要成為重工業和化學品生產等應用的主要能源來源,這可能導致2050 年對氫氣的需求高達 13.18 億公噸,佔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約 22%,而目前的比例還不到 0.002 %。(712字;圖1)
參考資料:
Greening energy to fight climate threat may cost US$92 tril. The Edge Singapore, 2021/7/22.
Getting on Track for Net-Zero by 2050 Will Require Rapid Scaling of Investment in the Energy Transition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BloombergNEF, 2021/7/21.
相關文章:
1. 國際能源署提出2050年前實現凈零排放路線圖
2. 全球主要經濟體減碳目標
3. 礦物供應鏈嚴重脆弱 影響2050年碳中和目標
4. 聯合國:迫切需要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但成本是關鍵
5. 碳訂價上漲600% 對遏制全球暖化至關重要
6. 甲烷化技術有助於大型船舶淨零排放目標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