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中國計算機報 2004年4月12日》 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顯示系統分會
由於我國巨大的國內市場,豐富的人力資源,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及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已成為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在我國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已逐漸形成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產業鏈。我國內地已經成為全球顯示器的重要生產基地,顯示器產量從2000年起已連續四年居全球首位。
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的投資主體是外資及股份制企業,是以國際市場為主的出口導向型產業。全球的顯示器產業移產佈局於我國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生動體現。我國政府因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依靠政策,並以很少的投資,贏得了顯示器產業的巨大發展。
四年來,活躍在中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的眾多廠商不斷進取,全力拓展。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顯示系統分會作為一個開放性的民間社團組織,為顯示器廠商之間相互交流、廠商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對話、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相互溝通建立了通暢的渠道,一年一度的顯示器年會更為顯示器產業交流提高、規範行規、攻克難關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
本文將回顧四年來中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的發展歷程及2004年中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產業環境不斷改善
2000年
2002年,我國計算機工業總產值為2800億元,其中顯示器產業創造了17%的產值;計算機及其相關產品出口171億美元,其中顯示器占出口總額的20%。外資企業依托我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競爭優勢,以及我國不斷增長的計算機市場,擴大了市場份額,提高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我國政府為鼓勵投資液晶平板顯示器產業,給予了生產設備免關稅、免增值稅的優惠政策;我國政府實施的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工程對申請批准的項目給予10-20%的資金支持。
微機系統產品實施一廠一證為顯示器廠商接納國內OEM定單帶來便利和商機,同時也有利於顯示器產品和微機產品的市場管理。
2001年
依據當時國家有關政策,外商需按投資比例內銷,其餘大部分產品必須出口。顯示器廠商進口CDT管及CDT管廠商內銷都實行了配額管理,在當時有效地控制了國內市場的銷售量,避免了惡性競爭。
2002年
2002年1月1日我國按照對WTO的承諾,實行了新的關稅稅率,進口CDT管的關稅由12%降到8%,進口液晶屏由12%降到6.8%,進口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由15%降到3.8%。根據減免信息產品關稅時間表,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將於2003年關稅降為零,而CDT管、玻殼及液晶顯示屏仍將有進口關稅。其中CDT管、玻殼未列入減免產品關稅時間表內,這樣,就存在顯示器整機進口關稅與零部件進口關稅倒掛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生產加工。這一問題,引起了業界的廣為關注。行業協會為此積極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2003年
顯示器整機與上游零部件關稅存在例掛現象
2003年1月1日,海關公佈了計算機顯示器、彩色圖形顯示管(CDT管)、液晶顯示板新的稅率及稅則號(見表1)。
表1 2003年海關進口稅率表
貨品名稱 |
稅則號 |
2002年稅率 |
2003年稅率 |
顯示管玻殼 |
70112000 |
10% |
6%(暫定) |
彩色圖形顯示管 |
85404000 |
8% |
4%(暫定) |
液晶顯示板 |
|
6.8% |
5% |
背投電視顯示屏 |
85299081 |
12% |
7%(暫定) |
液晶顯示器 |
84716011 |
3.8% |
0% |
陰極射線管顯示器 |
84716012 |
3.8% |
0% |
電視液晶(等離子)顯示板 |
85438990 |
7.2% |
3.6% |
液晶顯示屏幕超過52厘米的 |
85281230 |
- |
32% |
等離子顯示屏幕超過52厘米的 |
85281239 |
- |
26% |
計算機用CRT顯示器及液晶顯示器新的稅則號分別為84716012和84716011;液晶顯示器用液晶顯示板稅則號為90138030;取消顯示器原稅則號84716010;彩色圖形顯示管(CDT管)及顯示管玻殼實行暫定稅率分別為4%和6%。
CDT管暫定稅率、液晶顯示板稅率目前仍存在關稅倒掛問題。CDT管與上游部件倒掛有所減少,液晶屏與整機倒掛加大。但新增設的計算機用液晶顯示板稅,解決了海關液晶顯示器用顯示板稅號不統一、使用稅率不一樣的問題。稅率的高速雖然存在倒掛問題,但我國穩定的政策使在中國投資CDT管及液晶顯示板產業的台商及外商繼續保持技術、設備及資金的投資,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
歐盟《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產生負面影響
2003年2月13日,歐盟第L37期《官方公報》公佈了歐洲議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共同批准的《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和《關於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前一指令除對報廢電子電氣設備的回收和處理作出特殊規定外,還規定回收費用由生產者承擔。後一指令要求自2006年7月1日起在歐盟市場禁止銷售含有鉛、汞、鎘、六價鉻、聚溴二苯醚和聚溴聯苯6種有害物質的電子電氣設備。兩指令自公佈之日起生效,產品適用指令前有18個月的過渡期,過渡期應始於2004年8月13日。
歐洲一直是我國顯示器產品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比例在50%左右。兩指令的實施對出口歐盟國家CRT顯示器產品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整體規模日益壯大
2000年:顯示器產量躍居全球第一

2000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量比1999年增長了31.6%,以4590萬台的總產量成為全球最大,占全球顯示器總產量10900萬台的42%,產值為477億元。
2001年:總產量首次出現下降
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受美國經濟不景氣、全球IT產業全面滑坡及市場趨於飽和的影響,全球個人電腦產量2001年出現了16年來首次下跌,由2000年增長率15.9%下降到2001年-5.1%(IDC統計數據),此因素直接影響了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產量的市場,2001年市場低於年初的預測。
2001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產量總體下降5.7%,但仍保持在4000萬台以上水平,達4326萬台,比2000年顯示器產業產量減少了264萬台,占全球顯示器總產量10080萬台的43%。其中CRT顯示器產業產量4161萬台,占96.2%;TFT-LCD顯示器產業產量165萬台,占3.8%,比2000年增加160萬台。
2002年:總產量突破5000萬台
雖然2002年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緩,但由於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國內市場需求,經濟增長率達7%,日趨完善的投資環境及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支持,為電子信息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顯示器製造商紛紛加大了在我國的投資力度,擴大生產製造能力,使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產量首次突破了5000萬台,達5639萬台。
據DisplaySearch全球知名的顯示器分析公司統計,2002年全球顯示器生產量為11600萬台,其中CRT顯示器8236萬台,TFT-LCD顯示器3364萬台。我國顯示器產業產量佔到全球總量的48.6%,其中CRT顯示器占全球總量的55.6%,TFT-LCD顯示器占全球總量的31.4%。
2003年:連續第四年位居全球首位
由於全球各大顯示器廠商在我國顯示器的產量繼續增大,2003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產量達7824萬台,占全球總量的66%,比2002年全球市場佔有率提高了17個百分點,已連續四年位居全球顯示器製造第一位。
三、合理調整產品結構
TFT-LCD顯示器異軍突起
液晶顯示器因具有平面、輕薄、低電壓、無閃爍、零輻射、色調柔和、易於色彩化及耗電量為CRT的三分之一等優點,加上TFT-LCD朝大尺寸發展,故將逐漸取代CRT市場。儘管國內顯示器應用的發展與國際市場相比有一定滯後期,但液晶顯示器的產量已經迅速擴大,增長勢頭迅猛,儘管液晶顯示器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2001年僅為3.8%,但到2003年,這一比例已經高達41.8%。
TFT-LCD顯示器產品不但是顯示器產品結構的調整,更重要的是顯示器產業結構的調整。其上、中游部件的生產製造工藝及程序,下游產品TFT-LCD顯示器產品的裝配完全不同於CRT顯示器。液晶面板占TFT-LCD顯示器產品成本的80%,因此誰掌握了液晶面板的生產技術,誰就掌握了TFT-LCD顯示器產品市場的主動權。
TFT-LCD產業上游為玻璃原板、液晶、彩色濾光片、驅動IC卡;中游為液晶面板及背光源;下游為液晶顯示器;周邊產業為偏光膜、背光板。在掌握了液晶模組LCM技術,並有面板來源,TFT-LCD顯示器產品的製造與CRT顯示器相比生產工藝相對簡單,並會節省大量的線上生產人力。

2000年:TFT-LCD顯示器產業啟動
2000年我國TFT-LCD顯示器產品以產業群體的形式啟動,有9家顯示器廠商生產TFT-LCD顯示器,產量為4.18萬台,其中內銷2.36萬台。2001年有11家顯示器廠商計劃生產TFT-LCD顯示器40萬台,其中內銷為19萬台,主要產品規格為15.1英吋。
2001年:TFT-LCD顯示器產量突破百萬台
2001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調整,17英吋顯示器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液晶顯示器市場開始啟動,當年TFT-LCD顯示器產量達到165萬台。其中,15英吋154萬台,占93.4%,其它尺寸只佔到6.6%。
2002年:TFT-LCD顯示器比例達到18.8%
2002年我國內地共生產TFT-LCD顯示器1058萬台,其中;15英吋840萬台,占總量的79.3%,比2001年154萬台,增加了686萬台,同比增長了4.46倍;17英吋及以上218萬台,占總量的20.6%,比2001年3萬台,增加了215萬台,同比增長了7.16倍。

2003年:TFT-LCD顯示器產量增長2.1倍
2003年我國內地LCD顯示器產量達到3269萬台,比2002年同期1058萬台增長2.1倍,其中:
15英吋:1930萬台,占59%,比去年同期840萬台,增長了129.8%;
17英吋:1182萬台,占36%,比去年同期199萬台,增長了近5倍;
19英吋:157萬台,占5%,比去年同期19萬台,增長了7倍。
2003年全球LCD顯示器增長勢頭強勁,預示著CRT顯示器飽和期已經到來,CRT顯示器時代即將過去。2003年全球17英吋LCD顯示器增長速度很快,2005年成為市場主流產品。
預計2004年LCD顯示器銷售量將首次超過CRT顯示器;2006年全球LCD顯示器將超過1億台,CRT顯示器銷售量將低於3000萬台。
CRT產量接近頂峰
表2 2000-2003年我國內地CRT顯示器產品結構

1999年:主要以CRT為主
1999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主要以生產CRT顯示器為主,總產量為3488萬台,占全球產量9800萬台的35.6%。
2000年 15英吋和17英吋CRT為主流
2000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量比1999年增長了31.6%,達到45900萬台,占全球顯示器總產量10900萬台的42%,產值為477億元。主要以15英吋和17英吋的CRT顯示器為主。
2001年 17英吋為絕對主流
2001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調整,17英吋CRT顯示器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
2002年 17英吋為絕對主流
2002年我國內地17英吋CRT顯示器仍為市場的絕對主流產品,19英吋CRT顯示器增長勢頭露出較強的端倪。
2003年 17英吋純平顯示大幅增加
2003年,我國內地CRT顯示器產量7824萬台,占顯示器產業總產量的58%,與2002年同期4581萬台相比,減少了0.6%。15英吋CRT顯示器大幅減少;17英吋純平CRT顯示器大幅度增加。
四、產業群體結構不斷變化
2001年
台灣省在內地投資顯示器產業規模在20萬台以上的廠商共有13家左右,從台灣省移產到內地CRT生產比例已由2000年58%增加到2001年的68%,TFT-LCD生產比例由2000年的1%上升到29%,工廠主要分佈在東莞、蘇州、吳江、昆山,2001年產量為3180萬台,占總量的68%,比2000年減少了117萬台。
韓國在我國投資顯示器產業的共有4家,分別座落在天津、南京、威海,2001年產量為612萬台,占總量的14%,比2000年增加了147萬台。
內地顯示器廠商產業規模在20萬台以上的共有5家,主要分佈在深圳、廈門,2001年產量為417萬台,占總量的8%,比2000年減少164萬台。
日本產業群體2001年產量為117萬台,占3%,減少130萬台。

2002年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在我國內地有生產顯示器許可證的廠商共有89家。廠商主要分佈在廣東、福建、江蘇、北京、天津等,比例在70%以上。目前還在生產製造顯示器的廠商共56家,占63%。其中生產製造CRT顯示器產量在100萬台以上的企業共有12家,產量佔到我國CRT內地顯示器總產量的84.5%;生產製造TFT-LCD顯示器產量在10萬台以上的企業共有13家,佔到我國內地TFT-LCD總產量的97%。
2003年
我國內地顯示器製造業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州地區,2003年顯示器製造規模進一步向全球跨國公司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司集中,人才也不斷向這些廠商流動,市場份額繼續向主流顯示器廠商擴大。2003年我國內地CRT顯示器製造規模在100萬台以上的有10家,50~100萬台的有7家,10~50萬台的有5家;LCD顯示器製造規模在100萬台以上的有12家,50~100萬台的有4家。由於全球顯示器產業鏈不斷向中國轉移,顯示器產品在計算機全行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市場已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
五、顯示器出口量不斷增加
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生產國,在我國內地生產的顯示器大量供應全球市場,除2001年受全球經濟狀況不景氣的影響出口量有所下降之外,我國內地的顯示器出口量持續上升(詳見表3)。
表3 1996-2003年我國內地顯示器出口量及出口額
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主要以產品出口為主,2003年我國顯示器總產量中,出口量為6182萬台,占79%,其中CRT顯示器3198萬台,占51.7%,LCD顯示器2984萬台,占48.3%。

2003年顯示器產品出口地主要集中在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及歐盟國家佔到我國內地顯示器產品出口的72%左右,仍是我國顯示器最主要的市場。
2003年中國大陸顯示器進口量統計
依據海關統計數據,2003年中國大陸顯示器進口量為332萬台,其中LCD顯示器201萬台,CRT顯示器131萬台,顯示器進口總量同比增長25.2%。進口顯示器總量中一般貿易方式為173萬台,來料加工及進料加工方式為118萬台,其它貿易方式為31萬台,考慮由於顯示器關稅倒掛的影響,部分廠商採取了出口復進口的貿易方式內銷國內市場,因此,2003年中國大陸顯示器內銷量中未包含顯示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量。
2003年中國大陸顯示器內銷規模
2003年中國大陸顯示器內銷量為1623萬台,同比增長了23.7%。其中CRT顯示器為1321萬台,同比增加了10.3%,市場佔有率為81.4%,同比減少了10個百分點;LCD顯示器302萬台,同比增加了165%,市場佔有率為18.6%,增加了10個百分點。
六、未來趨勢展望
顯示器整機與上游零部件仍存在倒掛
根據我國內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國再次調整降低了進口關稅率。2004年我國關稅總水平由原11%降低到10.4%,降幅為5.5%;其中電子產品由原9.9%降低到9.2%,降幅為7%。電子產品中信息技術產品降幅最大,降稅幅度高達71%,是我國所有進口商品中降幅最大的。
2004年我國內地顯示器製造業所涉及到的交稅稅目中,彩色圖形顯示管(CDT管)及顯示管玻殼實行的暫定稅率沒有變化,分別為4%及6%,液晶顯示板稅率目前仍存在關稅倒掛問題。顯示器產品稅率雖然存在倒掛問題,但我國穩定的政策使在內地投資CDT管及液晶顯示板產業的台商及外商繼續保持技術、設備及資金的投入,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見表4)。
表4 2004年中國海關顯示器產品進口稅率表

現行出口退稅機制對顯示器製造業的影響
2003年10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同時發佈了《關於調整出口貨物退稅率的通知》,對中國出口貨物增值稅退稅率進行結構性調整,降低出口退稅率,由現行的平均15.5%下調到12.51%。
我國內地顯示器製造業位居全球第一,產品出口額及邊疆幾年位居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第一位。目前顯示器廠商都十分關注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對企業今後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並已開始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降低損失。
新的出品退稅率的實行,對企業出口可能造成以下影響:
生產製造成本將有所提高,由可能導致定單轉移及競爭力下降;
目前顯示器企業出口利潤普遍較低,大約在3%-5%之間,新的出口退稅率的實行,企業的利潤將更低。
由於出口產品利潤的下降,使企業將出口產品轉向內銷市場,將加大國內市場的競爭形勢。
企業為了進一步降低退稅率的影響,會加大零部件的進口採購量,從而減少在國內的採購量。
2004年全球及中國內地顯示器產業及市場展望
1.據Displaysearch預計,2004年全球液晶顯示器的銷售量將首次超過CRT顯示器,達7200萬台,CRT顯示器為5400萬台;2006年液晶顯示器將達到1億台的市場規模,CRT顯示器將低於3000萬台市場規模,實現液晶顯示器替代CRT顯示器。但由於我國內地顯示器市場滯後於國際市場,LCD顯示器取代CRT顯示器將晚2-3年時間。
2.2003年全球液晶面板產業,在經勁需求帶動下,全年報價不斷攀升,不僅處於供應緊張狀態,甚至出現搶貨狀況;展望2004年,由於各液晶面板廠均有新產能持續開出,但其上游關鍵零部件缺貨及面板切割合格率有待提高的前提下,2004上半年全球大尺寸面板供需狀況仍會緊張,但下半年面板緊張狀裝飾品將會有所緩解。
3.2004年我國內地顯示器產業產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液晶顯示器的出口量將首次超過CRT顯示器,因此,顯示器出口額將繼續加大。
4.隨著數碼影像的發展,顯示器將成為數字時代的窗口,電視機也是數碼影像的窗口之一,顯示器與電視機的功能將越來越融合。
5.液晶面板是液晶顯示器最重要的部件,占成本的85%以上。目前韓國和我國台灣省液晶面板廠商在我國內地已進行了液晶面板後段模塊的組裝生產,前段屬於高投入高技術產業階段,均在韓國及我國台灣省本地生產製造,我們應制定相應政策吸引這一產業到內地投資建廠。
6.目前顯示器產品還存在關稅倒掛現象,尤其是液晶面板與整機的稅率差2.5個百分點,CDT管與整機的稅率差為4個百分點,希望政府部門適當降低關稅稅率,以保證顯示器製造商繼續保持這一產業的再投入及增加生產量。(註:本文所引用數據及相關圖表除特殊註明外,均由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顯示系統分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