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5年,從筆記型電腦時代開始,TFT就一直STN的天敵.憶起當年,TFT產業進入3代與3.5代時,由於價格、性能遠更過CSTN,因此取代CSTN的地位.
表一 3至4代廠供應中小尺寸面板的現況 |
廠商 |
玻璃基板尺寸 |
地點 |
技術 |
夏普 |
550 x 650 mm2 |
天理 |
a-Si TFT |
730 x 920 mm2 |
三重 |
CG Silicon |
730 x 920 mm2 |
三重 |
CG Silicon |
TMD(與Hitachi合併) |
550 x 670 mm2 |
深谷 |
LTPS TFT |
550 x 670 mm2 |
石川 |
a-Si TFT |
三星電子 |
730 x 920 mm2 |
天安 |
a-Si TFT |
友達 |
600 x 720 mm2 |
新竹 |
LTPS TFT |
610 x 720 mm2 |
竹科 |
LTPS TFT |
610 x 720 mm2 |
竹科 |
LTPS TFT |
瀚宇彩晶 |
550 x 650 mm2 |
楊梅 |
a-Si TFT |
統寶 |
620 x 750 mm2 |
竹南 |
LTPS TFT |
中華映管 |
550 x 670 mm2 |
八德 |
a-Si TFT |
奇美 |
620 x 750 mm2 |
南科 |
a-Si TFT |
廣輝 |
620 x 750 mm2 |
林口 |
a-Si TFT |
IDT(Sony買下) |
550 x 650 mm2 |
野洲 |
LTPS TFT |
群創 |
730 x 920 mm2 |
竹南 |
a-Si TFT |
Source:各公司,2005年2月 |
經過數年的時空轉變,TFT廠商為了強化在液晶電視市場的競爭力,紛紛投入新一世代工廠.從5代線建廠開始,TFT面板經濟切割數必須重新洗牌,其實這樣的佈局就已經宣告3代甚至4代工廠在切割效率的考量下,一定要轉往中小尺寸面板發展,這可以說是一個必然趨勢,也可說是不得不的決定.
當初帶起這樣趨勢的是日本廠商.1998年起,由於南韓與台灣廠商漸漸在大尺寸TFT面板互相殺價的同時,許多日本廠商都轉往利潤較高的中小尺寸市場發展.例如:夏普前幾年就將天理的3代廠以及三重的4代廠都供應給中小尺寸使用,其不僅提供給行動電話廠商,也提供給掌上型遊戲廠商.而東芝、松下與日立合資成立的TMD也將LTPS的3代線與a-Si TFT的3代線提供給不同市場的中小尺寸面板裝置廠商.
至於南韓的三星電子在去年時,就宣布將把天安的4代廠慢慢轉為中小尺寸面板使用,一方面可以供應給三星本身的手機部門,另一方面可提高利潤.從2004年第四季當中即可發現,小尺寸的利潤的確造成了影響力.
至於,台灣的TFT面板廠商,現在也積極將3代甚至4代廠產能,導入中小尺寸產品生產,包括友達光電、中華映管、奇美、瀚宇彩晶、廣輝與群創等,都逐步將三代廠產能轉進投產中小尺寸面板.其中,群創的規劃是以竹南的4代廠搶佔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目前7吋的產品也已開始大量出貨中。
因此,可預見的未來,TFT與CSTN在中小尺寸方面的競爭又將再起.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手機市場將成為廠商覬覦的目標,這是否也會進一步牽動台灣、南韓與日本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產業的勢力,有待觀察.不過,日商可能又要傷腦筋了. (6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