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市場研究機構,都一致的調升對液晶電視機出貨量的預估,一方面除了是液晶面板廠商積極槍近32吋液晶電視之外,另外一方面液晶電視零售價格,已經降低至消費者可開動荷包的臨界點.
表一 液晶電視機出貨量預估
|
廠商
|
友達
|
三星電子
|
奇美
|
多數研究機構
|
液晶電視出貨量預估
|
20 M
|
18 M
|
21.5 M
|
14~17 M
|
|
Source :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中心本室整理, 2005年5月
|
目前許多研究機構都將2005年液晶電視機出貨量13百萬台,調升至14百萬甚至17百萬台的水準,但是在液晶面板廠商的看法上,三星電子認為應該可達到18百萬台,而友達光電認為可突破20百萬台,奇美光電甚至更樂觀的預估可達到21.5百萬的水準.
在價格方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WitsView的統計,2005年一月初,32吋WXGA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價格為700美元,但是至五月初為止,已經降至575美元,跌幅高達17.9%.
簡單來說,只要液晶電視起飛,其實也會帶動其他相關液晶電視的關鍵零組件的銷售.
2003年下半起,液晶電視控制單晶片廠商主要由外商所掌控,包含鼎雲(Pixelworks)、捷尼(Genesis)與泰鼎(Trident)等公司,至於,台灣IC設計業在經過這幾年鴨子划水後,2005年開始聯發科、晨星則相繼浮出檯面,將縮放控制器(Scaler)、解交錯掃瞄晶片(De-interlacer)、影像解碼晶片(Video Decoder)等前後段晶片,整合為1顆單晶片.這種模式,就像聯詠與奇景也依靠台灣面板廠商起飛,接連也帶動其驅動IC銷售量一樣.
但是在目標市場上,台灣IC設計廠商是以30吋以下液晶電視控制單晶片市場為主,至於30吋以上液晶電視控制單晶片市場仍舊以外商為主流.其中,聯發科是以27吋為主,而晨星是以23吋以下為主.
一般來說,液晶電視控制晶片的技術關鍵是於影像解碼晶片與解交錯掃瞄晶片的表現。因此,未來台灣廠商要推出30吋以上的解決方案,勢必還要下功夫強化此方面的能力.不過,短期之內,液晶電視仍舊會以30吋以下的市場為主,所以台灣IC設計廠商仍舊有一年的時間,進行相關的研發工作.(72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