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面板大廠7代生產線以上相繼在2006年投產之後,屆時大尺寸液晶電視價格滑落速度勢必加快,而40吋與42吋液晶電視之爭也將加劇。 |
|
根據華爾街日報於2005年9月6日報導,三星電子日前宣佈將提高目前薄膜液晶面板7代線的產能,因此月產能將從原本的4.5萬片提高至9萬片。在投入金額方面,預計再投入1.76兆韓圜(大約17.1億美元)於第二階段產能。
表一 7代與7.5代產能比較
|
世代
|
2006年總產能
|
2007年總產能
|
廠商
|
7代線
|
15萬/月
|
15萬/月
|
三星電子、索尼
|
7.5代線
|
12萬/月
|
21萬/月
|
飛利浦樂金、友達、奇美
|
Source :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本室整理,2005年9月
|
簡單來說,隨著面板大廠7代生產線以上相繼在2006年投產之後,屆時大尺寸液晶電視價格滑落速度勢必加快,而40吋與42吋液晶電視之爭也將加劇。
三星於2004年12月首次宣佈,將獨資打造液晶面板7代廠,初期投資額為2,867億韓元,這亦是繼三星與索尼合作建造7代生產線之後,計劃獨立建造的旗下第二條7代線。
隨後於2005年初表示,2005年面板事業資本支出預算為2.86兆韓元,其中2.08兆韓元將用於第二條液晶面板7代線Phase 7-2。若與初期投資額加總計算,三星當時共計已斥資2.37兆韓元。目前再計劃投入1.76兆韓元的資金,三星可說卯足了勁,拼了!
因此以目前宣布投入的7代與7.5代線來比較,2006年底之前,7代線的月產能為15萬片,主要支持者是三星電子與索尼。而飛利浦樂金、友達與奇美力推的7.5代線,至2006年底之前只有12萬片的月產能,似乎比較吃虧。
但是進入2007年之後,7.5代線的月產能將提高至21萬片,未來即使三星再加碼,相信也會往8代線與9代線方向努力。同樣的,其他廠商亦是如此。所以40吋與42吋液晶電視的主流之爭。從2007年以後,將從7代與7.5代線,往8代與8.5代線之爭發展。
以目前市場預估,未來家庭客廳能夠接受最高的尺寸可能座落在50吋附近,因此大尺寸面板之爭尚未結束,只是一個開端而已。(727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