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0年TFT液晶業者開始一連串擴產動作,幾乎以每18個月建立新一代廠的速度投入更大尺寸面板.雖然耗資成本甚鉅,但也就是因為如此近年來無論是筆記型電腦、液晶監視器、甚至薄型平面電視、手機都因為如此而受惠,但是這場資金競賽何處是終點呢?
|
|
如果你問所有TFT液晶廠商,長期來說是否要進入八代廠。相信得到的答案是「Yes」.但是中期呢?答案或許比較保守.畢竟八代廠是進入50吋以上電視要經過的關卡,但是以目前市場情勢,以及廠商需投入的資金來看,現在應該處於進退兩難的窘境.
表一 TFT液晶大廠投資八代廠之進程 |
廠商
|
工廠位置
|
量產時程
|
夏普
|
日本龜山
|
2006 Q4
|
S-LCD
|
南韓湯井
|
2007 Q4
|
樂金飛利浦
|
南韓坡州
|
未決定
|
友達
|
台灣台中
|
未決定
|
奇美
|
台灣高雄
|
未決定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6年6月 |
市場專家認為,倘若TFT液晶面板業者決定暫時不蓋新廠,那麼2、3年內寬螢幕薄型平面電視價格下跌的速度將不會那麼快.這將給市場沉澱的機會,也讓面板廠商在獲利蒸發的泥沼中獲得解脫.
隨著面板廠商來到八代廠的競賽,建立新廠的成本達到史無前例的高水位,每座廠需要30億至40億美元以上資金,然八代廠最適合切割50吋以上大小的面板,相較於七代廠的40至42吋主力產品,此規格市場能見度還不高.如果經濟情勢走下坡的話,勢必會減緩消費者購買更大尺寸電視的意願,那時候八代廠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美林證券就表示,希望業者能延緩或取消八代廠的興建,這樣能夠幫助整個產業的體質更健全。如果建廠進度減緩,業界有機會達到像DRAM這類資本高度密集產業的平衡點,即能夠以較少的成本與較平緩的學習曲線在獲利與損失中取得平衡。
此外電漿面板市場的3家廠商,日本松下電器、樂金電子和三星SDI正在擴廠中。若將50吋級液晶面板加上電漿面板產能,整體大尺寸面板的總產量將十分可觀。眾家面板業者再繼續擴廠競逐,恐將飽嘗產能過剩之苦.(78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