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零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廖雅韻 發表於 2025年4月18日
圖、臺大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零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
臺灣大學醫院心臟移植團隊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零缺血時間」心臟移植(Zero-ischemia-time heart transplantation)手術,這項創新技術使捐贈者心臟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持續跳動,從而降低了移植手術中可能發生的器官損傷風險,為心臟移植手術開創了新突破。
傳統心臟移植手術中,捐贈者心臟會被切除並保存在冷藏溶液中,這段時間被稱為「缺血時間」,即器官被切斷血液供應的時間等待移植。然而,當心臟缺血時,心肌組織會因缺氧而受損,降低移植後器官的功能和健康狀況,即使器官在缺血狀態下通常不會超過幾小時,但仍可能導致心肌損傷,造成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現象。
為解決這一問題,臺大醫院團隊開發器官維護系統(Organ care system, OCS)技術,使捐贈者心臟能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持續跳動,該系統包括心臟盒、儲存槽、離心泵、氧合器和灌注管,心臟持續接受含氧血液灌注,使心臟能以近似生理狀態。
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首先對捐贈者進行肝素化處理,然後在升主動脈插管連接至灌注系統,並通過肺靜脈和下腔靜脈切口實現心室快速減負荷,心臟被運送至相鄰的手術室,全程維持約300毫升/分鐘的血流量進行灌注,接著,受者的原生心臟被切除,捐贈者心臟在持續灌注下進行吻合,依序連接左心房、主動脈、肺動脈和右心房。
接受手術的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沒有顯示心肌損傷的跡象,術後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心室射出分率立即達到70%,患者僅需最低限度的強心藥物支持,且在24小時內逐漸減少,生物標記物也顯示心肌完整性良好,這名患者已於去年八月成功接受手術並出院,目前情況穩定,術後檢查顯示,患者的心臟酵素水平維持在低水平,這與典型移植條件下心肌損傷的升高情況形成對比。
臺大器官移植團隊負責人陳益祥教授/醫師指出,在兩次手術中,「心臟在摘取前仍在跳動,摘取後繼續跳動,且從未停止,實現了零缺血時間」。
這項OCS技術為心臟移植手術開闢了新突破,臺大醫院團隊表示,他們將繼續改進這一程序並持續發展OCS技術,使更多人能從零缺血時間移植中獲益,此突破性研究已被接受《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國際期刊上。(814字;圖1)
參考資料:
World's first "nonstop beating heart" transplant is a medical breakthrough. New Atlas. 2025/04/17.
Wei, et al.(2025)First-in-human Zero-Ischemia-Time Beating-Heart Transplant.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