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37B再啟太空任務:美國太空軍以量子感測與雷射通訊打造未來空間戰略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7月31日

圖、X-37B再啟太空任務:美國太空軍以量子感測與雷射通訊打造未來空間戰略
美國太空軍(Space Force)預定於2025年8月21日,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第八次X-37B「軌道試驗載具」(OTV-8)任務,搭乘SpaceX的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這次任務標誌著太空軍在提升太空通訊韌性與無GPS導航技術上的重大里程碑,特別聚焦於兩項核心技術:高效能量子慣性感測器與低軌衛星雷射通訊實驗。這些測試不僅將推動美軍太空作戰能力升級,也象徵美國正強化其在新世代太空競爭中的領先地位。
OTV-8任務的兩大亮點分別是「雷射通訊」與「量子慣性感測器」的實驗性測試。透過與民間低軌道通訊衛星(如SpaceX Starlink)連結,雷射通訊技術可提高資料傳輸速度與保密性;而量子慣性感測器則致力於實現無GPS的導航能力,支援未來月球或更深空域任務的導航需求。這兩項技術若成熟,將為太空軍的衛星通訊與太空機動性帶來全新格局。
與傳統的射頻通訊不同,雷射通訊使用的是紅外線光束,具備更高的資料傳輸容量及更小的訊號外洩風險。這次OTV-8任務將在低地球軌道(LEO)進行跨衛星雷射連結實驗,測試是否能穩定連接高速運行的衛星,並於瞬間完成資料傳輸。這對於未來的太空指揮控制系統來說,是一項能大幅提升韌性與效能的關鍵技術。
量子慣性感測器透過偵測原子在極微尺度下的旋轉與加速度變化,實現無需外部訊號即可定位的功能。這項技術可在GPS訊號缺失的環境中持續提供精準導航,尤其適用於戰爭時通訊中斷、月球或火星等外太空探勘任務。此次任務亦將是此類設備首次於太空中進行實測,結果將攸關量子導航技術的未來可行性。
太空軍在此次任務中強調「多元且分布式」的衛星網絡概念,即結合商用衛星星座建立可持續、無單點失效的通訊架構。透過雷射交叉連結,各衛星可獨立接收與中繼訊息,有效提升整體作戰能力與抗干擾能力,尤其面對當今太空環境日益複雜化的挑戰。
X-37B自2010年首次升空以來,已執行超過4200天的太空任務,其耐用性與高機動性使其成為軍方太空技術實驗的最佳平台。過去任務中,X-37B曾進行大氣減速、軌道變換等高難度測試,此次更加入擴充模組以承載更多實驗設備,進一步驗證太空機動性與彈性配置的能力。
本次任務由美國空軍快速能力辦公室與第五太空作戰中隊協同操作,展示跨單位整合的太空行動策略。第五太空作戰中隊長Col. Ramsey Horn指出,此次量子感測器的測試對於未來太空機動作戰的穩定性與自主性有重大意義,特別是在缺乏地面導航支援時,仍能確保任務不中斷。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會近日已核准超過10億美元挹注X-37B計畫,凸顯此項目於國防領域的重要性。儘管早年部分軍事領袖曾質疑其延續必要性,但近年隨著太空戰略需求急速變化,X-37B已被重新定位為關鍵技術驗證平台,不容產生「能力真空」。
儘管量子感測與雷射通訊各具潛力,但其穩定度與應用條件仍受挑戰。例如衛星間需精準對準雷射通道、微震與大氣干擾皆會影響效能;量子感測設備則易受外部擾動影響,如何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實用化設備,仍需進一步驗證與技術突破。
OTV-8任務也體現了政府與私部門間的密切合作,如SpaceX提供火箭運輸,Boeing承製X-37B,Defense Innovation Unit支援前瞻技術實驗。這種跨領域協作不僅加快技術成熟度,也讓商業資源成為國防創新的新引擎。
過去X-37B任務平均在軌超過400天,OTV-8預計將延續這一傳統,任務週期可能直至2026年秋季。如此長期的太空作業對載具壽命、能源管理與資料回傳技術均是挑戰,同時也讓X-37B成為驗證長期太空運行可行性的試金石。
X-37B第八次任務象徵著太空軍從「可行性驗證」邁向「戰略實用」的重要轉折。透過量子感測與雷射通訊的雙技術加持,美國正逐步建構一個自主導航、高速傳輸且無懼干擾的太空作戰環境。(1411字;圖1)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