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研究機構NanoMarkets公司的預測,2007年OLED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億美元,並於2012年達到109億美元,於2014年更達到155億美元。
|
|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anoMarkets的報告,2007年全球有機電子市場 (Organic electronics )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有機薄膜電晶體(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和其他有機電子產品的銷售額將達14億美元,2012年將增長到19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70%。預測 於2014年更達到344億美元。
圖一、全球OLED市場規模預測
(單位:十億美元)
|
 |
Source : NanoMarkets,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7年2月 |
表一、全球有機電子 (Organic electronics )市場規模預測
(單位:億美元) |
|
2007 |
2012 |
2014 |
全球有機電子市場總規模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有機薄膜電晶體(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s)和其他有機電子產品
|
14 |
197 |
344 |
|
|
|
|
|
|
109 |
155 |
|
|
45 |
|
|
|
16 |
|
|
|
10 |
|
Source : NanoMarkets,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7年2月 |
OLED被稱為繼映像管、液晶顯示器之後的第三代顯示技術。在顯示技術上,其優於前兩者。不過,也因為TFT液晶顯示器已經到達經濟規模,所以OLED想擊敗TFT液晶顯示器有其困難性,但是並不表示OLED沒有發展空間。
很重要的是,於2006年OLED顯示材料壽命的問題得到了突破。其中,紅光材料最高壽命已經突破14萬小時,藍光材料有的已經突破2萬小時,白光也突破1萬小時。因此也使得OLED在未來的應用上能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NanoMarkets認為OLED在不同領域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其亮度。由於自體發光且耗電量低的前提下,使得OLED仍舊有許多發展的空間。例如在手機上,甚至筆記型電腦與薄型平面電視市場上,都可能成為其發展的空間。
例如:索尼就致力於將OLED發展成電視機;通用電氣就希望將OLED發展成省能源的光座或視窗。
即使索尼向世人宣告OLED電視即將在2008年問世,但是並不表示OLED電視會全面取代液晶電視的地位,其只是在薄型平面電視機市場,找到另外一個可供選擇的商品而已。
OLED現在對於液晶顯示器來說,要採取的策略是老二哲學。簡單來說,其並非要追求第一,其只是要追求液晶顯示器不易達到的水準。例如:目前摺疊式手機的次螢幕,甚至未來隨著電視手機的起飛,OLED也可以發揮其對於動態畫面優於液晶的特質,往高階手機前進。
畢竟,全球大廠已經投資了大筆金額於TFT液晶顯示器之上,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轉變成OLED,因此NanoMarkets認為,OLED未來即使成長性佳,但是仍不可能一飛沖天。未來佔最大應用的產品將是手機,NanoMarkets認為2014年時,OLED在手機的市場規模將可達72億美元,約佔整體OLED市場規模的46.4%。另外,未來在OLED 照明(OLED Lighting)產品應用:LCD及消費電子背光板、航行光源、餐館的氣氛燈光及公共建築之光源等,2014年OLED 光源應用的市場規模將可達10億美元,約佔整體OLED市場規模的6.5%。(839字 ;圖1;表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