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我國推動品牌之政策思維

關鍵字:品牌
瀏覽次數:1687|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7年1月1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7/01/18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國際市場競爭激烈的近年來,打造屬於各企業特色之品牌盛行,而各國極力塑造鮮明品牌或形象的競爭,亦方興未艾。隨著消費者品牌價值及意識的抬頭,唯有將企業之商品核心價值不斷地形塑為消費者能夠體驗的新事物,才能保有其競爭優勢及地位;而隨著品牌價值以及所塑造之形象,對於企業競爭力提升之重要性與日俱增下,我國產業積極發展品牌行銷的年代亦揭開了序幕。

品牌形象的價值,除可客觀傳遞商品資訊外,並可強化消費者對產品差異化的主觀感知,進而提升市場競爭的能耐,因此對消費者購買商品產生導向作用。過去由於品牌效益不易量化,故對於僅著眼於短期利益的企業而言,較缺乏耕耘品牌價值之動力。有鑑於知識經濟時代下,品牌形象重要性益發受到重視,故企業在國際化浪潮下,為能深植其產品形象於消費者心中,除了藉著產品或服務的品質提升外,亦以超越消費者期望之品質設計,以擄獲消費者的心;另一方面,更可藉由國內企業品牌的推展及獨特形象之打造,以改善國家整體形象;並藉由對外之競爭力之提升,積極與世界各國交流及接軌,而亞洲各國亦在這種氛圍中,著手進行其品牌形象之形塑。

觀察亞洲主要各國在企業品牌及國家形象的推展,大致上可將其推展策略區分為六大構面,分別為階段性思維及策略、品牌營造、國家文化/地方特色、出口政策、產品價值/形象之提升、宣傳推廣等,並分述如下。

1.階段性思維及策略:多數國家皆根據其當下不同發展階段、處境,計畫性的進行企業品牌之塑造及推展;如日本講求從以往質的提升轉化為融合文化意涵的獨特日本品味,而後提升產品之品味;韓國則著重產品之品質,展現Korea Discount→Korea Premium的決心;而中國則是由培育國內品牌、出口品牌、國際品牌等不同發展階段,推展品牌出口政策。

2.品牌營造:為維繫或強化該國品牌價值,各國多透過智財權的保護、品牌培訓、認證、價值評估。如日本透過J-Brand計畫以營造品牌發展的優良環境,並揉合文化力以進行價值提升;中國透過中國品牌研究院進行品質的認證及價值評估;新加坡的BrandPact品牌發展計畫以制定品牌發展之具體援助方案;泰國藉Thailand’s Brand的認證標誌提高國內產品知名度並增進認同感。

3.國家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間的交流在經濟全球化下,重要性日益突出,部份國家多以藉由其文化傳統融合入產品中,以展示其獨特魅力,並加以提升其國家形象。如日本將觀光計畫與日本美食、地方性品牌及日本品牌流行時尚等魅力進行結合,以及韓國積極運用偶像明星推動「韓流」等柔性文化魅力,以提升其國際形象之地位。

4.出口政策:各國近來多藉由品牌之出口,進行該國企業品牌價值之強化。日本品牌出口扶持對象以中小企業為主,希望藉由強化中小企業的品牌能量,推動出口活動更活絡,促進外界對日本商品的評價;韓國則以扶持大型企業品牌能量為主的品牌出口政策,並以Korea Premium計畫支持未來出口拓銷工作;中國目前亦以扶持大型企業品牌能量為主的品牌出口政策;泰國則藉由「總理出口獎」鼓勵自有品牌的出口獎項,並給予優惠及補助。

5.產品價值/形象之提升:在產品價值之提升上,如日本揉合傳統的技術與設計,將產品的機能與內容融入現代生活領域;韓國亦融合韓流的概念,並以韓國品牌力量展望,訂下未來欲達成之目標;中國則以「品牌萬里行」喚醒全民品牌意識,加以推動自有品牌;馬來西亞透過「品牌推廣補助作法」進行品牌價值之提升。此外,各國多藉由在國內舉辦國際盛事,以樹立國家文化、特色之鮮明形象,裨提高品牌國際知名度。

6.宣傳推廣:各國在品牌行銷及推廣上,多針對其政策進行整合性的宣傳推廣配套措施。如日本透過整合地方政府、產地,以及強化在海外機構及國際機場之資訊傳播;並透過與文化外交、觀光產業的合作來傳播資訊讓宣傳更加具效率;韓國主要是透過產業資源部(MOICE)幫助企業於國內外的展示會,並透過國外大眾媒體之宣傳以支持海外行銷。中國透過介紹組成拓展管銷通路,並進行出口品之深入調研,對出口品牌企業海外開拓之指導與協助,進一步拓展經濟外交空間。

除了可借鏡其他國家推展經驗,若盱衡我國在品牌發展上之課題,不難發現代工議題為台灣企業特有之現象。台灣企業常因品牌與代工之間的衝突,形成限制代工廠商發展自我品牌之成因;其中不外乎在代工廠商在隨著製造廠商與品牌廠商的B2B交易契約模式下,使製造廠商無法分發最終商品市場的超額利潤。在代工產業市場架構趨於競爭市場等經營模式的改變下,亦形成代工廠商展自我品牌之壓力。此外,品牌本身對產品銷售表現抑或是企業整體經營的影響,隨著品牌時代的來臨而日漸抬頭,品牌塑造出之獨占性,帶來較為長期的超額利潤等種種原因,皆形成代工廠商考量自我品牌之發展。因此,我國在推展品牌形象時,除亞洲各國發展之六大構面外可做為策略擬定之借鏡,亦需考量我國特有之代工業務可能帶來之衝擊。

故進行台灣品牌推展及國家形象之提升上,除參酌亞洲各國不同構面擬定發展策略,並考量品牌推展下我國特有之代工問題,提出之因應政策建議如下。
1.在階段性策略思維上,我國應集中資源,重點扶植目前之優勢產業,亦即先以一枝獨秀達名揚四海後再力求百花齊放,推展出屬於全球性的品牌。

2.品牌營造上可透過國家級的國家形象推展組織以及品牌管理中心,確立定位後,整合並強化目前相關法規,進一步透過廣宣,營造全民支持本國自有品牌意識及氛圍。

3.國家文化/地方特色上,則強調來源國產品及文化形象的雙管齊下,將目前優勢產業之品牌推展,融入科技、資訊、文化魅力,以進行獨特風格之競爭,並結合地方特色,形成產品創意。

4.出口政策上,由國家級品牌管理中心研擬專為品牌產品出口之扶持政策,以藉由出口品牌產品進行集體形象廣告及宣傳,進而提升海外能見度。

5.在產品價值的提升上,應持續以市場需求驅動產業創新,跨越生產導向的創新模式,落實我國產品價值及形象之強化;並整合行銷台灣的觀光與產品,進一步提升國際能見度。

6.在宣傳推廣上,則應整備會展環境,提升會展能量,並透過觀光開創契機,以及運用媒體能升國家形象之能見度。

7.針對我國特有之代工問題,應著眼於策略性降低代工業在品牌推展時可能產生之衝擊。由於並非每間代工廠商皆需轉型為以自有品牌發展為主力;故可透過政府力量使OEM與OBM共存,主要方法可支持鼓勵國內代工廠,在既有代工優勢上構築代工王朝;或是鼓勵企業透過品牌合作/策略聯盟,使品牌由低階市場走向頂級市場,並可透過品牌授權或國際品牌併購與共用,以強化品牌發展之能量;此外,可尋求新興市場開發契機,進行當地自創品牌、推展中小企業進行聯合品牌共用,甚或與當地優秀企業合資,進行品牌特許權協議等。

期望我國可透過如階段性發展思維、進行品牌營造、國家文化/地方特色、出口政策、產品價值/形象之提升、宣傳推廣等不同發展構面的融合,以及對我國代工廠商可能產生之衝擊等擬定因應之道,以一貫的品牌發展理念做為我國政府積極思考及推動之重點,從而有助於我國品牌形象之發展及推升。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承辦人:呂家蓁
聯絡電話:27541255-2615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