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部技術處
發佈日期:2005/09/13
以往國內學術界之研究,較缺乏大型化、長期性之整合研究,尤其針對產業技術研究者更是微乎其微,本部推動學界科專計畫就是希望改變國內大學研究型態,將學界既有之研發能量及設施,大量釋放至產業界,期能儘速提昇產業技術,創造更佳之國際競爭能力。所以,經濟部自90年起開始推動「學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簡稱「學界科專」),開創學界以大型研發團隊之姿,投入創新前瞻之產業技術研發。
學界科專於21世紀之初推出後,至94年9月13日,總計有50項計畫核定通過,促成國內大學設立47個長期性、具研究主題式研發中心,已經有效加速我國學界投入產業研發之風氣、並且對於國內產業技術發展創造出矚目的成就。在本部初步規劃的學界科專目標中,原預計於95年前至少支持大學35個以上主題式研發中心,短短3年內即達成並超越此一具體目標,對於我國長期開創具國際領導地位之創新前瞻產業技術,並將學術界研發能量擴散產業界,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都具有相當正面的成效。在量化指標上,學界科專累計申請專利410件、獲得專利46件、應用專利8件、產學研合作20項、國際合作37項、技術成果移轉49項、可移轉產業技術206項、衍生委託87項。
以個別計畫對產業所產生的影響,舉例來說,為因應全球人口老化現象日趨明顯,然而迄今仍未有全面考量生技醫療運用於人體照護的大型跨領域整合性計畫;加上過去醫療過程中血液檢測常有抽血多、檢測時間長之缺點,加上國際間三大廠商對於專利權的壟斷,對於我國廠商投入此一領域研發形成進入障礙。因此,亟需創新的學術研究結合產業需求,才能有效滿足現階段產業之需求,由台大組成的研發團隊,執行「先進無線生醫保健監測系統研究計畫」,整合台大教授在光、機、電、生物、奈米、通訊、微機電系統、智財權、談判等跨領域研究經驗,研究成果已經有效突破國際廠商的專利佈局,衍生產品不僅可取代傳統醫療檢測試劑的進口市場,同時能提升台灣晶片製程、生醫晶片生物薄膜製程、光電偵測技術、生物資訊、生物診斷等生醫晶片上下游產業之技術層次。本計畫不僅改善醫療過程中血液檢測抽血多、檢測時間長問題,也成功開發新一代血液檢測平台創新產學合作模式,整合學術研究的成果具體應用到產業突破之上,使得學校研究不再是象牙塔式的學術論文研究,具體證明經過整合後的學術研究成果是可以對於產業界產生重大的突破性影響。 |
全球經濟競爭及知識經濟時代,台灣企業當務之急,應屬智慧資本之創造與管理。但是,智慧資本研究因?受到專業知識之侷限,時常有管窺蠡測,力有未逮之困擾。政治大學結合企管、會計、資管等領域教授執行「智慧資本理論、政策與實務推廣計畫」,藉由管理角度將產業技術領域進行整合,經由強化台灣智慧資本研究能量,協助企業及非營利機構發展智慧資本之創造、衡量、評價與管理機制,預期未來可協助政府建構產業智慧資本發展之基礎環境、協助企業從事知識資源與智慧資本之管理並發展核心知識與技術能力。
目前推動學界科專各項研發成果已累計豐碩成果,由於整套制度設計著重於整體研發團隊的形成,積極促成學校成立研發中心,長期研發創新前瞻之產業技術,並且兼顧重點式與主題式整合研究資源,使得學術界研發成果能夠適時對產業發生效益。
未來,本部將持續推動能夠與地方特色和大學之優勢項目結合之學界科專計畫,以協助傳統產業升級與轉型。例如,科技大學雖然在學術能量上較不能與學術研究型大學相比,但是,在應用面反而能夠與產業界確實連結,因此,智慧型機器人、醫療器材、車輛電子、模具、輔具、玩具產業、數位藝術等領域均為未來學界科專推動重點項目,預期將使得不同特色之公私立大學,以各校之研究專長與特色,在台灣島上不同地區,分工合作執行產業技術研發計畫,並能夠與產業界之需求密切結合,充分發揮學界在過去幾十年累積之研發能量。(1006 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