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工業局
發佈日期:2007/02/12
經濟部工業局於民國80年開始推動的「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是政府以研發補助幫助科技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良策,當初推廣計畫的主要目的是政府有心積極發展新興科技產業,以便加速提升既有產業的技術層次;更進一步來說,透過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成功,以達成帶動週邊相關產品技術升級、提高競爭力及持續經濟成長之目標。
「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執行成效卓著,自民國80年7月迄95年底止,輔導廠商申請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件數共計1,410件,其中核定通過執行計畫件數共計704件,研發總經費約681.2億元,包括政府提供補助款125.5億元,廠商相對投入研發經費達555.7億元,總投入研發人力已逾18,000人。
另外,依據94年度整體績效統計研究報告,以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363件(94年度以前結案計畫)為調查對象,已累計「創新技術」658項,「非創新技術」736項,合計建立技術共1,394項,並在計畫產品上獲得共619項專利;衍生開發之「衍生技術」累計614項,所建立技術而衍生開發之「衍生產品」共806項;另累計核定執行之704件計畫中,共促成研發投資約718億元、量產投資約1,990億元、銷售金額約3,830億元。
回顧過去歷年執行計畫的成果,都是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計畫的辛苦結晶,也在在證明了積極推動這項計畫的意義與價值。根據以往計畫推動經驗,我們大致可以歸納出企業執行「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所衍生的四項效益:
一、資金的挹注:
以往受訪廠商對於主導性計畫的研發經費挹注,均提出就像吃了定心丸,讓企業主願意投入更多的經費做新技術的研發,紛紛肯定主導性新產品輔導計畫對企業的助益很大。
二、研發人才的加入:
對有心發展高科技產業的中小企業而言,研發團隊的建立從無到有,是需要此計畫的加持,否則很難延攬好的人才加入研發團隊。
三、審查委員的技術協助:
技術審查委員成了企業的免費顧問,適時提供廠商務實的研發方向,並協助建立研發管理制度。
四、核心技術的取得,為企業奠定國際競爭力:
有許多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面臨市場無情的轉變,必須選擇轉型。因為主導性計畫讓企業找到新契機,取代過去國內全靠國外供應關鍵零組件,並協助產業關鍵技術升級。
為了能讓未來想投入高技術研發的企業更多的學習路徑,持續累積企業成長的能量,工業局於民國95年12月特別收錄12個參與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的成功個案,編輯成「新視界」一書,涵括資通訊、消費性電子、半導體、特用化學與製藥、醫療保健、精密機械與自動化、高級材料工業等產業,在各自領域不斷成長茁壯的經驗。每個成功案例背後都有其不為人知的甘苦故事,藉由本書的闡述,將一一挖掘出每家企業成功的動力。
關於「新視界」一書及「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的相關資訊可至計畫網站http://leading.itnet.org.tw查詢,或洽諮詢專線(02)2704-4844。
承辦單位:工業局 電子資訊組
聯 絡 人:賴瑞涵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