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中國本土IC廠商對中國市場僅貢獻不到20%

瀏覽次數:81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enise 發表於 2005年6月2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根據市場研究調查機構iSuppli最新報告指出,2004年中國大陸市場對於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已經高達485億美元的規模.然而,真正由中國大陸半導體業者貢獻的產值卻不到20%,可見得中國大陸半導體市場仍由外商所主宰.

 

圖一 2004年中國大陸不同半導體產業之產值比重

Source : iSuppli, 2005年6月

報告顯示,200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接近2,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不過中國大陸一地需求半導體晶片的值就已經高達4分之1,主要原因不外乎許多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產業廠商的工廠,都紛紛往中國大陸設廠所致.在上下游整合的情勢下,無怪乎國際半導體相關業者紛紛搶進中國大陸爭食這塊大餅.

iSuppli的報告亦顯示2004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之產值僅有84.63億美元,僅佔中國大陸半導體需求值的17.4%,其中,封裝與測試的廠商貢獻了63%,第二大貢獻的廠商是中芯等晶圓代工廠,第三才是整合元件廠商與IC設計廠商.

從如此的半導體產業結構來看,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有「頭輕腳重」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業者在半導體較高階的前段製程方面,發展較慢,而在後段製程方面,卻發展迅速.

這樣的發展態勢其實與國際半導體大廠當初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佈局時的策略有關.也就是說,當初在高階技術的前段製程上,國際大廠都在國外或其他地區生產,等到在進行最後封裝與測試的工作時,再送到中國大陸的工廠進行作業.所以早年許多中國大陸本土的封測廠都是合資的情況.

一般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大陸在晶圓代工與IC設計的能力增加後,將會慢慢成為中國大陸本土廠商的天下.例如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和鑑與宏力半導體等晶圓代工廠商,以及北京大唐微電子、士蘭微電子、上海力通微電子、珠海炬力與北京中星微電子等IC設計廠商,每年營業額都以倍數的成長方式在成長當中.(754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