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第二季財報公佈,淨利達13億美元,較2006年同期大幅成長44%。而超微第二季,淨損6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8,880萬的淨利,明顯受到微處理器價格競爭的影響。
|
|
在銷售額方面,英特爾實際營收超出了分析師預測。根據英特爾公佈第二季度公司銷售額達到8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0億美元提升了8%。但是英特爾於2007年第二季毛利率為46.9%,比起分析師預估的48%還要低。因此英特爾公佈財報後,盤後股價應聲下滑。
表一、英特爾近期之財報
(單位:百萬美元)
|
|
07Q2
|
07Q1
|
06Q4
|
06Q3
|
營收
|
8,680
|
8,852
|
9,694
|
8,739
|
淨利
|
1,278
|
1,636
|
1,501
|
1,301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STPI)整理,2007年7月
|
毛利率未達目標的原因包含:第一是微處理器產品平均銷售價格不如預期,仍呈現下滑所致。使得原本英特爾認為藉由出貨量增加來提高利潤的想法未達成。第二是NOR型快閃記憶體的需求較預期為低。
從2006年7月開始,由於英特爾為了搶回失去的市場佔有率,開始大打價格戰,而讓英特爾與超微的毛利率都快速下滑。不過,英特爾希望導入65奈米製程之後,能夠有效的降低成本。
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英特爾將於2007年第三季導入最新45奈米製程,在價格競爭力大為提升之情況下,將可望推升銷售水準並讓超微無反擊之力。此外,也由於導入45奈米製程之緣故,生產效率提高許多,使得2007年資本支出,將由原先預定的55億美元降至47億~51億美元之間。
總結來說,先前被超微搶走的市場,英特爾已經依靠著推出新產品、新製程以及調降舊產品價格,已於2007年第一季開始搶回失去的佔有率。至於超微為了能夠與英特爾競爭,降價迎戰是不得不的策略,此外,超微也預計於2007年7月開始新一波降價計劃,至於新產品必須等到2008年第一季推出。(71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