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台灣手機代工創新模式,切入全球行動通訊產業鏈

瀏覽次數:114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5年3月3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台灣手機代工創新模式,切入全球行動通訊產業鏈​

探討議題:

2004年台灣手機出貨量為5千2百萬支,僅占全球出貨量8.2%,號稱全球代工大國台灣如何藉由過去累積的電腦與NB成功模式,往手機代工大國前進?

評析:

  1. 首先要說明,我不是鼓勵代工產業,但是我認為由代工環節切入全球產業鏈,是一個符合追求速度與效率之台灣企業一個可行的切入策略。此外,我也不相信台灣企業會甘願長期待在低附加價值的代工區,因為遲早由代工產業切入的廠商會迫於生產成本、規模競爭與低毛利現況而往微笑曲線兩端前進,不是像林百里所講的:「除了銷售,全部都是我們做的」往整合製程與研發擴展,就是像施振榮所堅持的品牌經營,因為企業追求永續發展與高利潤也只不過是上面選項二選一的選擇題罷了。
  2. 在前文【無線通訊產業的破壞性創新】分析與表一中,已經可以初步看出國際手機廠商現有擴展使用量的兩大策略,一是與GSMA配合開發30美金以下的低價手機,協助開發中國家跳過有線電話階段,直接進入到無線通訊世界;其二是針對青少年與老人開發屬於特定年齡層的低價手機,因為這兩個年齡層不需要太複雜的功能,只需要有fancy外型(青少年)或是大大的鍵盤與螢幕罷了(老年)。
  3. 從與顧客一起成長的角度來看,代工大廠的客戶是手機大廠,例如Nokia與Motorola,那麼協助客戶解決問題(例如開發末端消費者所需要的功能手機),當然是代工廠商所需要具備的能耐。也就是說,純粹的代工已經不符合顧客需求(其實台灣廠商的研發與設計能力,早已能具備部分ODM的需求),如何與國際大廠合作共同開發上述兩類消費者所需方案,是台灣廠商能否擴大手機出貨量,進一步搶佔全球代工或是ODM龍頭的主要思考策略。以下針對兩類方案提供策略思考:
  4. 青少年/老年使用者(方案一策略):強化外觀設計能力。青少年著重在外觀與偶像使用滿足,如能結合新穎的外觀設計(需要具有工業設計人才)、廣告行銷人才(瞭解青少年對於偶像崇拜心理),發展差異性「偶像手機」或許是一條途徑。老年使用者常抱怨手機鍵盤與螢幕太小,如能針對老人需求(與日本比較起來台灣不是一個會思考老年消費族群的地方),設計功能簡單、形式單純與堅固耐摔,最好還具有不會遺失功能,那相關產品或許會大賣。
  5. 新興市場使用者(方案二策略):GSMA所規劃的30美金以下手機是一個大膽嘗試(現階段平均價格都在130元以上),台灣上游廠商若能加強晶片組方案與應用軟體方案的開發,搭配鴻海逆向整合經驗與CMMS能力,整合元件到次模組到模組(現階段手機生產已區分為4-6個主要模組),最後由代工大廠針對低價進行模組規格化開發,則切入全球手機代工產業開發低價手機產品應該不是空談,並且這也是台灣企業短期能夠採取的策略。
  6. 簡而言之,上述兩個策略中所需要的客戶需求瞭解能力、產品外觀設計能力、關鍵方案研發能力、系統化模組建立能力與整合與快速製造能力,即是林百里所講的:「除了銷售,全部都是我們做的」的展現。(1415字)

表一 行動通訊產業創新模式

顧客群

識別

引發創新模式

行動通訊產業

尚未消費者

。無法輕鬆完成一份工作

。雇用別人完成工作

。新市場破壞創新

。新服務模式興起(應用端)

。新市場興起(開發中國家)

尚不滿足的顧客

。對於產品/服務感到不滿

。願意付出高價以改善效能

。高階市場維持性創新

。改善照相手機之像素(多功能合一)

。智慧型手機

過度滿足的客戶

。不再願意支付高價取得較佳性能

。低階市場破壞性創新

。取代性創新

。使用產品所需要的技術程度降低

。針對要求不高客戶提供服務(老年/幼童)

。主流客戶專業化服務模式(企業)

來源:本文整理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