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的收集、分類與整理有非常多形式。當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分類,如同Gamil所強調,” Search, don't sort”(只要搜尋,不要分類),只要有一個夠大的儲存空間,加上一個優良的搜尋引擎,分類似乎是不需要的。
其次,可以使用主題目錄進行分類,先定義不同類型資訊後,便可依資訊屬性,將不同類別資訊分別放置於不同目錄夾中。在此主題目錄方式中,分類架構與樹狀圖是分類優良與否之核心。第三,我們也可以用時間排列方式,如同個人日記或是從小到大的相片簿,將不同時期或時間的資料進行整理,讓後續瀏覽者,可以輕鬆隨著時間的演進,獲得不同時期資訊。
最後一類為以地理(Geography)或地圖(Maps)為主之分類模式。由於人是三度空間之生命體,眼光所及,活動所及均與地理位置相關,因此,以地圖為基礎之資訊分類、整理與蒐集,成為最直覺之資料處理模式。此外,以地圖為基礎之資訊整理,亦是跨越實體世界與虛擬網路世界之重要橋樑,因為網路資訊可與地理資訊緊密結合,並讓虛擬世界具更趨真實。
Google Maps是地圖資訊系統(GIS)的經典,其Web 2.0風格加上多元資訊呈現模式,使得Google Maps已經成為網路工作與娛樂重要工具之一。在【Google街景導覽相片再次引發隱私權爭議】、【Google Maps展示混搭程式新威力,加入即時交通資訊】、【走向虛實合一,談Google Maps與Google Books的整合】、【Google Maps Mobile新功能-即時交通】、【Google電子地圖搜尋服務的衝擊】與【Google Maps顛覆電子地圖服務模式】中我們多次提到Google Maps功能,並且展示其象徵意義與實用性。本文介紹新功能Google Maps之My Maps功能。
圖一為Google Maps新版面,由圖可見,除傳統”搜尋結果”外,Google Maps增加了”我的地圖”(My Maps)功能,並允許使用者自行撰寫或是增加,以Google Maps API撰寫之Mapplets(地圖小程式)。例如,圖二為在Google Maps中加入地產(Real Estate)查詢程式,當查詢”紐約(NY)”相關資料後之結果,由圖可見不同形式、價格與基本資料之房屋資訊。
圖三為Google Maps中加入即時地震(Realtime Earthquakes)查詢功能,由圖可以看出過去一小時、一天與一週內(圓形顏色,代表小時,一天與一週等),發生在全世界不同位置之大小地震(圓形大小代表等級,大圓代表大地震)。
最後,圖四為結合房地產查詢地震之Google Maps。由上述疊加圖可見,不同屬性之地圖資訊可輕易結合,而此功能即是先前文章【Google Maps展示混搭程式新威力,加入即時交通資訊】所提之混搭程式(mashup)功能。
由於Google Maps之My Maps為一開放新功能,因此使用者可輕易加入由Google或是其他內容提供者所提供之上百個地圖功能,其中圖五即為部分Google Maps之新地圖程式功能。
Google Maps地圖平台提供了網路使用者或資訊提供者一個絕佳的舞台,任何與地點、位置與區域相關的資訊均可透過地圖小程式(Mapplets)傳遞,亦可藉由混搭程式輕鬆疊加起來,而這些功能提供了資訊檢索者一個無限的想像空間。舉例來說,在一個擁擠下班時間,你開車要去接你的朋友(location)一同享受一頓美妙晚餐(restaurant),湊巧車子快沒油了(gas station),如果能夠過你的智慧型手機,將上述四個地圖程式結合起來,除了能夠加到最便宜的汽油外,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到達目的,那就太美好了。當然,這情境的發生,將在不久的將來發生。 (1228字;5圖)
圖一、Google Maps新版面 |
|
圖二、Google Maps中加入地產查詢程式 |
|
|
圖三、Google Maps中加入地震狀態查詢程式 |
|
|
圖四、結合房地產查詢與地震查詢之Google Maps |
|
|
圖五、Google Maps之新增地圖程式功能 |
 |
參考資料:
- http://www.google.com/apis/maps/documentation/mapplets/
- http://maps.googl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