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即時監控美國專利訴訟資料之必要性

瀏覽次數:107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8年10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近日,我們重新整理1990-2008美國專利訴訟資料,如【<<關鍵地圖>>美國歷年專利侵權訴訟統計表】所示。初步估算,在每年約3,000件之美國聯邦地方法院案件中,列為原告或被告的台灣廠商約占5-7%,也就是說,每年約150-200件專利訴訟案與台灣有關。當然,在這些案件中,以被告居多,被告後以和解收場居多。若加上,每年約40件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調查案,又約有25%與台灣廠商有關,顯然台灣是美國專利訴訟上的常客,或稱為大肥羊。

舉例來說,在【宏達電(下):出名的代價而來侵權訴訟紛爭】一文,我們報導宏達電全球品牌路,並整理從2007年5月宏達電推出Touch機後,到2008年7月截止,宏達電在美被控11次計有24件專利。品牌與出名所付出代價,就是接踵而來的侵權糾紛,想當然有競爭品牌廠商出手阻擋市場擴展,更有惹人厭的專利流氓要過路費的訴訟。顯然,隨著行銷品牌台灣的推動,台灣廠商被告機會將大幅增加,前有宏碁是一例,後有宏達電是另一例。當然,2A1H (ACER、ASUS、HTC)中,也不用慶幸華碩被告次數太少,在過去一年也超過10件。

我們能不能從其他廠商慘痛經驗中吸收經驗?顯然不容易,因為台灣廠商相互競爭,且訴訟又屬於私領域,且是自家家務事。此外,台灣廠商就算被告,也多數以私下和解收場,和解內容也因營業秘密,也僅少數人知道。換言之,台灣面對國際專利訴訟,顯然抗敵能力尚不足,未形成因應文化。當然,至今仍未見強化訴訟品質與流程之作為。很顯然重要因素之一,仍在於企業對於專利訴訟情報的重視程度,陷入嚴重迷思,具有專業訴訟情報搜集人力不足,造成研發人員兼職情報搜集,或是法務人員人力不足無法適時掌控情報等窘境。

再舉例來說,【聯想在美指控浩鑫迷你電腦侵權觀察】一文我們介紹聯想在美控告浩鑫迷你電腦侵權。聯想專利是由併購IBM電腦部門而取得,而告台灣廠商也不是第一例。在2008年7月17日控告浩鑫侵犯US5,600,766與US5,513,359兩件專利之前,2007年3月2日已經在美國妞約南區聯邦地方法院控告藍天電腦(CLEVO COMPUTER)侵犯US5,548,763與US5,513,359兩件專利。聯想和藍天電腦訴訟案於2007年10月23日和解,藍天付錢了事,簽下六年期專利授權合約。前有藍天被告,後有浩鑫也被告,同樣一批專利,而US5,513,359還是累犯。

專利訴訟資料監控的重點有二:其一,當成知識累積,其二,透過即時專利訴訟資料監控,提供廠商即時資訊。所謂知識累積成果,就是包括:訴訟案中的台灣廠商(或加上日本,韓國與中國),被那些國外公司(品牌廠商,專利控股公司等),被控侵權,系爭專利為何,侵權產品為何。當然,專利訴訟的啟動只是第一步,後續訴訟結果為何,也是專利訴訟觀察重要經驗。

即時性監控專利訴訟資料,除可提供台灣廠商即時掌控訴訟資訊外,也可當成觀看其他國家公司被告資訊。例如,若有一專利控股公司或是美國大學,控告國際品牌侵權(例如美國,日本或韓國品牌),那麼深處全球產業供應鏈重要一環的台灣廠商,就必須先有初步準備,因為下一步輪到自己機會將會大增。

即時性監控美國專利訴訟資料十分重要,各企業趕緊建置吧!當然,委託專業服務單位(例如本產業資訊室)進行定期監視,也是一種選擇,見【專利情報服務】說明,或來電洽詢(02)2737-7660,E-mail: stmember@mail.stpi.org.tw

(本文1322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