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誰是Patent Troll眼中大肥羊?

瀏覽次數:160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David 發表於 2008年12月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過去,大家常稱呼那些掌握許多專利,自己不生產產品,但是藉由控告其他公司侵權而取得損害賠償金,或是透過授權取得權利金之公司為專利流氓(Patent Troll)。現在專利流氓有了較禮貌性名稱Non-Practicing Entities,簡稱NPEs。

表一、美國專利訴訟主要NPE

 

公司名稱

訴訟累計

成長率
(2003~)

Acacia Technologies

308

78%

Rates Technology Inc

130

29%

Millennium LP

99

91%

Cygnus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LC

69

45%

General Patent Corp International

66

55%

Plutus IP Group

59

100%

Papst Licensing GmbH

59

53%

F&G Research Inc

56

91%

Ronald A Katz Technology Licensing

54

89%

Catch Curve Inc

53

68%

Source: Patent Freedom,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整理,2008/12。

表二、美國專利訴訟主要肥羊公司

 

公司名稱

2004年
累計(件)

2005年
累計(件)

2006年
累計(件)

2007年
累計(件)

Matsushita Electric Corp

12

24

5

7

Sony

9

19

5

24

Toshiba

9

26

5

14

Acer

6

12

4

17

Samsung

8

3

11

21

Sprint

2

2

2

39

Hewlett-Packard

8

9

5

14

Comcast

3

9

5

33

Fujitsu

4

16

3

4

Microsoft Corp

8

7

8

10

AT&T Corp

2

1

6

17

Time Warner

 

6

17

11

NEC Corp

3

17

6

3

Dell Inc

6

7

7

9

Sharp Corp

3

5

3

5

Nokia Corp

4

7

3

10

Kyocera Corp

3

6

2

5

Source: Patent Freedom,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產業資訊室整理,2008/12。

NPE有許多特徵,自己不生產產品是其一,購買或取得重要專利控告大公司是其二,防不勝防出擊是其三。但若從商業角度來看,NPE其實也算單純,只要能從市場上獲取價值,特別是從原本屬於無形資產的智慧財產權或是專利,榨取出(轉換成)真正的現金,都是NPE營運模式。

若從成本效益論,NPE也有很簡單的成本計算邏輯。舉例來說,不論是原告或被告,進行一場美國專利訴訟費一年要100萬到150萬美金,若提訴之前,NPE先拿了3個專利找上門,聲稱侵權了他們公司專利,要求付出10萬美金和解,或是選擇聯邦地方法院見(意味著一年百萬美金支出),你會進行哪一選擇?是付出10萬美金了事,還是奮戰到底?

從上面範例中,也可初步看出企業經營之兩難,特別是對於防不勝防的NPE。針對惹人厭的NPE事件,市場因而產生許多因應服務,其中辨別NPE是其中之一。統計大肥羊也是重要功能,表一與表二分別為Patent Freedom公司所進行之調查,表一為主要NPE訴訟累計,前三名包括Acacia Technologies、Rates Technology與Millennium LP,各有接近百件以上訴訟案。表二為主要肥羊公司,前五名都是亞洲公司,包括Matsushita Electric Corp(Panasonic)、Sony、Toshiba、Acer與Samsung。據統計,每年約有近十件訴訟案與NPE相關。

如何面對NPE的攻防策略,台灣廠商應該採取理性而積極的因應對策,尤其是全球布局廠商,更應該及早防範。其餘建議包括1.建立企業內部面對NPE之政策與策略;2.建立企業內部應付NPE標準操作程序(SOP);3.槓桿外部支援,建立企業面對NPE支援決策系統;4.建立NPE資料庫與監視機制;5.動態瞭解NPE最新趨勢。(本文:403字;表1:363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