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專利技術分類與技術發展趨勢

瀏覽次數:153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表於 2005年8月12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專利分類的目的

專利分類為根據專利所揭露的技術內容,所提供的一種簡易與通用的技術分類系統。專利分類的目的是讓專利審查官或是一般專利閱讀者能夠快速的找到相關專利文獻。根據陳達仁教授與黃慕萱教授的整理(見《專利資訊與專利檢索》 , 2002 年 , 文華),專利分類的目的包括: a. 利於資料的整理、歸檔與組織、 b. 合理劃分專利內容的技術範圍、 c. 便於檢索與利用、與 d. 作為判斷相關性的依據。基於此,我們可以瞭解,專利分類的積極目的,就是讓一般使用者可以更加方便使用相關專利文獻,特別是在專利文獻迅速增加的今天。

表一 奈米技術相關專利分類

IPC

說明

說明

版本

A61K 009/51

Nanocapsules

奈米膠囊

5 (1990~)

G01N 013/10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surface structures in atomic ranges using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以 SPM 進行表面分析

7 (2000-)

B81

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微機電元件與微結構元件

7 (2000-)

B82

NANO-TECHNOLOGY

奈米技術

7 (2000-)

B82B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7]

奈米結構材料

7 (2000-)

表二 奈米膠囊的技術發展道路圖

IPC

IPC 內容描述

A61K009/51

‧‧‧毫微膠囊 [5]

A61K009/50

‧‧微型膠囊( 9/52優先)[2]

A61K009/48

‧膠囊製劑,例如用明膠,巧克力製造者 [2]

A61K009/00

以特殊物理形態為特徵之醫藥配製品(核磁共振造影劑或磁共振成像造影劑見 49/18;含有放射性物質之配製品見51/12)

A61K

醫用,牙科用或梳妝用之配製品(製成特殊物理形態者見 A61J;繃帶,敷料,吸收墊或外科用品之化學方面或材料之使用見A61L;化合物本身見C01,C07、C08,C12N;肥皂主目合物見C11D;微生物本身見C12N)

A61

醫學或獸醫學;衛生學

A

人類生活需要

各國專利分類

由於分類系統的建立與各國技術發展相關(如同各國工業標準一樣),因此各國在專利分類系統的建立與採用上均有其發展歷史。現有專利分類包括 WIPO 採用的 IPC (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美國採用的 USPC ( Uinted States Patent Classification )、歐盟所建立並用於 INPADOC 的 ECLA ( European Patent Office Classification )、日本採用的 FI 與 F-term 、專利資料加值公司 Derwent 所建立的 Derwent Classification 與 Derwent Manual Code 等。然而,需要強調,不論上述那一種專利分類系統,均是由不同的應用角度與面向所建立的技術分類系統,現階段並未出現一種最佳的分類方式。

專利分類與動態專利分類系統

由於新技術不斷的發展,因此新專利分類的增加需要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因應建立,方可趕上全球技術創新發展的腳步。以 IPC 與 USPC 為例, IPC 的分類系統是每五年更新一次,而 USPC 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分類系統。由於 USPC 分類系統為動態調整之分類系統,因此以美國專利資料為例,其 USPC 的分類就包含兩種,分別為 Current 與 Original ,其中 Original 為原本專利核准當時專利說明書上所顯示的分類號,也就是就是專利說明書影像檔上所顯示的分類號;而 Current 即為現階段經過調整後的最新分類。

需要強調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資料庫上所顯示的專利分類號僅有 Current 的專利分類號,而 Original 的分類僅存在於影像檔說明書中。此外,對於大多數成熟或是發展較為完整的技術,其 Current 與 Original 多為相同,但是對於新興技術而言,其 Current 與 Original 均會有明顯的不同。

國際專利分類號( IPC )是在由歐洲理事會會員國包括比利時、丹麥、西德、英國與法國等國在 1954 年簽訂。初期分類包括 8 部、 103 類、 594 次類。到現在為止, IPC 分類已經進入第七版,其中第五版為 1990-1994 年底、第六版為 1995-1999 年底、第七版為 2000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並將會沿用到 2005 年底,需要注意第八版 IPC 將從 2006 年 1 月啟用,並且將採用動態方式增加新分類。以最近的第七版為例,已經包括 8 部、 120 類、 628 次類與 69,000 餘個主目與次目。

新興技術的出現與新專利分類的增加

先前我們曾說明專利包含大多數技術與科學的文獻,因此專利文獻可以說是人類技術發展的百科全書,若是專利文獻是技術百科全書,那麼專利分類號就可以當成是這個巨大百科全書的索引目錄。

由於專利分類會隨著新技術的演進而有所增加(例如由不同版本的專利分類可以看出新技術的發展軌跡),因此若能善用與監控新專利分類號,對於新技術的出現、發展與成熟當能有更進一步的掌握。以奈米技術發展為例,表一為與奈米技術相關的專利分類,其中包括以 SPM (掃瞄探針顯微鏡)進行表面分析的 G01N 013/10 、 SPM 設備本身的 G12B 021/00 、微機電元件與微結構元件的 B81 與奈米技術相關的 B82 ,這些相關分類均是在 2000 年的第七版才出現。

若檢視其他奈米技術相關分類,可發現奈米膠囊早在第五版( 1990 年)即已經出現在 A61K 009/51 中。根據奈米膠囊技術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將相關技術發展道路如表二所示,其中膠囊製劑與微型膠囊在第二版( 1974 年 7 月 1 日)即已經出現。

總而言之,以奈米技術發展為例,我們可以說雖然大多數奈米技術是在 1990 年代末期開始研究發展,但是其中部分技術例如奈米膠囊則早在 1980 年代末期即已經有相關研究了。

不同專利分類使用上的限制

最後我們需要說明,雖然分類系統各有所不同,但是各國(除美國外)大多以國際專利分類號為主要的分類系統,而美國是其中一個主要例外(以美國專利分類號 USPC 為主)。然而,雖然美國以 USPC 為主,但是也會標示 IPC ,也就是說美國專利說明書中同時出現 IPC 與 USPC ,因此相關美國專利文獻可以與其他國家專利資料進行比較。

然而,在實務上需要特別注意,美國專利說明書中所使用的 IPC 分類並不精準,我們曾在許多案例中發現,同一篇專利家族專利,在美國專利所標示的 IPC 與其他國家發生誤差,而其他國家包括歐盟與日本所標示的較符合實際情況。因此讀者若分析的對象是屬於美國專利資料內容,但是又要利用 IPC 專利分類進行統計分析,在使用上需要特別小心。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