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經濟部 貿易局
發佈日期:2007/09/21
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進行「貿易趨勢預測」顯示,2007年第2季的全球經濟情勢,由於沒有發生嚴重的意外事件,因此延續第1季的發展趨勢,意即美國經濟依舊受到住宅投資大幅衰退影響而僅有年增率1.8%之較低成長,略優於上季的1.5%,中國大陸仍舊高速成長達11.9%,預期日本及歐盟經濟表現仍有較強勁的成長。全球經濟下滑的趨勢更為明確,全球貿易也將因此降溫,我國對外貿易亦連帶受到影響,2007年第2季出、進口成長幅度都僅有中幅成長,分別為6.6%及7.2%。
根據全球透視(Global Insight;GI)機構於2007年8月的預測,2007年日本、歐盟及中國大陸經濟將維持與2006年相近的較強勁成長水準,而美國經濟成長會明顯降溫,導致2007年全球經濟成長由2006年的3.9%降為3.6%,可見GI對2007年的全球經濟尚持樂觀預期。
中經院預期我國2007年出口成長7.41%,金額達2,406.21億美元,而進口將成長6.43%,金額達2,157.53億美元,出超由2006年的213.10億美元增至248.68億美元,即2007年我國的對外出、進口貿易成長將略為降溫,但出超卻進一步增加,對經濟成長有所助益。中經院進一步預期2008年出口可成長8.62%,金額達2,613.61億美元,而進口將成長9.11%,金額達2,354.16億美元,貿易出超由2007年的248.68億美元微增至259.45億美元,即2008年我國的對外出、進口貿易成長將略為加速,但進口表現將優於出口。
貿易局認為中經院此次的出進口成長估值,略顯保守,證諸過去經驗,由於我國出口有下半年優於上半年之明顯現象,加上行政院財經小組會議祭出加強出口拓銷方案,直接嘉惠廠商拓銷出口,效果將立竿見影,故有信心可達成兩位數貿易成長之目標。
一、我國貿易實績
2007年第2季我國對外貿易,出口值594.91億美元,較上年成長6.59%,而進口值為552.26億美元,成長7.23%,由於出口成長低於進口,在出口金額高於進口下,出超金額僅42.65億美元,低於上季的62.71億美元。
另外,從單位價格(以美元表示)及數量變化來看,2007年第2季的出口及進口數量分別成長5.87%及3.07%,而出進口單價則分別上升0.69%及4.04%;顯然出口數量成長幅度略高於進口,而出口單價漲幅卻明顯低於進口,使得價量變動結合之後,出口金額的成長幅度略低於進口0.64個百分點。
二、國內外經貿情勢分析
對於我國2007年及2008年的貿易預測,由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的國際政經情勢來看,有利及不利因素相互夾雜,但正面力量似乎較具影響力。而主要的有利影響因素,包括:
1.中國大陸持續高成長:中國大陸經濟在2007年第2季成長11.9%,高於預期水準,雖然中國政府不斷的加緊宏觀調控的力道,但成效有限。不過,中國大陸的出、進口分別高成長達27.5%及18.2%,對促進東亞區域內的貿易活動有相當助益。
2.美國景氣回穩:美國2007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雖然僅有1.9%,但已優於上季的1.5%成長,顯示美國景氣未進一步惡化而出現回穩現象,房市不振的影響將會逐漸消化,因此對於下拉未來全球景氣的可能性已較低,對於全球景氣將產生穩定的作用,有利於全球貿易的進行。
主要的不利影響因素,包括:
1. 國際油價走揚:2007年第2季美國及中國大陸經濟出現加溫的現象,因此國際能源需求持續熱絡;而供給面方面,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沒有增產計畫、奈及利亞局勢動盪,以及中東地緣政治緊張,使國際油價自6月起開始走揚,在9月已衝破每桶80美元的高價,對原油進口國的物價將造成推升的效果。
2. 國內物價上漲壓力:在國際油價上揚,導致國內汽、柴油價格也跟著上漲之後,國內民生食品價格也漲聲連連,迫使行政院長出面說明因應對策。由於這波國內物價上漲的風潮尚在發酵中,因此衝擊層面及後果有待觀察,但對民間消費將會產生負面衝擊。
3. 中國宏觀調控仍持續進行:由於中國大陸2007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高達11.9%,而且6月的物價上漲率高達4.4%,因此人民銀行隨即調升1年期存款基本利率,由3.06%升至3.33%,放款基本利率則由6.57%升至6.84%,9月又進行2007年第7次調高存款率,在多次調高存款準備率之後,人民銀行終於密集採取調升利率的措施,顯示貨幣政策正持續緊縮中,代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將有減緩的壓力。
4.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美國次級房貸問題於2007年8月明顯浮上檯面之後,迅速波及至歐盟,雖然表面上短期內受到控制,但實際上仍暗潮洶湧,並導致美國聯準會於8月中降低重貼現率兩碼,又於9月中降低聯邦基金利率兩碼,顯示美國經濟降溫的情況比預期嚴重,雖然聯準會表示美國經濟可維持溫和成長,但降息又會帶動物價上揚,對美國經濟是一大隱憂,並進而衝擊全球經濟,提高全球貿易的風險。
從以上有利及不利因素來看,全球經濟成長持續呈現走下坡的情況,雖然美國2007年7月及8月的經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減緩的速度仍在預期範圍,對全球經濟走勢不會有劇烈的影響。我國內的經濟表現因政黨間的入聯及返聯公投之爭,加上明年初的立法委員選舉名額減半及總統選舉氣氛愈來愈緊繃的情況下,受非經濟面因素影響的風險也相對提高,但隨著選舉時間逐漸逼近,政府政策仍將是以利多為主,因此國內經濟將可維持穩健的成長格局,而整體對外貿易環境所面臨的不確定風險卻是提高的。
三、2007及2008年我國貿易展望
綜合國內外情勢,假設2007年全球及國內經濟將分別成長3.6%及4.5%,且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為1美元兌33.1元新台幣的情況下,出、進口的貿易數量分別有5%及2%的成長,加上出、進口商品單價將分別有2及4的漲幅,預期2007年出口可成長7.41%,金額達2,406.21億美元,而進口將成長6.43%的成長,金額達2,157.53億美元,貿易出超將由2006年的213.10億美元增至248.68億美元。亦即,2007年我國的對外出、進口貿易成長將略為降溫,但出超卻進一步增加,對經濟成長的提高有所助益。
假設2008年全球經濟依舊維持3.6%的成長,而國內經濟在政治面逐漸明朗下,政策面利多也將逐漸冷卻,而回歸經濟面,因此將成長4.1%,且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仍為1美元兌33.1元新台幣,而出、進口的貿易數量分別有5%及6%的成長,加上出、進口商品單價將分別有2及3的漲幅,預期2008年出口可成長8.62%,金額達2,613.61億美元,而進口將成長9.11%,金額達2,354.16億美元,貿易出超由2007年的248.68億美元略增至259.45億美元。亦即,2008年我國的對外出、進口貿易成長將略為加速,但進口表現將優於出口。
貿易局發言人:
徐副局長純芳(辦公室電話:2397-7103;行動電話:0921427088)
相關網站:國際貿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