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06全國商業發展會議議題一、二結論

瀏覽次數:100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佈於 2006年2月24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資料來源:商業司
發佈日期:2006/01/09

由經濟部主辦的「2006全國商業發展會議」,今、明兩天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大會由經濟部何美玥部長主持,行政院謝院長應邀蒞臨開幕致式。
經濟部長何美玥致詞時表示,日前在香港舉行的貿易部長會議,各國真正關注的是商業的問題,談的不是農業生產、技術發展或高科技的問題,而是如何排除貿易障礙,達到貿易全球化、商業的問題。

何部長指出,今天的商業環境跟十年前召開全國商業發展會議時,已經有很大很大的不同,商業不再僅是買跟賣或是勞力的提供而已,商業已經轉變成資源整合,藉由新的科技應用、新的技術運用,藉由對市場的研究,以及新商業模式的應用,卓然成為主宰市場的力量。一些看似高科技的公司,比如像DELL、ACER並不從事技術、科技的開發研究,真正做的是品牌和通路,以真正商業的行為激發購買的慾望,並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才應該是商業精髓所在。

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到日本Aeon永旺集團常盤敏時會長,以及東森集團的王令麟董事長兩位商業達人,分別主講「發展戰略與國際化」和「由零邁向六百億商機之成功經驗」,請他們將在超市經營和無店鋪銷售成功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何部長特別推崇東森購物網,指東森購物網僅花三年時間,在去年即創造了三百億元的營業額,採用新的科技和商業模式,整合台灣整個資訊流、金流、物流和宅配業等,妥善運用資源創造出成功經驗,她期盼全國商業發展會議能在大家努力貢獻下,為台灣未來商業發展建立新的里程碑,也更期望商業能夠走向國際化,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行政院長謝長廷在開幕致詞時指出,台灣去年的經濟成績其實還不錯,GDP從第一季的2.49、第三季的4.32、到第四季的5.28,一季比一季好;失業率則從4.2降到3.94,到十一月失業率愈來愈低;去年稅收全國超收一千六百億,股票指數上升一千多點,房地產也溫和上漲,觀光客增加約五十萬,觀光客人數破歷年的紀錄。

謝揆指出,目前政府有「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大方向,行政機關要積極研究管理政策,要有效降低開放政策可能的風險、維持台灣的競爭力並穩定台灣的基本面,台商到大陸去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其次,希望企業「根留台灣」,但是台灣在政策上必須更加開放,對廠商要鬆綁、要自由化。

謝揆還表示政府要主動全球佈局,但全球佈局不是空話,政府必須有確實的政策和獎勵方案。二次金改基本上是要台灣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銀行必須要更大,台銀和土銀可考慮合併,合併後規模至少可在世界排名第八十名,他期許企業給政府鼓勵。 

本次會議規劃以「前瞻商業躍全球‧嶄現經濟新活力」為大會主軸,並以「創新‧躍升‧台灣新商業」為中心議題,針對當前商業發展之實際需求及未來發展,擬訂出「強化商業基礎建設」、「提升商業服務品質」、「前瞻商業創新研發」、「發展新興商業業態」、「推動商業全球化」等五項為主要議題,並針對每項議題提出各5項子議題。 

此次全國商業發展會議自去(94)年9月至11月已完成2場地方政府政策座談會、7場商業團體、連鎖加盟政策座談會及4場分組預備會議,各場次會議與會代表及各界菁英所提建議,已進行整合且完成跨部會協調會並納入五項議題及25項子議題之各題綱中。

「全國商業會議」自84年辦理迄今,已逾10年,隨著商業環境日益蓬勃發展,服務產業未來亦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成長的重要部門,綜觀世界局勢變化,區域整合風起雲湧、國際規範勢在必行、資訊應用無遠弗屆、技術科技快速更迭、市場商機稍縱即逝,使之全球競爭加劇,商業面臨嚴峻挑戰。隨著WTO服務業貿易規範的建立,全球服務業市場大幅開放,如何推動新一波商業升級,增強國家整體競爭力,已經是世界各國政府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次大會邀請產、官、學、研界共同探討我國商業發展的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並針對商業政策法規、政策目標及政策架構等進行全面總體檢,希望能為台灣經濟轉型與升級注入新的動力。 

今天的會議係針對議題一「強化商業基礎建設」、議題二「提升商業服務品質」檢視。經來自產、官、學、研等與會者500餘人熱烈討論後,獲致主要結論為:

議題一「強化商業基礎建設」方面:

一、依據目前商業用地使用現況及未來商業發展趨勢,縮短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之間隔時間,全面檢討都會區都市計畫或辦理都市老舊市區都市更新,增加商業用地配比;彈性放寬土地使用分區及建物商業使用相關限制;協調釋出都會區附近特定農業區農地,允許低污染之商業使用,增加單位面積產值。

二、主動協助中小企業解決財務及融資問題,加強財務會計資訊推廣與宣導,以協助業者健全企業財務結構。

三、適時充實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淨值,落實執行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十三條有關金融機構捐助之規定,以強化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之保證量能。

四、訂定具體辦法,落實服務業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投資抵減之認定,對投資整合性物流業者提供租稅獎勵,規劃商業創業育成資金之取得,鼓勵業者建置RFID貨況追蹤系統及運用新科技開發新商業模式。

五、以負面表列思維檢討相關商業法規,儘速廢止營利事業統一發證制度,修正並落實執行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之規定。全盤檢討貨運業種分類,擴大市場商機;建立適當管道以利業者即時反映相關法規問題,並與相關公會建立商業法規知識平台。

六、建立產業人才需求趨勢調查評估機制,以利先期規劃人才培育項目、規模及資源配置。
七、在短期間內優先改善大學教授參與產學合作之誘因機制,強化產學合訓的彈性作法,例如產學合開課程、建教合作、訓練套裝化等課程設計等;中長期應以提升大學自主性與競爭環境為施政目標,以改善產學落差問題。 八、大幅增加經費整合學研機構現有商業研究人力資源,投入長期性、系統化商業相關議題研究,以累積商業專業研究人力。同時擴大現有產業資訊服務網(ITIS)計畫之產業涵蓋範圍,納入商業等服務部門相關產業、市場及技術資訊,供各界加值利用。 九、密切注意主要競爭對手國之相關措施,務使我國維持相當之競爭條件,並簡化外國商業專業人士出入境手續並放寬在台就任職務之限制,並開放高級商業專業移民及簡化居留手續,加速改善外來人士眷屬就業及子女就學相關法規及環境。 十、建立各部會對地方商圈或特色產業發展之整合推動機制與相關平台,輔導成立各級商圈發展組織,擴大電子商務技術應用,促進良性競爭,研擬永續發展策略。 十一、大型商業開發案應設置單一窗口,簡化申請及審查程序,提高審查效率,縮短開發時間。 十二、整合國內研究能量,結合國外Know-how與本土商業需求,研發出可移轉給業界之商業經營管理模式。 十三、配合現代多元化百貨公司、大型購物中心等大型商業設施,結合休閒、娛樂、餐飲、零售、服務之規劃趨勢,放寬商業業種業態之限制。 十四、大幅增加政府對服務業研究創新活動及平台之投入,適度提供補助或貸款獎勵措施,誘發民間企業投入創新活動。 十五、協助餐飲、連鎖業者發展品牌,增加服務附加價值,建立國際相互認證之服務業人才培訓制度,以利業者拓展國際市場。 十六、參考日韓等國對發展服務產業之相關配套措施與作法,強化我國基礎商業,以提升我國商業整體競爭力。 十七、中央及地方在法規鬆綁的認知及作法上,應加以整合、落實,有效降低整體企業經營的外部成本。 議題二「提升商業服務品質」方面: 一、輔導企業參考歐美顧客滿意度模型,建構各業別顧客滿意度指標;規劃服務品質學習成長藍圖,提供企業訓練與培育方向。 二、建立各業別顧客滿意調查資料庫,提供業者建構顧客滿意度指標參考,用以訂定標準化服務流程。 三、增加對企業提升服務品質之獎助與競賽,協助業者結合市場調查機構執行服務品質調查,提出服務品質保證之做法。 四、落實建立教育訓練系統化之實務服務品質養成課程;建構包括同步與非同步之數位學習系統管道,以提升學習機會及意願;建立商業應用專業人才分級標準與認證制度,強化個人競爭優勢,降低人才流動率。 五、扶持與獎助民間消費者保護團體,健全消費者保護團體功能;結合消費者團體,針對服務品質進行抽驗,共同監督服務品質。 六、釐清各級消費者保護主管機關權責,加強地方政府處理消費爭議之能力及資源;研擬長期提升消費者權益與消費安全方案,健全對侵害消費者權益及消費安全之懲罰機制。 七、透過管道對消費者進行消費教育,使消費者具備消費者權益與消費安全意識,並鼓勵消費者勇於申訴,檢舉不實、不良之業者及產品,以捍衛消費權益與消費安全。 八、重視商品服務定型化契約、安全及衛生標準之建立,落實商品與服務之檢測;主動加強對違規廣告、標示及包裝之查察,並對違反公平交易法之交易行為進行舉發,以防範失序之交易行為。 九、進行企業道德研究,建立適合國內企業環境之企業道德標準規範,並加強企業道德概念之宣導,使國內企業在企業道德行為上有所認識及依循,與國際社會認可之企業道德標準接軌。 十、協助企業重視品牌與企業文化,改善經營及學習環境,以吸引優秀人才,並提升企業認同。 以上結論將納入未來商業政策重要參考依據。相關活動訊息請上經濟部商業司網站http://gcis.nat.gov.tw點選2006全國商業發展會議專區查詢。(3611字) 商業司新聞發言人:高副司長靜遠23212200轉323 本案新聞聯絡人:商業司張嫦娥小姐23212200轉400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