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的預估,太陽能市場經過八年連續成長期之後,2009年由於太陽能電池由於供過於求情況嚴重,造成平均價格下跌的影響之下,2009年太陽能市場銷售額將比2008年呈現19.1%的下跌。
|
|
iSuppli認為,2009年全球太陽能發電安裝量可望由2008年的38億瓦(3.8 GW)成長9.6%至42億瓦。不過,由於市場供給量卻由2008年的77億瓦增加62%至111億瓦的情況下,產生多度的供過於求的情況,使得太陽能電池的價格直直落。根據計算2008年供過於求的情況只有102%,而2009年卻上升至168%。
表一、2008年與2009年太陽能市場發電安裝量與營收預測 |
|
2008年
|
2009年
|
成長率
|
發電安裝量
|
3.8 GW
|
4.2 GW
|
9.6%
|
營收
|
159億美元
|
129億美元
|
-19.1%
|
Source :iSuppli,2008年12月 |
在2008年之前,全球太陽能電池的需求是由西班牙與德國來帶動,使得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的價格在供不應求之下,呈現較高價格的情況。但是從2009年開始每瓦4.2美元的價格已經被供給過剩的壓力,往下走低。
研究機構iSuppli認為至2009年底太陽能電池的每瓦價格將跌至2.5至2.75美元之間,使得2009年整年的平均價格,則落在3.1美元附近,預期整體市場銷售額將由2008年的159億美元降至129億美元,結束連續八年成長態勢。
以產業觀點來看,iSuppli認為現在太陽能電池產業比較適合IDM垂直整合營運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在經濟不景氣時,可降低成本。反之,台灣及中國大陸業者所採取的垂直分工,就成為景氣下滑中容易受創的業者。
因為台灣及中國大陸業者的太陽能業者,必須花費大量資金投資在太陽能面板、電池與晶圓產業,在供給過剩之下,受創程度將會較為嚴重。還有,庫存壓力也會造成虧損甚至資金淨流出的問題。
不像First Solar與REC Solar於2009年甚至可以利用其成本結構與調節產能來達到獲利。而SunPower、夏普與Q-Cells也能有高於平均產業的水準演出。
iSuppli預期,全球太陽能銷售額可望在2010年反彈,成長38.2%至178億美元,並在2011年、2012年繼續成長11.1%與29.1%。(765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