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19日,總部位於加州的Apple向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California Northern District)對總部位於加拿大渥太華的Wi-Lan提起不侵權確認之訴,並請求法院宣告Wi-Lan的專利無效。Wi-Lan隨後於6月23日向加州南區聯邦地方法院(California Southern District)對Apple提起侵權訴訟,系爭專利與Apple提起確認之訴的專利相同,主因是Wi-Lan授權包含三星、宏達電、LG、Motorola、Nokia和BlackBerry等高達130間公司4G和LTE技術,Apple並未取得授權,但是Apple大部分產品提供4G和LTE功能,因此雙方對Apple產品是否侵害Wi-Lan所有之4G和LTE專利存在歧見。 
			Apple在訴狀中列出歷年Wi-Lan控告Apple的侵權訴訟,如表二。 
			本案系爭專利共有5件,前四件為同一專利家族,該專利家族的US 8,315,640也出現在表二所列的2012年12月6日起訴Apple、案號3:2013cv00798訴訟。本案系爭專利分別是: 
			
				- US 8,457,145,專利名稱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request/grant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於2013年6月4日通過審查並公告,共有29個權利項,其中第1、9、14、26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 
 
				- US 8,462,723,專利名稱為「(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modulated signals over wireless networks)」,於2013年6月11日通過審查並公告,共有9個權利項,其中第1、6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 
 
				- US 8,462,761,專利名稱為「(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於2013年6月11日通過審查並公告,共有20個權利項,其中第1、11、16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 
 
				- US 8,615,020,專利名稱為「(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於2013年12月24日通過審查並公告,共有25個權利項,其中第1、16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 
 
				- US 8,537,757,專利名稱為「(Adap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於2013年9月17日通過審查並公告,共有24個權利項,其中第1、12、16項為獨立項,其餘為附屬項。
 
			 
			Apple在訴狀中提出Wi-Lan在6月16日寄出電子郵件告知Apple侵權,但Wi-Lan於訴狀中敘明該封電子郵件目的在安排雙方會談以消除歧見,Apple隨後在6月19日提起確認之訴。 
			Wi-Lan不僅是單純的專利授權公司,所生產的4G產品有I.WILL、BWS 300、LIBRA 3000、LIBRA 5800、LIBRA MX和LIBRA Mobilis,主要4G技術有三項: 
			
				- 隨選頻寬(bandwidth on demand)和周期性頻寬服務,允許行動裝置的app能即時取得需要的頻寬。 
 
				- 4G環境下的行動裝置多工和app管理技術,包含前景和背景app。 
 
				- 4G行動裝置的適應性調變(Adaptive Modulation)能力,使裝置可在不同的無線環境下運作,例如干擾、雜訊和使用者乘坐交通工具的位置移動。
 
			 
			Wi-Lan認為Apple在其產品提供的音訊、視訊通話、即時影音串流、線上遊戲、影音分享、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4G和LTE服務都有侵權之虞,且在訴狀中反諷Apple不若當初Steve Jobs在PBS的紀錄片「triumph of the nerds」說的”We have always been shameless about stealing great ideas.”,侵權產品則有iPhone 5、iPhone 5S、iPhone 5C、iPad(提供3G服務)、配備視網膜螢幕(Retina Display)的iPad(提供Wi-Fi和4G Cellular)、配備視網膜螢幕(Retina Display)的iPad mini(提供Wi-Fi和4G Cellular)、iPad mini(提供Wi-Fi和4G Cellular)、iPad Air(提供Wi-Fi和4G Cellular)。為避免消費者以為只支援4G,所以Apple以”Cellular”表示該些Apple的裝置支援4G LTE、3G、HSPA、HSPA+ 和 DC-HSDPA 等行動網路。 
			本案系爭專利群,’145、’723、’761和’020號專利屬於同一INPADOC專利家族,該家族共有90件專利申請案和公告案,分布於美國、歐盟、WO、德國、中國、奧地利、澳洲、加拿大、日本、韓國、丹麥、波蘭、巴西等,其中通過審查獲得專利權的公告案,計有美國25件、歐盟3件、德國2件、中國2件,僅有1件的國家是加拿大、澳洲、日本和韓國,表四詳列截至本文截稿為止各國公告號。此家族中另有其他涉訟專利,US8,249,014和US8,027,298是2012年10月1日Wi-Lan控告Alcatel-Lucent、Ericsson的兩件系爭專利,案號1:12-cv-23568、1:12-cv-23569[註2]。(1496字;表4)  
			  
			 表一、系爭專利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request/grant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公告號 | 
						US 8,457,145 | 
						  | 
					 
					
						| 公告類型 | 
						B2 | 
					 
					
						| 申請號 | 
						US 13/487,03 | 
					 
					
						| 公告日 | 
						2013年6月4日 | 
					 
					
						| 申請日 | 
						2012年6月1日 | 
					 
					
						| 優先權日 | 
						1999年5月21日 | 
					 
					
						| 其他專利號 | 
						US20090219879, US20120243480, US20130258912 | 
					 
					
						| 發明人 | 
						Ofer Zimmerman, Kenneth L. Stanwood, Brian Spinar, Yair Bourlas, Amir Serok | 
					 
					
						| 原專利權人 | 
						Wi-Lan, Inc. |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modulated signals over wireless networks | 
					 
					
						| 公告號 | 
						US 8,462,723 | 
						  | 
					 
					
						| 公告類型 | 
						B2 | 
					 
					
						| 申請號 | 
						US 13/089,024 | 
					 
					
						| 公告日 | 
						2013年6月11日 | 
					 
					
						| 申請日 | 
						2011年4月18日 | 
					 
					
						| 優先權日 | 
						1999年5月21日 | 
					 
					
						| 其他專利號 | 
						共30件 | 
					 
					
						| 發明人 | 
						Kenneth L. Stanwood, James F. Mollenauer, Israel Jay Klein, Sheldon L. Gilbert | 
					 
					
						| 原專利權人 | 
						Wi-Lan, Inc. |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 | 
					 
					
						| 公告號 | 
						US 8,462,761 | 
						  | 
					 
					
						| 公告類型 | 
						B2 | 
					 
					
						| 申請號 | 
						US 13/272,574 | 
					 
					
						| 公告日 | 
						2013年6月11日 | 
					 
					
						| 申請日 | 
						2011年10月13日 | 
					 
					
						| 優先權日 | 
						1999年5月21日 | 
					 
					
						| 其他專利號 | 
						共22件 | 
					 
					
						| 發明人 | 
						Brian Spinar, Kenneth L. Stanwood, Sheldon I. Gilbert, Israel Jay Klein, James F. Mollenauer | 
					 
					
						| 原專利權人 | 
						Wi-Lan, Inc. |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ly obtaining bandwidth allocation requests | 
					 
					
						| 公告號 | 
						US 8,615,020 | 
						  | 
					 
					
						| 公告類型 | 
						B2 | 
					 
					
						| 申請號 | 
						US 13/272,565 | 
					 
					
						| 公告日 | 
						2013年12月24日 | 
					 
					
						| 申請日 | 
						2011年10月13日 | 
					 
					
						| 優先權日 | 
						1999年5月21日 | 
					 
					
						| 其他專利號 | 
						共22件 | 
					 
					
						| 發明人 | 
						Brian Spinar, Kenneth L. Stanwood, Sheldon I. Gilbert, Israel Jay Klein, James F. Mollenauer | 
					 
					
						| 原專利權人 | 
						Wi-Lan, Inc. | 
					 
					
						| Adaptive call admission control for us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公告號 | 
						US 8,537,757 | 
						  | 
					 
					
						| 公告類型 | 
						B2 | 
					 
					
						| 申請號 | 
						US 13/487,013 | 
					 
					
						| 公告日 | 
						2013年9月17日 | 
					 
					
						| 申請日 | 
						2012年6月1日 | 
					 
					
						| 優先權日 | 
						2000年12月27日 | 
					 
					
						| 其他專利號 | 
						共10件 | 
					 
					
						| 發明人 | 
						Eli Arviv, Brian Spinar, Kenneth L. Stanwood, David Gazelle, Ofer Zimmerman, Penny Efraim, Yair Bourlas, Sheldon L. Gilbert, | 
					 
					
						| 原專利權人 | 
						Wi-Lan, Inc.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4/07 
			 
			表二、 Wi-Lan控告Apple的歷年專利訴訟案件  
			
				
					
						| 日期 | 
						案名/案號 | 
						訴訟法院 | 
						系爭專利 | 
					 
					
						| 2007年10月31日 | 
						WI-Lan, Inc. v. Acer, Inc. et al 2:2007cv00473 | 
						Texas Eastern District Court | 
						US 5,282,222 
						US RE37,802 | 
					 
					
						| 2011年9月1日 | 
						WI-LAN Inc. v. Apple, Inc. et al 6:2011cv00453 | 
						Texas Eastern District Court | 
						US 5,282,222 
						US RE37,802 
						[註1] | 
					 
					
						| 2012年12月12日 | 
						WI-LAN Inc. v. Apple Inc.6:2012cv00920 | 
						Texas Eastern District Court | 
						US 6,381,211 | 
					 
					
						| 2012年12月6日 | 
						Wi-LAN USA, Inc. et al v. Apple Inc.1:2012cv24318 | 
						Florida Southern District Court (轉移管轄權至Southern District of California,案號3:2013cv00798) | 
						US 8,315,640US 8,311,040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4/07 
			 
			表三、專利訴訟案件基本資料:  
			
				
					
						| 訴訟名稱 | 
						Apple Inc. v. WI-LAN Inc., et al | 
						Wilan, Inc. v. Apple Inc. | 
					 
					
						| 提告日期 | 
						2014年6月19日 | 
						2014年6月23日 | 
					 
					
						| 原告 | 
						Apple Inc. | 
						Wilan, Inc. | 
					 
					
						| 被告 | 
						WI-LAN Inc. and Open Network Solutions, Inc. | 
						Apple Inc. | 
					 
					
						| 案號 | 
						5:2014cv02838 | 
						3:2014cv01507 | 
					 
					
						| 訴訟法院 | 
						California Northern District Court | 
						California Southern District Court | 
					 
					
						| 系爭專利 | 
						系爭產品 | 
						Apple提供4G和LTE功能的產品 | 
					 
					
						| 訴狀下載 | 
						  |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4/07  
			 
			表四、目前獲得專利權之本案系爭專利INPODOC專利家族  
			
				
					
						| 國別 | 
						專利號 | 
					 
					
						| 美國 | 
						US8665898B2, US8654664B2, US8615020B2, US8462723B2, US8462761B2, US8457145B2, US8462810B2, US8462809B2, US8457061B2, US8315640B2, US8249014B2, US8249051B2, US8243663B2, US8189514B2, US8027298B2, US7830795B2, US7817666B2, US7751437B2, US7548534B2, US7529193B2, US7486639B2, US7006530B2, US6956834B2, US6925068B1, US6785252B1 | 
					 
					
						| 歐盟 | 
						EP1679841B1, EP1310062B1, EP1183902B1 | 
					 
					
						| 德國 | 
						DE60138842D1, DE60125188D1, DE60017729D1 | 
					 
					
						| 中國 | 
						CN1189059C, CN1222137C | 
					 
					
						| 日本 | 
						JP04413439B2 | 
					 
					
						| 韓國 | 
						KR840489B1 | 
					 
					
						| 加拿大 | 
						CA2373378C | 
					 
					
						| 澳洲 | 
						AU761976B2 |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4/07 
			 
			註1:後續追蹤報導 
			註2:相關專利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