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台灣機車產業2007年總體產值達NT$847億元

瀏覽次數:189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發表於 2008年9月3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台灣機車產業發展已逾半世紀,從原先高度仰賴進口的代工組裝型式發展至到目前已近100自製率的成熟產業,國內機車業者歷經無數次激烈競爭與挑戰。依據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之產銷數據,2007年機車產業之總體產值達新台幣847億元,其中整車業與零件業之產值約各占54及46。如以總產量分析,前三大機車廠(光陽、山葉及三陽)即擁有91.3之市占率,形成主要供應鏈體系。

由於國民所得逐年提高及近來主要都會地區大眾運輸系統之日益普及,機車內銷市場已呈現飽和趨勢。近期內雖受國際油價上漲而造成民眾減少使用汽車,轉而騎乘機車造成國內機車銷售數量短期提升的現象,但長期而言內銷市場的成長幅度仍然有限,尤其明年度政府即將實施機車五期廢氣排放標準,未來機車的製造成本勢必因為引擎與廢氣處理系統須符合更嚴格的法規而隨之提升,連帶可能影響國內消費者之購買意願。因此,國內機車業者,無不積極尋找新市場機會,於海外市場設立生產據點並提升外銷能力。去年我國機車整車出口台數首度超越內銷數量(75萬輛),達77.1萬輛之規模,其中成長最高的市場在歐洲及亞洲地區,成長幅度約17~22,其他如中南美洲、中東等市場,成長幅度約在7~16。

目前台灣機車外銷型態可區分為下列兩類:一是透過自有品牌及策略通路合作;另一形態則是透過國際合作廠之採購平台進行回銷。在2007年的機車整車外銷與回銷之實績達新台幣242.7億元,光陽工業之外銷總金額達新台幣92.6億元,居業界之首。另外由於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地區之機車產業逐漸興起,不少機車零件廠商基於降低成本及拓展市場之考量亦紛紛布局海外。

以台灣山葉機車公司為例,目前配合技術母廠日本山葉發動機株式會社的全球分工布局,成為山葉集團全球150 c.c以下速克達型機車的生產與研發基地。台灣山葉機車公司於2007年回銷日本之金額超過新台幣62億元,績效極為優異;而除了將速克達型機車回銷日本,該公司也積極拓展北美與歐洲之市場。

為因應環保署實施之機車第五期排放標準,同時達成於2008年全球產銷量80萬輛之目標,光陽工業亦投入新台幣10億元以上經費,完成100至700cc噴射引擎速克達機車開發,並斥資新台幣3,000萬元,建置噴射機車售後維修網絡,目前已擴增至3,000家;該公司更為擴展外銷市場,繼2007年7月投資入股美國STR MOTOSPORT之後,與法國及日本代理商合資設行銷公司,而直接掌控當地市場之脈動。

光陽與山葉在預期新中古車抵銷換車效應、國內市場有限的情況下,皆表示2008年將經營重心放在拓展國外市場,訂下成長2成以上的目標;而三陽公司亦投資VMEP機車場,搶攻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市場,挑戰2008年外銷機車30萬輛。

有鑑於機車整車及零組件外銷之實績逐漸成長,業者對於因應國際化競爭之需求亦日益增加,經濟部工業局特別於「汽機車工業技術輔導推廣計畫」中投入相關資源,協助業者提升其生產、管理技術,積極研發高值化產品。例如,透過供應鏈總體競爭力強化輔導措施,有效提升產品良率與品質穩定性,並以具競爭力之產品價格切入國際市場。目前,包括台灣山葉機車公司及其主要供應商均積極透過全面生產管理(TPM)活動追求生?系統效率極限化,並於生?系統運行全過程中防止各類不良、災害、浪費等損耗。

儘管面對大陸、東南亞等國家低價產品之競爭,台灣機車業者在安全、品質及信賴度等項目仍具有領先地位。展望未來,業者應積極掌握市場需求,提升產品功能性及發展新車型,以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另由於產品生命週期逐步縮短,整體供應鏈從研發、生產、行銷與服務反應速度更需達到彈性化與效率化。除透過業者持續之努力外,工業局也將積極扮演資源整合與輔導的角色,協助建構高質化與國際化的台灣機車產業社群,讓台灣機車在國際市場開創佳績!


參考資料:
1.2007汽、機、自行車產業年鑑,2007工研院產經中心。
2.2007年全年度機車外銷及OEM代工回銷金額實績統計表,2008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
3.工業總會服務網【我國機車產業回顧與展望 王建彬】

承辦單位: 工業局金屬機電組(室)
聯 絡 人: 吳端萍
聯絡電話: 27541255分機2632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