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22)

瀏覽次數:99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技術發展藍圖研析團隊 發表於 2025年10月1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前瞻技術脈動:光子與量子技術(202522)
 
量子準粒子可以使未來的量子電腦更加可靠
布朗大學的物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全新的亞原子現象,稱為「分數激子」,並證實了先前理論預測的獨特量子特性。這些分數激子由相反電荷的部分組成,彼此吸引並形成一種準粒子,具有獨特的量子統計。研究團隊利用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在低溫和強磁場條件下觀察到電子和孔(帶正電的粒子)分裂成對應的分數電荷,從而形成分數激子。此發現開辟了探索和操控新型量子物理現象的領域,對量子電腦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來源:Quantum quasiparticle could make future quantum computers more reliable. NSF, 2025/4/8


全球首款混合晶片結合電子、光子與量子技術
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西北大學組成的跨校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全球首款結合電子、光子與量子功能的混合晶片,成果刊登於《Nature Electronics》。團隊於標準45奈米CMOS製程平台上,整合矽光微環共振器、光電二極體、微型加熱器與控制電路,面臨微環對製程變異與溫度波動高度敏感的技術挑戰,導致共振頻率漂移與量子光源穩定性不足。為解決此問題,研究人員建構即時光電偵測與熱控回饋系統,可動態調整晶片內共振條件,實現12組量子光源同步穩定運作。此創新技術具備量產潛力,未來可應用於量子通訊、精密感測與量子電腦相關領域。
參考來源:World’s First Hybrid Chip Combines Electronics, Photonics, and Quantum Power. ScienceDaily, 2025/7/18


全光晶片有望實現光速通訊
由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款單晶矽全光可編程訊號處理晶片。該研究針對傳統光電轉換速度受限,以及全光處理中非線性效應不足、光損耗高等關鍵技術瓶頸,提出創新解方。團隊運用單晶矽光子平台,整合超低損耗波導、高品質因子(Q值)微共振器與PIN結構,實現光訊號的動態濾波、邏輯運算與訊號再生功能。此晶片具備高度整合與可擴展性,未來可廣泛應用於高速光通訊、人工智慧運算與智慧感測等領域,為下一世代光電整合技術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來源:Breaking the Bottleneck: All-Optical Chip Could Unlock Light-Speed Communication. ScienceDaily, 2025/7/9


良好的振動:科學家利用成像技術將熱量視覺化
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團隊透過電子ptychography技術,成功首度直接觀察到存在於扭轉雙層二維材料(如WSe2)中的幻聲子(phasons),這是一種與熱振動相關的特殊聲子模式。此技術突破顯微儀器解析極限,實現皮米級(picometer-scale)解析度,能精確顯示原子因熱而產生的微小移動(約 0.05 Å),使研究人員得以「看見熱本身」。該研究提供首個實證,證明幻聲子確實存在於莫爾(Moiré)結構中,這些扭轉層狀二維材料具有不匹配晶格,導致特有的低頻振動模式。研究結果不僅為熱傳導機制提供新視角,也可能應用於開發原子尺度熱管理材料與新型電子元件。例如未來可藉此辨識影響散熱效率的原子缺陷,優化導熱性能。該成果發表於《Science》期刊,為振動物理與二維材料研究開啟全新視野,預示顯微技術對未來奈米電子學與量子材料工程的革命性影響。(1050字;圖1)
參考來源:Good vibrations: Scientists use imaging technology to visualize heat. TechXplore, 2025/7/26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