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25年量子的十大突破和里程碑

瀏覽次數:150|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發表於 2025年11月17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2025年量子的十大突破和里程碑

以下列舉了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和里程碑的 10 個領域。

1.量子AI的出現
2025年11月5日,Quantinuum宣布其新型量子電腦Helios正式上市,其可以像傳統電腦一樣進行編程,並使用輝達CUDA-Q等產業工具。且軟銀和摩根大通等早期測試者已經進行了「具有商業價值的研究」。
此外,Quantinuum也與輝達合作,透過NVQLink加速量子運算與生成式AI的融合。


2.創紀錄的投資額
根據SpinQ的研究,量子運算公司在2025年前九個月共籌集了37.7億美元的股權融資,幾乎是2024年全年13億美元的三倍。
此外,還有一些上市的量子運算公司,其中最主要的包括Rigetti、IonQ、Quantum Computing和D-Wave,它們的股價在過去一年上漲了超過3000%。


3.正在拓展商業價值
就如同Quantinuum發現其商業價值一樣,其他量子電腦也正展現其商業價值。2025年3月,工程公司Ansys利用IonQ的量子電腦,將醫療設備中流體交互作用的分析速度提高了12%,遠超過傳統電腦。9月,匯豐銀行宣布,他們利用IBM的Heron量子電腦,將債券交易預測的準確率提高了34%,遠超傳統電腦。

4.量子糾錯技術取得實際應用里程碑
近幾年來,研究人員開始尋找解決量子運算錯誤的方法,包括降低單一量子位元的出錯機率以及改進糾錯機制。今年,糾錯技術的進展可謂如海嘯般席捲而來。

2025年宣布糾錯技術進展的公司包括 QuEra、Alice & Bob、微軟、谷歌、IBM、Quantinuum、IonQ、Nord Quantique、Infleqtion 和 Rigetti 等。


5.更多公司加入「量子優勢」俱樂部
今年,多家公司加入了「量子優勢」俱樂部。2025年3月,D-Wave宣布,他們實現了世界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實際應用中實現量子運算霸權」。在中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科學家在8月報告稱,他們的九章4.0光子量子電腦實現了量子優勢。

10月份,IonQ公司宣布,其量子電腦已在藥物發現和工程應用領域實現了量子優勢。同樣在10月份,谷歌宣布,他們成功運行了一項可驗證的測試,結果顯示其量子電腦的速度比世界上最快的經典超級電腦快13000倍。


6.尺寸和量子位元類型方面的新硬體突破
今年,許多公司宣布了硬體的突破,包括微軟的新型Majorana 1晶片和亞馬遜的新型Ocelot晶片。但就量子位元數量而言,最重大的公告無疑是加州理工學院打破紀錄的6100量子位元陣列。

7.量子與傳統混合電腦風靡一時
IBM 並非唯一一家將量子電腦與傳統電腦結合以增強效能的公司。

輝達也大力投入其中。2025年十月底,該公司宣布了一種開放系統架構,用於將GPU與量子處理器耦合,以建立量子超級電腦。這個名為NVQLink的新平台也整合了輝達的CUDA-Q量子軟體平台。


8.量子位元類型激增
DARPA的量子基準測試計畫公司名單中,有兩家公司擁有中性原子量子位元(Atom Computing和Quera),四家公司擁有矽自旋量子位元(Diraq、Photonic、Quantum Motion和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兩家公司擁有超導量子位元(IBM和Nord Quantique),兩家公司擁有離子阱量子位元(IonQ和Quantinuum),以及一家公司擁有光子量子位元(Xanadu)。

9.後量子密碼學成為企業優先事項
5 月,谷歌的研究人員將糾錯和量子運算的最新進展與更有效率的演算法相結合,使破解RSA加密的難度降低了20倍。這意味著企業可能需要比原計劃更短的時間來遷移到新的量子安全加密演算法。這使得企業正在考慮後量子密碼學,並成為優先項目。

10.超導量子電路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位科學家因其在超導量子電路方面的工作而榮獲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芝加哥大學表示,超導電路是當今許多最先進的量子電腦(包括谷歌和IBM開發的電腦)以及量子感測器的基礎技術。超導量子電路為量子電腦領域突破性的一年畫下圓滿的句號。(1662字;圖1)


參考資料:
Top quantum breakthroughs of 2025. Network World, 2025/11/13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