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搶搭友達順風車?Vizio在ITC控告LG侵權

瀏覽次數:92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Philip C.F. Wen 發表於 2010年7月2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美國液晶電視品牌大廠Vizio在2010 年7月16日,再次指控南韓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 Inc)及其子公司侵犯了平面顯示電視(Flat Panel Digital Televisions)專利權,並且提高層次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ITC 337調查。

根據投訴,本案Vizio 提出七項系爭專利:US5,511,096、US5,621,761、US5,703,887、US5,745,522、US5,511,082、 US5,396,518及US5,233,629。所有系爭專利涉及數位電視解碼和解調信號傳輸電纜電視傳輸系統與電視接收器。

Vizio 公司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針對LG侵權產品發布永久禁制令和禁止令。

在去年2009年6月5日,Vizio先於馬利蘭州聯邦地院向樂金電子提出侵權訴訟,這官司仍在纏訟中。而本次案件七項專利也相同出現於2009年6月5日Vizio向樂金電子提出侵權控告時所包含的爭議專利。

如今,Vizio將戰火提高至ITC訴求,意味著雙方仍無和解跡象,似乎Vizio較佔上方。如今 Vizio 以這些專利來控告樂金,宣示意味較濃厚,一旦VIZIO 贏得對於樂金的官司,一方面也代表Vizio對於這些專利的合法性,這樣船井控告Vizio 的正當性也會遭到質疑了。

今年(2010) 5月2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出判決(337-TA-617),船井與瑞軒、旗下北美平面電視品牌Vizio及蘇州樂軒(Suzhou Raken) ,雙方達成授權和解(Settlement and Licensing Agreements),並撤銷禁止Vizio將特定產品進口至美國銷售的命令。船井(Funai)控告瑞軒(AmTran)雙方達成授權和解。

今年(2010) 4月30日,台灣的面板大廠友達與樂金纏訟多時的侵權官司結果揭曉,不僅是樂金控告友達的侵權案皆不成立,甚至友達反告樂金的侵權官司都判決為友達獲勝,友達的全面勝利也為台灣的面板產業注入一股強心針,宣示台灣的技術水準不輸給南韓的面板廠。

Vizio和樂金與友達和樂金,這兩者官司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友達是以面板廠的姿態來控告樂金電子,鎖定的目標在於兩者共同擁有的代工夥伴,而Vizio 也是其中之一;然而Vizio與樂金的競爭關係更是比友達與樂金來的更為複雜,一則Vizio 有許多的面板採用樂金,而液晶電視組裝部分亦有採用樂金的解決方案。

但在檯面上,由於樂金有發展自有品牌,所以算是Vizio 的一個重要的競爭對手,侵權官司一方面係品牌戰爭的商業手段外,另一方面則是代工客戶對於代工廠的一種宣示。在今年7月6號時,鴻海(新奇美)也對於期代工客戶索尼提出侵權訴訟,由此可知面板產業以及液晶電視產業的競爭激烈及複雜性。(821字;表1)

 

表一、VIZIO 與樂金電子的侵權官司

訟案名稱

Vizio , Inc v. LG Electronics Inc、LG Electronics USA Inc

Vizio , Inc v. LG Electronics Inc、LG Electronics USA Inc

提告日期

2009年6月5日

2010年7月16日

原告

Vizio , Inc

Vizio , Inc

被告

  • LG Electronics Inc
  • LG Electronics USA Inc
  • LG Electronics Inc
  • LG Electronics USA Inc

案號

1:09-cv-01481

337-TA-

訴訟法院

the District of Maryland

US ITC

訴訟屬性

Intellectual Property - Pat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 Patent

系爭專利

US5,511,096;US5,703,887;

US5,745,522;US5,511,082;

US5,396,518;US5,233,629

US5,511,096;US5,621,761;

US5,703,887;US5,745,522;

US5,511,082;US5,396,518;

US5,233,629

爭議產品

液晶電視

液晶電視

訴狀下載

Source: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2010/07。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