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是產業成長最重要之原動力,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為加速推動深層海水產業鏈的形成,將積極投入深層海水資源科技發展與產業應用技術研發,以提供跨部會推動小組在深層海水產業之跨領域技術支援與持續性產業技術輔導。
依據行政院95年1月23日核定之「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實施計畫」,由經濟部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設立「深層海水資源科技發展研究中心」,直接辦理推動深層海水資源利用及產業發展上游技術研發,以求發揮速效與綜效。該研究中心已於本年6月由水利署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正式合作設立。
水利署表示:該中心將以「資源開發政策推動」、「資源科技技術研發」及「資源開發技術服務與產業技術輔導」等三大主軸為主要任務規劃,且各年度執行研究項目將依據產業發展現況進行調整;希望在該中心的技術研發及產業輔導下,與民間合力創造優良之投資環境,讓具備台灣特色的深層海水產業逐漸成長茁壯。
依水利署最新資料,目前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地方政府及民間單位之開發案進度大致如下:
1、宜蘭縣已完成「南澳海洋深層水利用可行性先期規劃」,計畫於南澳外海抽取深層海水及園區開發。並將於95年度辦理園區設置及BOT規劃工作,目前已向經濟部水利署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爭取到補助經費,將積極辦理海域環境基本資料補充調查、土地編定變更及BOT招商等工作。
2、花蓮縣是台灣深層海水產業發展較快速之縣市,採民間業者自行開發而縣政府推廣輔助的方式辦理,目前較為積極的業界包括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世易股份有限公司及光隆育樂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積極開發中,其中台灣肥料公司之「海洋深層水開發計畫」,將於今年(95)年7-8月將汲水上岸,每日汲水量為2400~2600噸,該開發計畫第一階段以產業園區開發為主,將包含取水工程、水處理工程、包裝飲用水等產業,將於本年12月生產「包裝飲用水」;另外世易公司今年5月成功佈放生產級的深層海水汲水管,水深約達428公尺,設計汲水量每天可達13,000噸,為台灣目前汲水量最大之深層海水管線。該園區第一階段開發工程主要是為供應國內飲料市場所需之深層海水,並預計於今年上市;光隆公司部分目前已有2支汲水管,汲水量為2000噸,目前主要為水產養殖用途,未來將再增加4支汲水管,可望增加汲水量至10000噸。
3、台東縣部分,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將於98年度前完成設置「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台東支庫」,計畫抽取深層海水於養殖及精緻農業之應用試驗及研究,已自95年度起編列2,000萬元工程規劃費辦理深層海水抽取工程及相關試驗。而台東縣政府辦理「深層海水觀光遊憩重大設施及附屬事業」與「深層海水重大工業設施及附屬事業」等兩件BOT案,目前仍依程序辦理審查作業。
水利署發言人:吳副署長約西
辦公室電話:(04)22501109 行動電話:0932-187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