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技對製藥產業的改變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Pai 發表於 2015年3月18日
                            
                         
                     
                
            
         
        
            
            | 歷經30年這類蛋白質藥新產品經過相當的艱辛的研發到產品,早期,禮來的糖尿病藥Humalin及Amgen治療貧血的EPO成果輝煌,如今專利皆過期了,目前進入生技仿製藥(Biosimilar)的競爭。 | 
表一、2014年世界醫藥產業的前十名藥品,名單如下表
  
    | 藥名 | 適應症 | 公司 | 美國上市日期 | 2014年銷售額(百萬美元) | 健保價(台幣) | 
  
    | Humira | 自身免疫疾病 | Abbie | 2002.2.19 | 12543 | 15433/40mg | 
  
    | Sovaldi | c型肝炎 | Gilead |  | 10283 |  | 
  
    | Remicade | 自身免疫疾病 | Johnson/merck | 1998.8.24 | 9240 |  | 
  
    | Enbrel | 自身免疫疾病 | Amgen/Pfizer |  | 8538 | 7371 | 
  
    | Lantus | 糖尿病 | Sonofi |  | 8433 |  | 
  
    | Rituxan | 白血病/淋巴瘤 | Roche | 1997.11.20 | 7550 |  | 
  
    | Avastin | 癌症 | Roche | 2004.2.26 | 7021 | 9,125 | 
  
    | Advair | 哮喘/慢性肺阻塞 | GSK |  | 6971 |  | 
  
    | Herceptin | HER2陽性乳腺癌 | Roche | 1998.8.24 | 6866 | 60,140 | 
  
    | Januvia | 糖尿病 | Merck |  | 6002 |  | 
  
    | 合計 |  |  |  | 83447 |  | 
 由上表得知其中有7個為蛋白質藥物(包含單株抗體及蛋白質藥),這是在2014年以前市場從未出現的現象。自從有藥物以來,一直就是小分子藥物的天下,如Aspirin到Viagra,直至1980年代生物科技突破發展後,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胰島素血液生成因子(EPO)和單株抗體製造技術(如Muromonab-CD3,Abciximab)後,開啟大分子藥物的另一境界。如今,生技藥品已開發結果,同時也改變製藥工業的歷史。
但是不可否認,生技藥品到2014年已達相當輝煌成果。這些生技藥之市場值為何如何高?主要是單價高(詳見附表圖的健保價即可得知),因此,雖然量比不上小分子的藥物,但因單價高而總值變很大。背後的原因,當然是專利及製程品管特性與傳統的小分子的藥物製造不同之故。
在過去十年,上市的生技藥品的市場年年上升之成果,因此生技製藥連大廠都相繼投入,因此不但新藥開發非常熱門,生物仿製藥也相繼上市。
生技製藥未來仍是新藥開發是主要的趨勢,至於最近生技製藥的發展更是從大分子的層次,進展到細胞治療,最近發展的如CAR-T(治療白血病)和Immuno check-Point Immunocell therapy(如PD-1,PD-L1抑制劑藥物),對癌症有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從治療黑色瘤到目前對肺癌有效。既能治療白血病,也能對CAR-T難治的腦膠質瘤亦有效。
細胞免疫治療是另一類生技製藥的突破,目前有許多創新的小藥廠都有產品,促使大廠紛紛合作開發或自行投入開發,這是生物技術對製藥工業的另一波影響,在可預見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產值。(760字)
圖一、生物科技將對製藥產業產生改變

本網站相關連結:
- 生技製藥CRO所扮演之角色
- 三星瞄準製藥業投資20億美元
- 滅癌細胞治療法(CAR-T細胞療法)發展進展
- 癌症治療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 生技產業蓄勢待發,營業額大幅成長
            
            
                
                
                        
                    
                
            
         
         
        
       
        --------------------------------------------------------------------------------------------------------------------------------------------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