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的新關稅壓力,正改變全球科技產業的供應鏈:新適者生存的AI年代
科技產業資訊室 - 友子 發表於 2025年8月11日
圖、川普總統的新關稅壓力,正改變全球科技產業的供應鏈:新適者生存的AI年代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計劃對進口半導體、晶片和消費性電子徵收100%的關稅,同時承諾豁免將生產轉移回美國的公司,此舉引發全球貿易夥伴和企業紛紛尋求應對這一威脅的答案。
蘋果承諾向美國製造業額外投資1,000億美元,使其國內投資總額達到6,000億美元。其他半導體巨頭也紛紛擴大在美國的業務。台積電2025年3月將投資金額擴大至1,650億美元,其中包括亞利桑那州的多家工廠。
三星承諾投資370億美元在德州建立晶片製造工廠,而SK海力士則投資38.7億美元在印第安納州建立先進封裝廠。 格羅方德宣布斥資160億美元,用於擴大美國國內晶片和封裝工廠的規模。
輝達承諾斥資高達5,000億美元,在美國建造其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預計晶片生產將透過與台積電工廠相關的合作夥伴進行。
雖然川普說了只要在美國投資設廠就可以免關稅,但是Futurum集團指出,現在判斷關稅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還為時過早。最終規則可能仍在起草中,目前技術細節遠未明朗。
伯恩斯坦公司強調了關稅範圍的複雜性,並指出大多數進入美國的半導體都嵌入在智慧型手機、PC和汽車等消費品中。關於關稅是否僅適用於原始半導體,還是擴展到包含晶片的成品,仍然存在疑問。
產業觀察家質疑,美國製造業公司必須證明多少投資才能避免關稅,以及像高通這樣透過海外代工廠生產的設計公司,是否會因其代工合作夥伴在美國的投資而有資格獲得豁免。
半導體產業錯綜複雜的全球供應鏈帶來了額外的實施挑戰。半導體透過在AI、汽車和消費性電子應用領域的作用,每年為全球7兆美元的經濟活動提供支援。其供應鏈的複雜性,在前十年的全球化趨勢下,分工的非常細微,所以最終美國的232條款到底要進行相關關稅如何釐清這些專業分工的供應鏈,變得相當困難。這也是不到最後關頭,許多廠商都不能百分之百確認,該國家的不同科技產業要如何被課稅的原因。
科技產業的布局是不會等待的。即使美國現在仍沒有正式的政策出台,企業仍必須構思下一步的投資,他國政府也必須尋求B計畫的行動方案,所以晶片供應鏈一定會從本次開始進行轉型,無論是要到美國投資,或者是另尋到其他市場的商機,這都是不可避免之路。因為從川普公布232條款(即使之後調整)之後,企業供應鏈面臨新的市場和競爭格局,廠商唯有適應並找到出路,才能在接下來的AI時代,存活下來啊!(946字;圖1)
參考資料:
Trump’s Chip Ultimatum: Invest in US Manufacturing or Face ‘A Very Large Tariff’. Tech Republic, 2025/08/07
Trump Eyes 100% Chips Tariff, Exempting Firms That Invest in US. Bloomberg, 2025/08/07
相關文章:
1. 美歐達成貿易協議,改採15%普遍關稅與巨額能源投資承諾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