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試點成功率僅5%,一旦AI未來一年仍不能兌現承諾,經濟將被拖累
科技產業資訊室 - 茋郁 發表於 2025年8月25日

圖、AI試點成功率僅5%,一旦AI未來一年仍不能兌現承諾,經濟將被拖累
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NANDA計畫發布的新報告,美國公司已在生成式AI計畫上投資了350億至400億美元,但大多數計畫仍停留在試點階段。即使如今AI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未來幾年AI的應用、研究和威力也將持續成長,這造就了無數的AI平台研究方法,但生成式AI試點計畫的成功率僅只有5%,也就是說,大多數專案成效甚微或毫無成效。
這項研究基於對150位領導者的訪談、對350名員工的調查以及對300個公共AI部署的分析,揭示了成功案例與停滯專案之間的明顯差距。
麻省理工學院NANDA計畫描繪出,會獲得這項結果的背後原因。他們表示,年輕的新創公司在生成式AI方面表現出色,是因為它們專注。例如:由19或20歲年輕人領導的新創公司,一年的收入就從零躍升至 2000 萬美元。這是因為他們抓住了痛點,執行得當,並與使用其工具的公司進行了明智的合作。
但對於其他失敗的95%的公司而言,生成式AI的實施都存在不足。核心問題並非AI模型的品質,而是工具和組織之間的學習差距。儘管高階主管經常將其歸咎於監管或模型性能,但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企業整合存在缺陷。其解釋說,像ChatGPT這樣的通用工具因其靈活性而對個人用戶來說非常出色,但由於它們無法從工作流程中學習或適應工作流程,因此在企業應用中會停滯不前。
數據也揭示了資源配置的錯置。超過一半的生成式AI預算都用於銷售和行銷工具,但麻省理工學院發現,後台自動化的投資回報率最高,例如:消除了業務流程外包、削減了外部代理成本並簡化了營運。所以這表示,生成式AI工具用錯了重點。
基本上,從專業供應商購買AI工具並建立合作關係,讓AI試點的成功率約為67%,然而內部建置的成功率僅為三分之一。這項發現在金融服務和其他高度監管的產業尤其重要。尤其研究發現許多公司在2025年建立自己的專有生成式AI系統,在獨立運作時卻遭遇失敗。
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強調了企業內部擴展AI的障礙,並強調了IT服務/基礎設施供應商在緩解瓶頸和實現採用AI帶來可觀投資回報方面的關鍵作用。
其他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賦能前線經理(而不僅僅是中央AI實驗室)來推動應用,以及選擇能夠深度整合並隨時間推移而調整的工具。
該報告還強調了「影子AI(shadow AI)」(例如:ChatGPT 等未經批准的AI工具)的廣泛使用,以及衡量AI對生產力和利潤影響的持續挑戰。
展望未來,如果AI不能兌現其所有宏偉的承諾,它可能會拖累經濟,這大概是這份報告帶來的警示吧!(1028字;圖1)
參考資料:
MIT report: 95% of generative AI pilots at companies are failing. Fortune. 2025/08/18
Generative AI pilots reporting 95% failure, finds MIT study; Author explains the ‘learning gap’. Financial Express. 2025/08/19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