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內建 Zigbee晶片裝置市場 將在 2006 年呈現爆發性成長

瀏覽次數:685|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Carlos 發表於 2004年8月30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根據 ABI Research 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內建 Zigbee 裝置將從 2005 的 90 多萬台,成長至 2006 年的 8 千多萬台,如此的爆發性成長的確出了所有市場的意料.

圖一 內建 Zigbee晶片裝置出貨量預估 2005-2006年 (單位: 100萬)

Source: ABI Research , 2004 年 8 月

 

Zigbee 、藍芽、 UWB 與 802.11x 之應用市場定位

a
Zigbee
Bluetooth
UWB
802.11x

VoIP

*

*

Messaging

*

Data Networking

*

*

Home automation & sensing

*

*

Media & entertainment

*

*

Toys & games

*

*

*

*

Networked Appliances

*

Cellular phone & PDA

*

*

*

*

Remote Control

*

*

Meter reading

*

Biomedical

*

資料來源: Gartner , 2004 年

 

Gartner 認為 Zigbee 的市場定位其實非常明確,是針對家庭、產業和辦公自動化以及消費電子應用而來,其耗電量與成本都比藍芽居優勢,雖然資料傳輸上限只有 250Kbps ,不過,目標市場不需要太多的頻寬,因此另外一家市場研究公司 Future Horizons 認為, Zigbee 是未來值得期待與開發的無線技術,甚至有可能取代藍芽的部分市場.

Zigbee 的優勢在於市場定位明確.其以低成本且低耗電量為訴求,使得 Zigbee 應用產品的電池能夠維持 6 個月甚至數年之久.這樣的市場定位對於藍芽以及 UWB 來說,都是難以達到的境界.

此外, ABI Research 認為,雖然 Zigbee 傳輸距離最遠只能達 100 公尺(通常不能到達),但是內建 Zigbee 裝置與裝置之間卻能形成所謂的蜘蛛網狀,而且可支援到 6 萬 4 千個節點,這樣的優勢也是藍芽難以達到的目標.

現在 IEEE 802.15 工作小組,分別將藍芽放入 802.15.1 ,而 UWB 放入 802.15.3a , Zigbee 放入 802.15.4 工作小組之內.因此,對於 Zigbee 來說,標準化將不成問題, ABI Research 甚至預估近期之內 Zigbee 將會成為 802.15.4b 的標準.

在市場方面,根據 Future Horizons 估計, Zigbee 晶片從 2004 年開始將以平均價格 3.2 美元上市,因此相信其會往醫療、環保、工業與家庭自動化等方面切入,例如取代心電圖的無線感應器、蒐集空氣品質的無線檢測裝置、物料管理與追蹤的無線裝置、以及瓦斯與水電抄表的無線感應裝置等,並期望站穩住一定市場量之後,再往鍵盤、滑鼠等應用市場前進.另外一個研究機構, Gartner 也預估 Zigbee 在 2007 年單位出貨量將可能超越藍芽,其中可能包括滑鼠與鍵盤等產品.

短距離傳輸無線技術之間的競合將於近幾年之內,呈現白熱化的階段, Zigbee 是否真的能夠成為 ABI Research 口中的爆發性成長的無線技術,也成為業界對於新商機的另一種期待.

ZigBee聯盟

ZigBee聯盟成立於2001年8月,2002年下半年,英國Invensys公司、日本三菱電氣公司、美國摩托羅拉公司以及荷蘭飛利浦半導體公司四大巨頭共同宣佈,它們將加盟「ZigBee聯盟」,以研發名為「ZigBee」的下一代無線通信標準。到目前為止,除了Invensys、三菱電子、摩托羅拉和飛利浦等國際知名的大公司外,該聯盟大約已有27家成員企業,並在迅速發展壯大。Zigbee聯盟負責制定網絡層以上協議。

ZigBee的晶片和產品有望在今年(2004)面市,每個Zigbee通信模塊的成本將有望控制在1.5美元到2.5美元之間。分析家認為,到2006年,ZigBee設備將會達到每年4億台的市場規模。預計4~5年內,每個家庭將會安裝大約50個ZigBee設備,最終達150個ZigBee設備6~7年內佔據家庭自動化市場的三分之二。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