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將量子安全通訊延伸至南半球,連接北京與南非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3月20日
圖、中國首次將量子安全通訊延伸至南半球,連接北京與南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印娟(Juan Yin)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人大年度會議上宣布,中國首次成功將超安全的量子通訊技術延伸至南半球,建立了連接北京與南非、跨越12,800公里的量子密鑰分配(QKD)系統。這項技術顯示著中國在建立防止駭客攻擊的洲際通訊網路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該技術將可應用於金融、國防及其他敏感領域。
印娟表示,此次實驗是「首次在南半球實施此類安全量子密鑰分配」,這得益於中國的量子通訊衛星技術支持。此項技術突破實現了「低成本量子微奈米衛星與移動地面站之間的即時安全通訊」,相關研究論文預計於三月中旬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量子通訊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資訊安全傳輸。其中一種技術是量子密鑰分配,這種密碼學協議依靠在通訊雙方之間生成和分發共享密鑰來確保通訊安全。如果有未授權方試圖截取傳輸,量子密鑰的量子狀態會被干擾,從而提醒使用者存在安全漏洞。
中國被認為是全球量子密鑰分配技術發展的領導者之一。早在2017年,中國科學家就利用「墨子」量子衛星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建立了一個安全的「量子通訊」,並實現了跨越7,600公里的圖像傳輸。此次技術突破進一步擴展了這種能力。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中,量子通訊被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目前,中國已利用「墨子」衛星在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建立安全通訊連接,並計劃在金磚國家(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之間建立類似網路。
知名物理學家、「墨子」衛星首席設計師潘建偉被譽為「量子之父」,他表示中國的長期目標是在2027年前完成量子衛星星座建設,並啟動全球量子通訊服務。印娟認為,量子資訊技術競爭「本質上是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較量」。
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印娟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加強基礎研究投入、促進從基礎到應用研究的發展鏈、優化人才培養和吸引政策,以培養更多量子資訊技術專家並吸引國際頂尖科學家來華。
印娟強調,科學技術「仍然是全球性事務」,中國應促進量子技術方面的高水準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制定國際量子標準將有助於中國在未來全球量子通訊網路中掌握「話語權」。
中國計劃利用其量子衛星在BRICS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建立安全通訊,其中包括南非。這與中國擴大在全球科技領域影響力的戰略相符,特別是在量子資訊科學等前沿領域。
雖然量子通訊為保護敏感資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性,但要將量子密鑰分配技術大規模應用於廣泛場景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成本、衛星覆蓋範圍以及與現有通訊基礎設施的整合等問題。
隨著中國持續在量子通訊領域取得突破,雖然這項技術有望在未來徹底改變全球安全通訊的格局,為金融交易、國防通訊以及其他需要極高安全等級的資訊交換提供前所未有的保障。但中國在此領域的領先地位,將有可能在未來全球科技競爭中帶來隱憂,尤其是美中科技戰的態勢,將變得更加劇烈。(1128字;圖1)
參考資料:
China Establishes Quantum-Secure Communication Links With South Africa. The Quantum Insider. 2025/03/14.
China creates hacker-proof quantum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link with South Africa.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5/03/13.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