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核能發電創紀錄,大幅削減煤與液化天然氣進口依賴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3月27日
圖、南韓核能發電創紀錄,大幅削減煤與液化天然氣進口依賴
南韓近期以創紀錄的核能發電量成功降低對煤炭與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的依賴,2025年第一季進口量降至近八年新低。這不僅有助於降低能源成本與碳排放,也為全球高耗能國家提供了一條可行的能源轉型路徑。
自2024年9月以來,南韓的核電廠所產生的電力已連續超越燃煤與燃氣電廠,加速推動化石燃料使用量的下滑。根據2025年首季資料顯示,南韓煤與LNG進口總量較去年同期大減20%,凸顯本土核能供給能力的強化成效。
2025年1月,南韓核能發電總量達17.9 TWh,年增達20%,佔全國電力比重接近35%。這波成長與政府持續提升現有核電效率及新機組如新韓蔚2號(Shin Hanul-2)的上線密切相關,推升核能在整體電網中的角色。
根據研究機構Ember的數據,2019年至2024年間,南韓核能發電總量由146 TWh增至189 TWh,成長幅度高達29%。在同一期間,燃煤電力反而下滑26%,而總電力供應仍整體上升6%,顯示核電成為壓制高污染能源的關鍵解方。
雖然天然氣發電於2019至2024年間成長17%,2024年也首度超越燃煤發電,但核電在同年卻首次全面超越兩者,正式躍升為南韓的主力電力來源,進一步鞏固其在能源結構中的核心地位。
根據南韓《2024~2038年電力供應基本計畫》,南韓將大幅降低LNG與煤炭在電力結構的比重,2038年分別降至11.1%與10.3%;同時核能占比將升至35.6%,並持續擴增再生能源與氫能利用。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政府將12座至2038年前到期的老舊燃煤電廠轉型為氫能發電機組,使氫與氨在電力佔比從2024年的2.4%成長至2038年的5.5%,展現能源多元化與潔淨化決心。
南韓預計2035年啟動首座SMR小型模組核反應爐,容量為0.7GW,為亞洲少數將SMR納入國家電力規劃的國家之一,預示未來核能技術將進一步朝向靈活、分散與模組化發展。
目前南韓仍有四座新核電機組正在建設中,顯示出韓國政府將持續推升核能發電比重,力圖打造更穩定且自足的電力系統。
進口面方面,根據Kpler追蹤數據,2025年第一季南韓動力煤進口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3%,僅為1,400萬公噸,創下八年來最低紀錄;LNG進口量則為1,060萬公噸,年減近200萬公噸,為該季歷史新低。
這樣的結構性變化對亞洲區域能源市場可能產生廣泛影響。若南韓能持續維持高核電產出,勢將進一步改寫亞洲(東亞)區域的燃料進口版圖,也讓其他新興核電國家如印度、越南觀察到轉型潛力。
南韓的經驗顯示,在政策支持與資金到位情況下,透過提升核電效率與新建機組運轉,確實能在中期內擺脫對外部能源的依賴,進而建構更清潔且具韌性的電力系統,並在碳中和戰略中發揮不可取代的角色。
未來,隨著再生能源仍需解決間歇性與儲能等挑戰,核能或將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穩定基載電力的重要角色。南韓的案例提供各國參考:能源轉型不僅關乎環保,也涉及國家戰略層級的能源自主與安全。(1062字;圖1)
參考資料:
South Korea to sharply reduce LNG's share in power mix by 2038, boost nuclear role. S&P Global. 2024/05/31.
Nuclear growth helps South Korea cut back on coal and LNG imports. Reuters. 2025/03/26.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