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半導體業將面臨危機四伏的經營環境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4月8日
圖、國內半導體業將面臨危機四伏的經營環境
在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各國全面課徵對等關稅的隔天,表示將很快會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同時商務部長即表示美方的戰略是提高國內工廠的生產能力,包含把半導體製造從台灣奪回來,此些談話皆意謂國內半導體業接下來將面臨危機四伏的經營環境,畢竟台灣半導體位處於全球第二大供應商的地位,同時先進製程的高度競爭力也備受美方的覬覦,因而除了關稅以外,美國將會再祭出促成台積電與Intel合資企業、聯電與Global Foundries合併等案子,藉此讓美國可壯大半導體製造工業,不論是先進製程或成熟製程。
若川普總統欲對晶片課徵關稅,名目上因我國輸美的晶片僅佔不到半導體總出口的5%而影響不大,但實質上端看美方認定的標準,至於美國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恐間接使半導體業面臨終端應用市場需求轉弱的局面
若以2024年數據為例,我國半導體業出口至美國的比例不到5%,反而是以中國為重,另外半導體業整體出口的順差為1.84兆元,而對美國順差金額為869億元,等同美國順差佔我國半導體業的比重為4.70%,因而若川普總統欲對晶片課徵關稅,名目上因我國輸美的晶片佔比偏低而影響不大;不過端看美方如何認定晶片的課稅,主要係因晶片不同於終端產品,它擁有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晶片製造需要加工再加工,組裝再組裝,且透過層層的運輸與轉手,故要追蹤晶片製造地來源並加以課稅,實務上有其難度,未來則須留意美方對於晶片是否課徵關稅及如何認定的標準;整體而言,川普總統欲對晶片課徵關稅,擁有轉嫁能力、具中國的海外廠之台灣廠商相對有應對的空間,若無上述條件的台系業者則相對位居弱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恐間接使半導體業面臨終端應用市場需求轉弱的局面,畢竟美國對多個主要貿易夥伴實施高額關稅,預計將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導致消費力道減緩,半導體所面臨的終端產品需求恐出現下滑,尤其是這些受影響地區也是台灣半導體產品的主要進口市場,且與台灣供應鏈關係密切,因而台灣半導體產業也將受到波及,無論供應鏈如何調整,美國的關稅皆恐造成成本的增加,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加劇通膨壓力。
台積電仍舊無法擺脫白宮對於救援Intel的壓力,未來恐將出資成立合資企業,此則是市場認為對於台積電較為不利的情境
美方欲促成台積電與Intel進行合資公司,藉此拉抬Intel於先進製程的競爭力,或是由台積電來管理Intel的晶圓廠,顯然台積電對美加大投資1,000億美元仍無法滿足川普總統的目的,顯然美方額外希望運用台積電的功力嘉持Intel,讓其先進製程能擔負起美國製造的重責大任。事實上,若美方期望台積電全面經營Intel美國半導體工廠,則台積電必須派工程師至Intel的3/2奈米晶圓廠提供專業知識,以確保這些晶圓廠與Intel的後續生產計劃可付諸實行,但美方隨時有變故,畢竟川普政府恐仍期望美國自身有全球領導型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宜審慎行事,盡量避免捲入Intel的經營為上策。
美方亟欲藉由聯電與Global Foundries的合併來擴大對於成熟製程或特殊製程的掌握度,以確保美國在先進製程以外的市場也能有充足的產能與供應鏈
聯電和Global Foundries在成熟製程的市佔率相近,若合併後總市佔率將有所提升,可望來到9.3%,超越Samsung和中芯國際,成為僅次於台積電的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且兩家公司都專注於成熟製程,合併有助於鞏固其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對抗中國廠商日益增長的競爭;然而Global Foundries是美國公司,合併有助於美國掌握更多成熟製程的產能和技術,降低對台灣的依賴,符合美國強化本土半導體供應鏈的目標,況且聯電的營運狀況和獲利能力相對優於持續虧損的Global Foundries,聯電是否願意被併購仍是未知數,甚至同公司文化、管理風格和營運模式的整合可能面臨挑戰。整體來說,聯電與Global Foundries的合併若能實現,將對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產生結構的影響,尤其是在成熟製程領域,不僅改變市場的競爭格局,也牽動著地緣政治和供應鏈安全的考量;然而目前此仍處於傳聞階段,實際進展以及最終結果仍有待觀察,也需要關注後續兩家公司的官方表態以及各國政府的態度。(1567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參考資料:
川普關稅後 再盯上台灣!美商務部長:正試圖把晶片製造業奪回來。經濟日報。2025/04/04。
白宮持續施壓?英特爾、台積電傳初步同意成立晶片製造合資企業。聯合報。2025/04/04。
經長5月赴美 聯電與格芯將簽合併。中國時報。2025/04/04。
川普:很快會對半導體與藥品課關稅。中央社。2025/04/04。
台積電、英特爾傳擬成立合資企業!「協議曝光」白宮力促合作。台視新聞網。2025/04/04。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