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深科技創投創五年新高,AI與生技領跑,政策引導成關鍵推手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佈於 2025年4月8日
圖、韓國深科技創投創五年新高,AI與生技領跑,政策引導成關鍵推手
根據韓國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Ministry of SMEs and Startups)最新公布的報告,2024年韓國國內風險投資對十大深科技領域的總投資金額達到3.6兆韓元(約新台幣870億元),創下近五年來新高。其中生技醫療與人工智慧(AI)領域合計佔比高達近六成,顯示投資者對未來技術的高度期待與積極布局。
在這十大深科技領域中,AI領域投資年增達75%,生技則為17.1%。尤其在AI領域中,軟體開發及供應類別最受青睞,而AI運算元件製造與管理領域的投資年增率更分別達到驚人的290.9%與113.9%。這顯示韓國產業正在快速布局AI生態系。
韓國政府透過「母基金」(fund of funds)與創業支援專案,持續為深科技領域注入資金。去年有722家企業獲得投資,其中有682家透過母基金取得共8.8兆韓元資金,353家企業亦透過專案獲得額外保證與補助。這種政策引導為深科技創業環境創造強大後盾。
在AI領域中,Revelion、Upstage、Liner等企業憑藉其技術與市場潛力獲得大筆資金投入。這些公司多聚焦於生成式AI、醫療影像處理、語言處理及資料管理,反映出AI技術已滲透至醫療、教育、行銷等關鍵產業領域。
生技領域的投資主力企業如ImagoWorks、Daan Biotherapeutics、AmdBio 等,專攻癌症免疫療法、生物製藥及個人化醫療。韓國生技新創快速成長的背後,不僅是全球健康趨勢,更是韓國政府「生技創新生態系計畫」積極引導的成果。
除了AI與生技外,系統半導體與雲端網路領域投資也分別成長59.7%與49.1%。Cupix與Clush等企業透過雲端架構提供數位孿生、建築資訊模擬等服務,進一步帶動智慧城市與遠端協作應用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整體投資大幅增加,但未來移動技術(如電動車、自駕技術)與量子科技投資分別減少16.5%與20.1%。這可能顯示市場對部分技術的短期回報仍存疑慮,投資人轉向更具即時應用價值的領域。
韓國政府透過政策推動與資金補助引導創投方向,例如「AI擴散計畫」與「生技創新育成策略」,使得資金能夠有效集中於具潛力的新創企業。這類模式有助於形成良性循環,擴大新創規模與國際競爭力。
相較於其他市場,韓國創投系統展現出極高的政策協調性與風險分散策略。透過母基金架構,政府可在不直接干預市場的情況下,引導資本流向具潛力的技術領域,這對資源有限的新創而言尤具價值。
韓國的深科技創投方向,與全球市場對AI、生技與半導體的需求趨勢高度吻合,也顯示其政策不僅具有本土支持力,更具國際視野。這對台灣等高度技術依賴型經濟體而言,提供一項可借鏡的策略藍圖。
台灣同樣擁有強大的半導體與AI研發基礎,若能借鏡韓國經驗,建立具有策略性與系統性的創投引導機制,並搭配政策性資金導入,將有助於強化新創競爭力,並加快科技成果商轉速度。
從韓國在深科技創投領域的積極作為,顯示其正快速轉型為具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透過策略性政策引導與資金整合,韓國不僅培育出多家潛力新創,也為全球深科技創投提供範例。未來若能持續擴大國際合作與技術落地應用,其深科技實力將更加穩固,並在全球新創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1159字;圖1)
表、韓國過去5年深度科技領域創投狀況(資料來源:韓國中小企業暨新創事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