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智慧社會:社會數位分身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謝采燁 發佈於 2025年6月30日

圖、走向智慧社會:社會數位分身在城市治理中的應用
科方法已無法有效應對。因此,結合資訊科技與社會科學、模擬技術與公共參與的「社會數位分身(Social Digital Twin)」概念,逐漸成為智慧社會設計中的核心手段。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旗下研究開發戰略中心(CRDS)編製之《研究開發概觀報告:系統與資訊科學技術領域》提到的三項願景中便包含了網路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高度融合,在邁向「虛實融合的高度協調世界」的進程中,「萬物數位化與連結化」扮演核心角色。為了解決社會課題,社會數位分身的應用旨在利用透過物聯網(IoT)等感測技術所取得的實際社會活動數據,進行分析並構築社會模型,進而模擬社會現象,實現「社會模擬器」。為建立「永續社會所需的 ICT 基盤」,將「社會數位分身」與「AI 架構」「智慧網路」「元宇宙社會設計」等並列為國家級研究發展重點。
數位分身是一種用於模擬與預測現實社會行為與政策效果,融合資訊與社會科學的方法。與一般模擬的差別在於,數位分身既是用來進行模擬的技術,其關鍵優勢在於「即時性」與「與現實世界同步」,而模擬泛指以各種方法重現現實中的事件,未必限於數位空間。傳統模擬多以假設情境為基礎,無法與現況連動,數位分身可即時反映現實世界數據,使模擬結果更貼近實際情境,提升預測與決策的準確性與實用性。這種從資訊科學與社會科學跨域合作推進的研究中,採取「從可行處著手」的敏捷式開發方法尤為重要。研究開發概觀報告指出應從現有資料出發,建立初步的社會模型,並持續透過模型構建與模擬結果公開透明模擬與多方回饋進行修正,藉此吸收來自外部觀點的批評與建議,反覆修正、改善。對於資料偏差、倫理與法規問題(ELSI)、少數群體的權益等議題,則需透過人文社會學的視角及多方參與者共同討論與釐清。此類跨域模擬過程應隨時臨機應變,例如遇有疫情等公共緊急情況時,需思考在什麼條件下可放寬隱私保障,社會數位分身可作為預測與決策的依據以支持此類公共價值判斷,更應進一步延伸探討:行政機關應承擔多大責任?市民社會的角色何在?如何對弱勢或少數群體提供足夠保障?在此,數位分身的應用亦可支援政策決策與價值權衡。
數位分身技術可延伸至智慧城市、公民科技等應用場域,作為解決真實社會問題的實驗交流平台持續開展模擬與對話,除提高技術精度,也能提升社會接受度。為促進此研究的社會落地,需建立資助機制、鼓勵地方政府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如地方政府、企業、市民團體)參與,以推動社會課題導向的開放性模擬與實踐。透過這樣社會整合機制的技術,社會數位分身有潛力成為推動智慧城市、公民科技、永續治理的核心支柱,並引導日本邁向一個更加彈性、包容且具韌性的未來社會。(1126字;圖1)
參考資料:
研究開発の俯瞰報告書 システム・情報科学技術分野(2024年)
1.3 今後の展望・方向性
全社会人必修「デジタルツイン」とは?メリットや最新事例を紹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