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活躍老化與健康平權」:咀嚼吞嚥機能重建的創新實踐與未來願景

瀏覽次數:216|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廖雅韻 發佈於 2025年7月18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活躍老化與健康平權」:咀嚼吞嚥機能重建的創新實踐與未來願景
 
台灣在2017年面臨一項獨特且令人關注的現象,即「鼻胃管人生」,由於65歲以上長者的肺炎已成為第三大死因,而鼻胃管灌食的比例高於日本和德國,突顯出台灣長者照護體系的深層問題,包括缺乏整合性照護、大眾對口腔衰弱的認識不足,以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挑戰,更令人憂心的是,台灣的「不健康餘命」高達10%,意味著大量長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不得不承受失能所帶來的痛苦,因此,要根本改變這一現況,必須進行照護模式的徹底轉型,若長壽伴隨著失能,便無法稱為「好命」,真正的目標應該是「健康長命百歲,不失能的長命百歲」。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由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醫療研究團隊提出「活躍老化,推動長照 2.0 之咀嚼吞嚥重建團隊照護模式」計畫,其核心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享美食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將過去鼻胃管灌食的消極治療模式,轉變為全人整合醫療照護模式,重新定義「好好吃飯」的意義,吃東西是生命的根本,然而許多長者因失能無法好好進食,好好吃飯不僅是生理需求,更是一種尊嚴和幸福的象徵,與朋友共餐是重要的溝通模式

2025年的世界幸福報告更指出,台灣人的快樂秘訣在餐桌上,改善長者的進食能力,不僅攸關健康,更關乎生活品質與心理福祉,傳統醫療體系常認為老年人就該吃軟、吃少或吃不下,這種消極的觀念需要被徹底改變。

研究團隊執行計劃策略與創新亮點,包含:
  • 「人才培育與認證體系」,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育機制與永續的專業人力網絡,已培訓至少1萬人以上,成為台灣第一個由官方授權可以給予認證的單位;
  • 「在地化與國際合作」,走遍台灣北、中、南、東、離島,同時將模式推廣到開發中國家,與11家國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 「創新產品與服務開發」,強調在地永續與實用性,開發台灣本土且負擔得起的工具,例如,用吹龍代替昂貴的訓練工具,用紙杯代替昂貴的斜口杯,自2019年起,台灣已有800多樣質地分級的友善食品,並開發出台灣自製的數位化咀嚼吞嚥檢測儀器;
  • 「科技創新應用」,建立了AI智慧平台,推動「高齡科技」驅動長照3.0新時代,透過「魔鏡」技術輔助口腔運動,設計像Uber一樣的智慧數位派案系統,讓民眾能找到受過訓練的照護者,展現了科技與照護結合的無限可能;
  • 「跨領域整合」,成立跨領域學會,涵蓋各行各業,包括牙技師等專業人士走出去服務民眾,打破了傳統醫療體系的界限。

計畫實施後展現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在長照機構中,介入後吸入性肺炎減少了33%,營養提升了20%,照服員的知識提升了87%,透過實地篩檢和教育,許多民眾得以改善口腔狀況,體驗到「健康」和「快樂」,這種堅持體現了「健康平權」的理念,將焦點從被動的治療轉向積極的預防、重建與提升生活品質,它不僅是一個醫療計畫,更是一個社會創新實踐,為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模式,從「鼻胃管人生」到「享美食到生命最後一刻」,這個轉變象徵著台灣在長者照護領域的重大突破。(1153字;圖1)


參考資料:
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114年度學術研討會-健康老化的科學與實踐,國家衛生研究院,2025/07/11


相關文章:
1. 應對高齡化挑戰:「健康臺灣」精神與認知健康的預防與介入策略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