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VEU授權的終結:台韓如何應對中國設廠挑戰?

瀏覽次數:115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劉佩真 發表於 2025年9月9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VEU授權的終結:台韓如何應對中國設廠挑戰?

美國近期無預警地取消對Samsung、SK Hynix、Intel和台積電在中國工廠的經驗證終端用戶(Validated End-User, VEU)授權,此舉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主要是這項授權曾被視為綠色通道,允許這些國際巨頭能自動進口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而無需逐案申請繁瑣的許可。如今這條捷徑已被封堵,所有相關設備的進口都將回歸到「逐案審批」的模式,不僅大幅增加營運的不確定性與時間成本,更被視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圍堵策略的重大升級。整體而言,此項政策轉變不僅影響個別企業,更深遠地牽動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未來走向。

跨國巨頭在中國的營運將面臨挑戰:韓國與台灣兩大記憶體與晶圓廠的影響大不同
美國取消VEU政策對不同企業造成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對南韓兩大記憶體巨頭Samsung、SK Hynix而言,其衝擊最為直接且顯著,主要是SK Hynix在中國無錫和重慶的工廠,分別佔其全球DRAM和NAND產能極高的比重,取消豁免權將嚴重阻礙其在中國的產能擴充與技術升級;同樣Samsung在西安的NAND Flash廠也面臨類似挑戰;也就是韓廠此兩家公司均正進行由成熟節點向下一代製程(如NAND Flash的128→236/286層)轉換,但美國政策限制升級,可能迫使其延緩或取消原定升級計畫;在此情況下,SK Hynix的DRAM和NAND Flash合計約占35~40%的產出,Samsung則占其NAND Falsh產量約30~35%,市場預期這些比例可能會略為下調,轉移至南韓或其他地區。整體而言,由於這兩家公司在中國的記憶體產能舉足輕重,政策的改變將使其在中國的長期營運面臨嚴峻考驗,甚至可能影響全球記憶體市場的穩定供應。

相較之下,對台積電的衝擊則較為有限,主要是其在南京的16奈米廠雖然受到影響,但該廠產能僅佔台積電全球總產能的約3%,對其整體營收與獲利的影響微乎其微,同時台積電已表示會持續與美國政府溝通,努力維持南京廠的營運;於此同時,雖然台積電可能考慮引進部分中國本土工具(如清潔設備、薄膜沉積/蝕刻設備)作為替代,但由於當前尚無中國廠商可以提供達到台積電所需 16奈米商業量產品質的全套設備,尤其是光刻設備仍難以替代,系統整合與驗證成本高,因此未來極有可能逐步收縮南京廠的角色,甚至將訂單轉移給中芯國際或華虹半導體,反而使中國晶圓廠相對受益。但對於台積電來說,最終美國還是其主要經營的市場,畢竟客戶有70%以上集中於美方,故台積電正積極在美國擴充投資,包括高達1,650億美元規模的產能建設,強化美國本地供應鏈布局。

至於Intel,儘管名列受影響名單,但因其已將大連的記憶體業務出售,實際營運受到的影響相對較輕;特別是Intel 正積極與 UMC、聯發科展開合作,也在美國擴建新廠(亞利桑那、俄亥俄州),反映其聚焦美國本土供應鏈的布局,此策略有助於分散地緣風險,並提升自身晶圓代工能力。


美國政策背後的長期戰略意圖:從短期圍堵過渡到長期、全面性的供應鏈重塑
美國選擇在此時機宣布這項政策,除了受到中國9月3日偕同俄羅斯、北韓、印度領袖進行閱兵典禮之外,這項決策是其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去風險化長期戰略的延續與深化。首先,此舉旨在堵住出口管制的漏洞,自2022年實施嚴格的出口管制以來,美國曾給予部分盟友企業臨時豁免權,而此次取消,意味著美國正將「臨時」措施轉為更為嚴格且永久性的政策,以確保先進半導體技術和設備不會流入中國。其次,更是為了施壓盟友企業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畢竟透過限制企業在中國的發展,美國希望鼓勵這些公司將高階製程的產能逐步轉移至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本土,從而降低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並鞏固其在技術競賽中的領先地位。此外,此舉也體現了美國政策的公平性,同時取消對自家企業Intel的豁免,顯示其在執行管制措施上的決心,避免引起不公平競爭的疑慮。

市場與產業鏈的連鎖反應與未來展望:從技術壁壘的建立到全球半導體生態的再平衡
這項政策的宣布不僅引發資本市場的波動,也讓市場對未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性產生擔憂。意謂短期內這將導致受影響的公司在中國的產能擴充受阻,增加營運成本與不確定性。中長期來說,此恐迫使企業重新評估其全球佈局,並加速將部分產能從中國轉移出去。在此同時,卻這也可能促使中國本土的設備廠商得到發展機遇,以填補外國設備受限後留下的市場空白。這場由美國發起的半導體圍堵戰,其後續發展將取決於美國政府對「逐案審批」的執行細節,以及這些跨國企業如何與其政府進行協商。這場博弈不僅是商業上的競爭,更是地緣政治與技術霸權的深度角力,其最終結果將對全球科技產業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1866字;圖1)
 
作者資訊:
劉佩真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參考資料:
美國撤韓廠VEU豁免意在幫美光做球? 中國本土廠磨刀霍霍。電子時報. 2025/09/01
台積電南京廠遭美國取消運送許可 在紐約股價下跌逾2%。太報. 2025/09/02
美撤銷VEU許可 三星西安M Fab新設計畫恐觸礁。電子時報. 2025/09/03


 
相關文章:
1. OpenAI也採用客製化AI晶片戰略,博通成為大贏家
2. 南部非洲關鍵礦產投資新契機:全球能源轉型下的戰略價值與挑戰
3. 韓美關稅衝擊下的出口博弈:韓國在AI浪潮與市場多元化中的挑戰與突破
4. 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從半導體戰略到國家資本主義的政策轉折
5. 監管主權或經貿穩定?歐盟在川普的數位稅威脅下陷入兩難
6. 美國關鍵礦產戰略新局:供應鏈重塑與澳洲角色崛起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