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德國核融合「最後機會」:三大新創呼籲速投30億歐元,力爭2030年代建商業電廠

瀏覽次數:382|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黃松勳 發表於 2025年9月26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德國核融合「最後機會」:三大新創呼籲速投30億歐元,力爭2030年代建商業電廠

全球能源轉型正進入新階段,核融合被視為能解決能源需求與碳中和挑戰的「終極解方」。德國政府近期將核融合列為國家六大未來關鍵技術之一,並計畫在2030年代實現試驗性電廠的建置,最終邁向商業化運轉。三家總部位於德國的領先新創Proxima Fusion、Marvel Fusion 與 Focused Energy,近日聯合提出「三點行動方案」,呼籲政府在政策、資金與法規上快速行動,以把握這個歷史性契機,若德國此刻不果斷行動,未來將再也沒有追趕的機會。

目前,美國、中國與英國正加速建立完整的核融合產業鏈,並投入數十億歐元的資金,力爭在2030年前展現示範性成果。相較之下,德國儘管擁有優秀的研究基礎與多元技術路徑,但若不立即加碼推進,恐將再次錯失能源科技的領導地位。三家德國新創強調,德國必須在2029年前投入至少30億歐元作為試驗電廠建設的起始資金,以吸引額外20%至50%的私人投資,並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行動方案的第一項重點,是落實「高科技議程」(High-Tech Agenda)並啟動核融合產業發展。德國已規劃在2025年提出長期「核融合行動計畫」,並於2026年擬定更細緻的「核融合能源研究與創新路線圖」。新創公司們認為,必須以清晰的時間表推動試驗電廠,從2030年左右開始運行,並於2030年代末達成首座商業化電廠運轉的目標。

第二項行動是強化產業基礎並導入創新資金工具。傳統的科研補助已不足以支持規模化應用,德國需要引入像SPRIND(德國創新基金)和KfW(復興信貸銀行)等投融資管道,設立「里程碑式投資機制」,讓資金隨技術進展逐步釋放。此舉既能降低政府承擔的風險,也能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並為未來歐洲層級的「重要共同利益專案」(IPCEI)鋪路。

第三項行動則涉及法規建構。新創公司呼籲政府必須明確將核融合與核分裂區隔,不應套用《核能法》框架,否則將對產業造成不必要的監管障礙。相反,應比照美國、英國與加拿大,建立一套獨立且友善創新的法律體系,並引入「監管沙盒」概念,讓新技術能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更快落地。

Proxima Fusion專注於先進的「仿星器」(Stellarator)技術,其基礎源自馬克斯普朗克等研究機構的實驗成果。Marvel Fusion與Focused Energy則分別押注於雷射驅動融合技術,嘗試以高能雷射激發燃料達成淨能量增益。這樣的技術多樣性,被視為德國最寶貴的戰略優勢,也為歐洲核融合研究提供獨特的多元發展路徑。

近年來,德國新創在資本市場上也逐步展現吸引力。以Proxima Fusion為例,其在2025年獲得歐洲創新委員會基金與義大利國家投資機構等追加資金,總融資已突破2億歐元。這筆資金正用於高溫超導磁體、真空腔體原型及電纜製造線的建置,並計畫於2027年完成「示範磁體線圈」原型。這些硬體進展象徵著核融合已從理論研究跨入工程實踐的新階段。

Marvel Fusion執行長Moritz von der Linden表示,公司已準備好利用可擴展的雷射融合技術,並有明確計畫打造首座雷射驅動融合電廠。Focused Energy的高層則強調,唯有在法規清晰化後,科學成就才能真正轉化為產業成果。三家公司一致認為,必須盡快把科研優勢轉化為商業化能量,以免落後於美中競爭對手。

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核融合不僅是一項能源技術,更關乎產業主權與國家安全。美國與中國已將核融合視為下一代能源的戰略基礎,投入規模遠超歐洲。若德國與歐盟無法及時行動,未來可能在能源自主與工業競爭力上陷入長期依賴,甚至需要從他國購買關鍵技術與設備。

歐洲層級的合作亦是關鍵。三家新創建議,德國應積極推動歐盟「融合能源 IPCEI」專案,確保跨國研發與投資協調,並在補貼政策上獲得歐盟層級支持。透過區域一體化,德國不僅能分擔研發成本,也能在歐洲能源戰略中扮演核心角色。

德國在核融合技術上兼具科研傳承、企業創新與政策規劃,但能否真正實現商業化,取決於未來數年內的政策決定與資金投入。若能落實三大行動方針,德國有望在2030年代建成商業化核融合電廠,並在全球能源競賽中掌握領導地位;若猶豫不決,則可能重演現今在其他高科技產業錯失領導權的局面。(1525字)


參考資料:
German startups want to seize historic opportunity: first commercial fusion power plant by end of 2030s. Balkan Green Energy News,2025/9/25
“Now or never”: German fusion startups urge €3 billion state push for pilot plants. Reccessary,2025/9/26
German fusion startup Proxima Fusion raises additional €15 million as it accelerates into hardware execution. EU-Starups,2025/9/9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