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
產業新聞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關鍵圖表
首頁
產業政策
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3)
關鍵字:
加密技術
;
密碼學
;
物聯網
;
資訊管理
;
數據隱私
;
資料保護
;
座標
瀏覽次數:
182
| 歡迎推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 - 技術發展藍圖研析團隊 發佈於 2025年11月7日
圖、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3)
研究人員開發出無需解密即可對加密資料進行安全操作的創新方法
加密技術主要應用於數據保護,傳統的加密技術雖能阻擋未授權訪問,但需要先解密才能進行計算,可能導致數據在運算過程中暴露,進而帶來安全風險。同態加密是一種允許對加密數據直接執行計算的技術,使計算結果仍保持加密狀態,只有授權用戶能夠解密輸出結果。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創新的同態加密技術,結合兩種計算負擔較低的部分同態加密方案密碼學技術,允許用戶在不解密的情況下執行有限次數的計算操作。這種方法相比於完全同態加密,解決了計算和存儲開銷過高難以在實際應用中推廣的問題,且數學結構更簡單,更接近實際應用需求。
參考來源:
Researchers develop innovative method for secure operations on encrypted data without decryption. TechXplore, 2025/3/13
利用物聯網和智慧技術徹底改變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
物聯網(IoT)集成的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LIMS)正徹底改變實驗室運作,提高效率、準確性和合規性。透過實時數據交換、自動化和流程可視化,IoT-LIMS提升樣品管理、監控環境條件並預防樣品損壞。這些系統能夠自動化文檔處理,確保符合ISO 9001、17025等標準,並利用雲端集成提供安全的數據儲存和快速報告。進一步地,IoT與人工智能(AI)和邊緣計算結合,優化數據分析、預測維護和資源利用率。雖然IoT-LIMS帶來眾多優勢,但面臨網路兼容性、安全性和高昂成本等挑戰。然而,隨著5G和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未來的IoT-LIMS將為實驗室帶來更多創新,促進科研和醫療領域的發展。
參考來源:
Revolutioniz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With IoT and Smart Technology. Technology Networks, 2025/3/25
我們如何看待資料保護
MIT研究顯示,公眾對數據隱私的看法並非相同,而是根據數據使用方式、受益者及具體情境而有所變化,研究透過一款名為Data Slots的卡牌遊戲,讓參與者自己評估不同類型數據(如健康、移動性、工作環境等)隱私價值。結果顯示,人在數據使用能帶來明確好處時,隱私顧慮會減少,特別是在健康數據與工作環境數據結合使用時,能改善整體健康的情況下,部分人會認為數據共享是值得的,研究強調,讓公眾參與數據使用和隱私政策的討論,有助於制定更符合民眾需求的政策,尤其是在智慧城市中,透過透明的數據使用規範能顯著減少隱私擔憂。該研究發表於《Natur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期刊。
參考來源:
How we think about protecting data. MIT News, 2025/5/13
數學方法允許個人證實自己位置而不洩漏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UM)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數學方法,結合「零知識證明」與六角形空間索引,讓個人能在不透露細節座標的情況下,證實自己位於某個區域。這項技術使用標準化的浮點數進行計算,改善了運算的準確性與效率,並能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完成驗證。使用者可根據需求,調整證明的精確度,例如僅證明自己在某個城市或特定公園內,而不需透露具體位置。此方法特別適用於需要位置驗證但又重視隱私的應用場景,如疫調、社交媒體或數位身份驗證等。(1054字;圖1)
參考來源:
Mathematical method allows individuals to prove their locations without revealing them. TechXplore, 2025/5/15
相關文章:
1.
美國能源部投資6.25億美元,強化量子資訊科學研究版圖
2.
歐盟啟動歐洲AI科學資源中心(RAISE),推動AI科學應用與歐洲科技主權
3.
治理跨境環境衝擊:邁向全球公域治理的政策行動
4.
歐盟推動「潔淨產業協定」全球化,強化綠能競爭力與外交布局
5.
歐盟啟動「戰備就緒藍圖」:打造太空與無人機防禦體系,迎接2030安全新格局
6.
《GAIN AI》法案:美國AI晶片戰略的「國內優先」新規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從5月1日起「重啟美國」
(
2020/04/28
)
‧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從20%降至15.2%、裝置量目標不變
(
2022/01/04
)
‧法國公布國家新核戰略 融資600億建六座新核反應爐
(
2022/02/14
)
‧習近平「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提倡棄軟從硬「製造業不能丟」
(
2021/09/03
)
‧政院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自2024年開徵碳費
(
2022/04/25
)
‧歐洲晶片聯盟募集300億歐元 目標建2奈米晶圓廠
(
2021/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