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本站首頁
本室簡介
服務內容
電子報
訂單查詢
網站地圖
目前的時間...
站內搜尋
產業政策
產業新聞
市場報導
策略評析
專利情報
關鍵圖表
首頁
產業政策
歐盟晶片法案2.0 (上):從危機應變邁向全球不可或缺的戰略轉型
關鍵字:
晶片法案 2.0
(
Chip Act 2.0
);
半導體韌性
;
歐洲半導體競爭力
;
不可或缺性
(
Indispensability
);
歐盟數位策略
;
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
(
Important Project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
;
IPCEI
);
首創
(
First-of-a-kind, FOAK
);
瀏覽次數:
86
| 歡迎推文:
科技產業資訊室(iKnow) - 洪綺臨 發佈於 2025年11月28日
圖、歐盟晶片法案2.0 (上):從危機應變邁向全球不可或缺的戰略轉型
面對地緣政治碎片化與供應鏈脆弱性的雙重挑戰,歐盟的半導體政策正迎來關鍵轉折。2023年推出的《晶片法案》(Chips Act;Regulation (EU) 2023/1781)原本是為了回應COVID-19期間嚴重晶片短缺而設計,聚焦在強化供應安全、提升生產能力和建立危機監測機制。
兩年下來,這套「1.0 版」框架確實在歐洲催生了新的投資與政治動能,但也暴露出目標過於宏大、資金過度分散、偏重危機應變等結構性問題。產業界與成員國普遍認為,下一步需要一個面向長期產業競爭力的《晶片法案 2.0》。
一、危機後的戰略覺醒
近年來,從全球晶片供應鏈反覆出現的斷鏈危機,到Nexperia事件引發的技術主權爭議,歐洲深刻意識到半導體產業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安議題。這是為何歐盟在《數位羅盤》(Digital Compass)裡把「2030年全球產能市佔20%」寫成政治目標,並以晶片法案作為主要緊急應變措施。
然而,隨著全球半導體競賽白熱化,產業界認為單靠防禦性的補貼已不足以支撐長遠發展。面對美、中、日等國的強力政策,歐盟必須從危機處理轉向建立長期的產業韌性與競爭優勢,這便是《晶片法案 2.0》誕生的核心驅動力。
二、 第一版法案的結構性困境
儘管第一版法案獲得了總計超過800億歐元的公共與私人投資,並將半導體議題提升至最高政治層級,但在執行層面上,歐盟目前在全球晶片生產價值的占比仍約一成。根據執委會預測,即便計入已宣布的未來投資,2030年歐盟的市場份額僅會從9.6%微幅提升至11.6%,遠低於20%的目標。
成員國認為原訂目標過於寬泛且不切實際,缺乏對具體細分市場的戰略聚焦,也因此難以用來指引資金與政策的優先順序。審計報告也反饋了三大結構性弱點:
資金機制的碎片化:
與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聯邦直接撥款不同,歐盟嚴重依賴成員國各自的國家援助(State Aid)。官方宣稱的動員超過430億歐元,實際上歐盟層級直接掌控的資金僅約45億歐元,其餘多來自各國各自核定的國家補助與IPCEI項目,整體資源分散難以成規模。
狹隘的「首創」(First-of-a-kind, FOAK)定義:
第一版晶片法案在第二支柱下設計了「首創製造設施」框架,希望吸引具指標性的先進或關鍵製程落腳歐洲。但這套設計過度集中在前端晶圓廠,且對「首創」的認定相當嚴格,導致上游材料與化學品、設備製造、關鍵設計能力、印刷電路板、先進封裝與系統整合等環節被排除,造成產業鏈發展不均。
行政效率滯後:
在分秒必爭的半導體產業,速度本身就是競爭力。歐盟現行的國家補助審查程序複雜,各國做法又不一致,導致專案核定常拖得太久,與美、日、韓等國明快的架構相比,吸引力明顯偏弱。
三、 晶片法案2.0的核心哲學:繁榮、韌性與不可或缺性
《晶片法案 2.0》象徵著歐盟半導體政策思維的重大轉折,成員國與產業界已達成共識,新一代的戰略必須建立在「不可或缺性(Indispensability)」、「繁榮(Prosperity)」與「韌性(Resilience)」這三大支柱之上。其核心的戰略如下:
確立「不可或缺性」為槓桿:
歐盟捨棄全供應鏈「自給自足」的不切實際追求,改為在全球價值鏈中聚焦已領先或有機會領先的節點,例如微影設備、特用材料、功率與感測元件、車用與工業晶片等,讓自己成為他國離不開的夥伴。
以「繁榮」為首,確保投資轉為市場實力:
除了技術上的不可或缺,新法案強調產業需求創造與規模,將汽車、能源、國防、通訊等終端產業納入,用長約與共同研發鎖住在地需求,避免僅補貼短暫建廠熱潮。
把「韌性」當作跨國合作的基石:
產業建議,歐洲在談供應安全時,更應強調與志同道合國家的互補合作,例如在關鍵材料、設備與設計工具上建立協調機制,而不是簡單以出口管制或本地化要求來切割供應鏈。
為了落實這三大戰略目標,DIGITALEUROPE與SEMI等組織提出了幾個共同方向:強化且加速投資決策、用政策創造在地需求與生產規模、擴大對設備與材料等關鍵優勢領域的支持、改善治理與行政效率,以及把永續與人才培育納入半導體長期戰略。
歐盟《晶片法案 2.0》不僅僅是對舊法案的修補,它代表了一種思維範式的轉移。從追求數字上的產能佔比,轉向追求實質上的技術影響力;從分散的國家援助,轉向協調一致的歐盟中央戰略。 (1587字; 圖1)
參考資料:
Chips Act 2.0: From emergency response to strategic industry development. DIGITALEUROPE, 2025/11/17
SEMI EUROPE – Chip Act Report. SEMI, 2025/11
European Chips Act. European Commission.
Special report 12/2025: The EU’s strategy for microchips – Reasonable progress in its implementation but the Chips Act is very unlikely to be sufficient to reach the overly ambitious Digital Decade target. European Court of Auditors, 2025/04/28
Industry urges pragmatic EU Chips Act 2.0 to close gap with US and China. Reuters, 2025/11/18
相關文章:
1.
從合作到競逐?歐盟太空法掀起美歐關係新變局
2.
網路安全資訊共享法案(CISA 2015):失效、復活,以及美國網路防禦的下一步
3.
丹麥與加拿大深化量子合作,推動研究、人才與安全標準全面整合
4.
前瞻技術脈動:科技產業政策策略法規制度議題(202503)
5.
美國能源部投資6.25億美元,強化量子資訊科學研究版圖
6.
歐盟啟動歐洲AI科學資源中心(RAISE),推動AI科學應用與歐洲科技主權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從5月1日起「重啟美國」
(
2020/04/28
)
‧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佔比從20%降至15.2%、裝置量目標不變
(
2022/01/04
)
‧法國公布國家新核戰略 融資600億建六座新核反應爐
(
2022/02/14
)
‧習近平「共同富裕」「三次分配」提倡棄軟從硬「製造業不能丟」
(
2021/09/03
)
‧政院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自2024年開徵碳費
(
2022/04/25
)
‧歐洲晶片聯盟募集300億歐元 目標建2奈米晶圓廠
(
2021/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