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在鴻海股東會上,你聽到了什麼?

關鍵字:鴻海產業佈局
瀏覽次數:1158|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Amber 發表於 2005年6月15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圖、在鴻海股東會上,你聽到了什麼?

新聞:

根據昨日(2005年6月14日)中時,聯合兩大晚報與其網站針對鴻海股東會所進行的報導,郭台銘董事長表示:

  • 今年第三季電子業景氣不錯,其中以消費電子產業的成長幅度最快。液晶電視部分,因為產品價格及需求的變化,長遠而言,景氣會起來,但需要一點時間。
  • 未來鴻海的政策,是在主攻的電子產品上,不打品牌。打品牌戰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更何況未來電子產業,會面對品牌症候群的迷思。
  • 若要併購企業,鴻海的購併方式,是以全球佈局及提供技術經營團隊的購併方式為主,非盲目的併購。而外界的傳言購併,只有「二0%的真實性」。
  • 群創以LCD監視器廠視之,若有整合購併,是以上游零組件為主,下游的購併不考慮。希望群創結合「友達(面板)、明基(監視器)、中光電(背光源)三合一」模式
  • 做品牌必需要有三項核心條件:(1)很強的核心技術,如Apple在軟體技術。(2)世界一流的品質。(3)全球超強的售後服務體系,而且還要可以培養的Home Market,才會成功。任何一個廠商品牌、製造與研發兼顧,則需要的是國家級支援。
  • 鴻海以eCMMS,未來成長重心在after Market及after Services。
  • 汽車零組件部分,與電子產業不同。汽車零組件對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同時因為汽車零組件沒有統一的標準規格,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零組件供應商,使得鴻海在切入此一領域時,整合難度增加。

評析:

研究一個企業的競爭策略,是一件有趣且具有挑戰的事,特別研究一個成功的企業。據媒體報導,鴻海的競爭廠商甚至還組成一團隊,專門研究鴻海的競爭布局。因此,藉由大眾媒體報導的蛛絲馬跡,解析企業的競爭策略,已經成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中,知識服務業重要的加值服務。

以下評析是根據上述七點逐一討論,當然,這些討論的基本假設是現場媒體記者的理解與記錄是正確的,並且沒有曲解郭董事長的原意。(然而實際上,媒體報導與現實常有出入)

  • 今年第三季電子產業景氣不錯,並且以消費性電子產品成長幅度最高,因此,今年下半年觀測指標,應該可鎖定在MP3播放機、數位相機、遊戲機(PS2、PSP、Xbox、NDS)、手機、PDA上。其中對應的台灣廠商包括,相關產品的系統組裝廠商與關鍵零組件廠商。在數位電視領域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成長期。其主要原因,當然是最終消費價格,還未達到消費者願意接受的地步。因此,隨著價格因素與數位電視台因素的解決,數位電視應可以像LCD監視器逐步取代CRT監視器一般,成為數位客廳的主要產品;我們推估,數位電視普及時間至少要到明年以後。
     
  • 我們認為,鴻海在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與手機上不會打自有品牌。在這些領域中,鴻海具有非常大的代工能量,切入自有品牌,會嚴重衝擊相關系統廠商或是品牌廠商的利益。因此,短期內在3C上,鴻海最多僅會布局通路品牌與B2B零組件品牌,其中相關討論可見前文【台灣鴻海進軍自有品牌市場?】討論。也就是說,短期而言,鴻海是要成為3C品牌廠商的最佳夥伴,協助品牌廠商進行產品設計、製造、通路販賣與售後服務,而品牌廠商只要集中在品牌包裝與行銷即可。
     
  • 在最近傳出鴻海可能併購的廠商,包括中光電、彩晶與普誠等,郭台銘表示只有「二0%的真實性」,我們認為最有可能屏雀中選的(那20%),應該就是中光電。在文【中強光電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引起市場傳言不斷】中,我們已經討論中光電的研發能量與顯示器系統品牌能量(包括DLP投影機、LCD投影機、背投影顯示器與液晶顯示器),與其在背光模組所累積的實力,足以彌補鴻海所投資群創光電在LCD監視器,或是顯示器產業(包括監視器,電視與投影機)上的不足。
  • 延續上面的討論,若群創光電整合中光電,那麼即可達到郭台銘所說:「友達(面板)、明基(監視器)、中光電(背光源)三合一模式」。其中群創光電為面版廠商與系統組裝廠商,中光電為TFT LCD關鍵零組件背光模組廠商,而下游品牌廠商,可能以中光電品牌Optoma或是由Foxconn來進行相關監視器品牌行銷(此為推測)。此外,我們認為群創光電的最終目的應該是進攻數位電視(LCD TV)。根據《SMART 智富月刊 81期》的揭露,鴻海可能攔截一批IDT七代廠的工程師,而這群工程師,極有可讓群創光電直接跳過廝殺激烈的5.5與6代廠,直接往更先進的七代廠進軍。也就是說,群創光電(結合中光電)會往液晶顯示器的兩個極端前進,一則往小小尺寸的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面版前進,另一條路則是往未來的數位客廳前進,進行大尺寸顯示器開發,包括電視,投影機與背投影電視等。最後,我們認為鴻海集團顯示器產業的發展非常有潛力,可能是繼Foxconn在香港上市後的另一個海外上市公司。
     
  • 品牌三要素裡面的「核心技術」、「世界一流的品質」、「全球超強的售後服務體系」裡面似乎除了「全球超強的售後服務體系」鴻海還不具備之外,另外兩項都有了。因此雖然說,鴻海現階段不會發展電子產品品牌,僅主打零組件品牌與通路品牌,但是我們認為鴻海進入消費者品牌(B2C)是早晚的事,不同點僅在於是在哪些產品上。容我大膽預言,我認為鴻海集團的第一個商用品牌會出現在「數位客廳」上,為什麼呢?看看客廳的主要三種產品(電視,音響與錄放影機),再看看鴻海在DVD播放器(廣宇+群英+Thomson光碟機工廠)、數位電視(群創+中光電)與音響(可能是鴻準)的布局,與Foxconn的品牌形象(還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國際知名度),最後再加上賽博數位生活廣場的3C通路,就可窺測這個推測並非不可能。當然任何一個品牌經營均要有一個好的Home Market演練和政府的支持,而最佳的Home Market就是大中華地區,君不見郭台銘兄弟在兩岸三地的影響力與布局嗎?
     
  • 為了成就品牌,不論是短期的零組件品牌或是長期的消費者品牌,最重要的,不外乎優良的產品與完善的售後服務。售後服務,原本就是品牌廠商的責任,但是近年來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已經有逐漸交由系統組裝廠商或是通路的跡象,原因當然是售後服務的成本太高,因此交給通路有兩個好處,一來可以免除品牌廠商,對於需要養一群工程師的成本,二來可以將精神專注在品牌的經營與行銷。根據郭台銘對於品牌三要素的說明,售後服務after Market及after Services是品牌中最為重要的(當然也是鴻海最缺乏的),因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估,鴻海建立3C通路品牌目的,應該就是往品牌之路前進。此外,根據我們在【台灣鴻海進軍自有品牌市場?】的討論,也可初步瞭解,鴻海掌握了通路、設計、生產、製造與組裝,則可以從通路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原本和消費者最直接的應該是品牌廠商),並積極瞭解消費者的需求,進而與品牌廠商分庭抗禮,持續在整個產業鏈中茁壯。
     
  • 在汽車電子上,顯然鴻海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推究原因,乃是汽車產業沒有標準,並且相當封閉與保守,每家汽車廠均有各自的零組件供應商。然而,我們對於鴻海進入此領域仍有高度的信心與期待。一來我們在【鴻海併購安泰電業切入汽車產業鏈】中曾討論,我們認為鴻海不僅僅只是要進入汽車電子,更要進入汽車的其他關鍵零組件,包括連結器、接頭與其他板金元件或是鍛造元件中,因為鴻海是機械業起家,而汽車產業就是一個最傳統的機械業。
 外傳鴻海有意取得汽車晶片廠商普誠的董事席位,我們認為可能性較低,原因是如果以鴻海過去的操作模式,藉由併購進入該產業最好的策略,是與自己本身產業有關(熟悉的)或是準備要發 展的,因此就算是真的取得普誠董事席位,其象徵性意義也大於實質意義,因為車用IC離鴻海集團的核心能力是遠了一些。因此,我們認為鴻海進入汽車產業,應該會朝著兩個方向前進,其一為利用集團本身在影音方面的能量,進入車用影音系統,另一為朝著連結器、接頭或是車用板金等機械元件進入汽車領域。

最後,我們也大膽預測,鴻海有可能會藉由併購中國大陸相關的汽車零組件廠商,或是投資中國大陸的汽車品牌廠商,直接切入整體全球汽車產業。原因是中國汽車廠商近年的發展極為快速,又是中國官方非常支持的重點產業之一,若能花些錢取得入場券,總比在外面觀看的好。(3153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