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營業模式的組成與流動機制解構

瀏覽次數:1899| 歡迎推文: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Linked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Amber 發表於 2006年5月3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所謂的營業模式其實就是賺錢的方法或價值創造與附加的模式。

以單一企業觀點來看,如圖一所示,企業就好像一部機器,負責投入與產出的整體處理與運作(如圖一A)。例如一筆記型電腦組裝廠,即是將不同關鍵零件輸入,藉由組裝廠的外觀設計與規格建立,將筆記型電腦設計與加工組裝後送出。因此,以筆記型電腦組裝廠來看,輸入部分包括不同零組件,例如CPU、記憶體、硬碟機、光碟機、鍵盤與液晶螢幕等,而輸出部分即是整台筆記型電腦。

如果將單一企業觀點延伸,那麼整個垂直分工的產業鏈即是由不同企業所組成的產業鏈(如圖一B),例如企業A可能是TFT LCD關鍵零組件廠商,包括背光模組與驅動IC等,企業B就是TFT LCD廠商,包括常見的奇美與友達光電產業廠商等,企業C就是利用TFT LCD所做成的下游系統廠商或是品牌廠商,例如Sony或是BenQ等。換句話說,企業的互動其實就是企業A提供物品與資訊(可當成知識或是服務)給企業B,而由企業B取得金錢的過程。

如果將企業的觀點進一步放寬,可以將企業當成是一個體(如圖一C),因此此個體可能為小企業、可能是大企業、可能是SOHO族、可能是非營利機構NPO或是末端消費者。換句話說,一切商業與企業營運的邏輯與程序即是在不同個體之間進行交換,交換金錢、交換物品與交換知識和服務。由於交換(個體與個體間的轉換)的原因,流動(flow)現象進而產生,因此金流、物流與資訊流成為商業運作中的重要觀測指標與運作機制。基於此,B2B、C2C、B2C、C2B、NPO2B、NPO2C與B2B2C等成為定位商業模式的個體運作的分類模式。

既然觀點已經放到個體,哪麼企業疆界(國家疆界亦然)有時也不需要過於強調,或者需要從新思考。基於此,企業內部亦存在金流、物流與資訊流,企業與企業之間也存在物流、金流與資訊流(如圖一D),因此如何在一個最有效率或是較有效率的架構下,整合相關流動(包括企業內部與外部)將能使企業營運或是個人投入效能提升。

圖一營業模式概念示意圖

金流就是錢的流動,傳統上現金鈔票是一種流通方式,支票、信用卡、旅行支票等又是另一種方式,現在虛擬貨幣(例如eBay之Paypal)也是一種流通方式,不同流通方式有其優缺利弊,不外乎信任、安全與方便而已。物流就是實體商品的流動,海運與空運是一種流動方式,直接到商店購買帶回家是一種流動方式,宅配與便利商店取貨也是不同流通方式。物流目的不外乎以最快的時間,最簡便的方式取得最完整的商品。對應於物流與金流的成熟與相對可量化,資訊流其實是種最虛無飄渺也最重要的流動,原因包括資訊種類的多元、資訊價值的不易量化、資訊價值因使用者有所差異、資訊產生與運用生命週期隨不同物件有所差異等。關於資訊流以後文章再進一步說明。(1085 字)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
【聲明】
1.科技產業資訊室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訊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著作權所有,非經本網站書面授權同意不得將本文以任何形式修改、複製、儲存、傳播或轉載,本中心保留一切法律追訴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