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普與 Palm 於美國時間 4 月 28 日 共同宣布,在雙方董監事同意之下,惠普確定以每股 5.7 美元的價值收購具有 webOS 的 Palm ,預計交易總價值達 12 億美元。這一次收購也正式確立惠普將以 Palm 在智慧型手機的研發能量,積極往行動上網市場的方向前進。
|
|
當 PC 與手機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之際,而且,從蘋果身上可以了解, PC 廠商必須積極尋求下一個龐大商機,而智慧型手機絕對是首要戰場!
表一、 Palm 從 2009 年至 2010 年 4 月底之事件一覽表
時間
|
事件
|
2009 年 1 月
|
Palm 宣佈將推出以 webOS 為主的 Palm Pre 手機
|
2009 年 6 月
|
Palm Pre 透過 Sprint 正式推出
|
2010 年 3 月
|
Palm 公佈上一季損失 2200 萬美元, Palm Pre 與 Pixi 銷售不佳
|
2010 年 4 月 28 日
|
惠普宣布以 12 億美元購併 Palm
|
Source :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 科技產業資訊室整理, 2010 年 4 月
無論是戴爾、宏碁、東芝、華碩、聯想都正積極佈局智慧型手機市場,可是目前這些 PC 廠商由於並沒有擁有自己的作業系統,所以不是採用微軟的 Windows Mobile (未來變成採用 Windows Phone 7 Series ),就是採用谷歌的 Android 作業系統。
可是惠普一直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沒有任何明顯的動作。一般分析師都猜想,惠普覺得智慧型手機市場不像 PC 一樣,需要有更大主導作業系統的能力,因此當惠普宣布收購 Palm 時,其實市場並不覺得意外!
Palm 的 webOS 可提供惠普在佈局智慧型手機甚至平板機市場一個非常佳的切入點。畢竟,根據目前全球趨勢來看,智慧型手機除了超越筆記型電腦之外,未來也將成為行動裝置的主流平台。如果惠普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平台,則其必須受制於微軟或者谷歌。可是一旦其擁有了自己的作業系統,則惠普的發揮空間就更大了!
雖然惠普在 2007 年就推出以 Windows Mobile 為主的 iPaq 智慧型手機,並且以企業市場為主。可是大家都知道 iPaq 其實是從 Pocket PC 演變而來,其表現並不突出,甚至很慘。
根據資料顯示, iPaq 於 2007 年時,其營收還有 5.31 億美元,到了 2009 年剩下 1.72 億美元。甚至最近這一季 iPaq 的營收還從去年同期的 5700 萬美元降至 2500 萬美元,可看出 iPaq 的智慧型手機並不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在惠普購買 Palm 之後,其所能支援 Palm 的研發經費將更多,也較容易發揮,而且 Palm 的 CEO 還將繼續留下來完成其對抗蘋果的夢想。
一般分析師相信短期之內,惠普不太可能因為收購 Palm 也立刻趕上對手,可是長期來說,惠普有機會在智慧型手機甚至平板機市場扳回一成。但是重點是惠普要加快腳步,不然時間拖得太久,對其發展是不利的。( 780 字)